本帖最后由 空婵画卷 于 2013-3-10 15:22 编辑
一: 1 典故: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 . 2 典故:春风十里。出处: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 3 典故:《黍离》之悲也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 摇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触景伤情,而作《黍离》之诗。 含义:哀伤亡国之辞。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4 典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豆蔻: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美丽;青楼,妓院,杜牧在扬州常和名妓来往,写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诗句。 5 典故:二十四桥。句则化用杜牧对美好的古扬州的深厚怀念之情."水"."桥"."月"三个方面说明今昔的不同.能更好地表现"黍离之悲".。
二:
笑问浮生多风流 与君千觞醉红尘 人说三十而立,华灯初上,人影婆娑,走在这街头,心里却空荡荡的。 莫不是这灯光太美,晃晕了双眼;莫不是这人声娇媚,迷失了心;莫不是这酒香肆意,侵蚀了灵魂。 “这位公子,请进楼里一坐,今晚有红药姑娘的弹唱。” “红药?可是一位艳丽的女子?” “公子此言差矣,红药姑娘原本乃是大家闺秀无奈家道中落,只能沦落到此地卖唱为生,琴曲一绝,过耳不忘。” “哦?那必然得去听上一听才算不负佳人。” “可是这位公子约见红药?” “正是在下,听闻姑娘的歌声,声声如醉,便冒昧来打扰姑娘。” “公子谬赞了,红药不过是会一点小技巧罢了。倒是公子谦谦君子,不知想与红药聊些什么?” “说来惭愧。杜某年已三十,却天天混迹于花街柳巷,实在是胸无大志之人。” “看公子的打扮应该也是大户人家出身,此地本就是城中的销金窟,来往也不乏官吏,公子不必妄自菲薄。” “呵,两年前来此如今要走,友人专门设宴为在下送行。酒至半酣,友人借着酒意对在下说:‘以你的才能,或许应当以远大前程为重。我担心你不拘小节,对身体健康不好。’在下还不以为意回道:‘我倒常注意检点自己,还不至于劳你忧念吧。’友人笑而不答,遣人找来一个匣子,里面全是微服兵卒的密报,上书诸如:‘某夜,杜书记过某家,无恙。’看过之后,长叹人生不过如白驹过隙,来去匆匆,身边得一知己关怀却毫不知情,真是...罢了,红药姑娘不必挂心,就是难以解忧,不得不一吐为快。” “小女有一言,公子自是寻来以解惑,倒说明公子人在这里,心却仿佛没在。只是没有目标罢了,若是公子有了目标,必不会如此迷茫。” 笑问浮生多风流 与君千觞醉红尘 可这红尘之中 必是有了长情之物方能长久安乐
三:
1.八大山人朱耷 只有一个人 木有基友 南昌上学的笑翻o(*≧▽≦)ツ 2.史可法先死 然后才是多铎屠城 3.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虽然可爱的都是男孩子 但是这里没男孩子什么事儿啊 4.白塔是根据北京白塔的图样,然后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在一夜之间制作而成的。 (这个做好了不会被人民抢塌了么(﹁”﹁) ) 5.这个真不知道了 莫非扬州市花是指琼花和芍药 推理 1.夏姬:春秋时郑穆公之女 2.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被反贼宇文化及等缢弑于扬州。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隋文帝泰陵构成一脉之穴,遥遥相望。 3.《红楼梦》黛玉 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是神瑛侍者,照顾绛珠草,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动下凡历劫,绛珠草愿随他下凡,以一世泪水偿还。而五色补天石因缘际会,随了神瑛侍者转世(也就是宝玉出生时所带的那块),见证了这一段缠绵之事,故成了红楼梦。故木石前盟,指的是绛珠草要以一世泪水还恩。 4.严监生--吴敬梓,《儒林外史》
严监生临死前因为油灯里有二根灯芯而死活不闭眼。 5.白嘉轩 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