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荷卷卷 于 2016-4-5 10:26 编辑
朱豪&思辨堂联版·精卫曾填海
汪精卫,一位中国近代史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人。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中他是个卖国贼、大汉奸。但是,在给他贴上这些标签的同时,你真正了解他吗?你不一定知道他曾刺杀清摄政王,口占“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的名句;也不一定知道他曾是国父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汉奸?文人?政客?革命先驱?每个标签都是他,也不都是他。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为许多人、事打上标签,继而逐步发展为刻板印象。而现实的多元显然不是一两个标签可以囊括的。一个现象的存在必然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及其合理化因素。那么,在你看来,标签化的合理性存在于哪里?标签化对于群体又有哪些积极影响呢?
基本奖励:
基础糖20宅币,宅贡&技能点根据内容质量随机掉落
艾特小伙伴一个2宅币上限10宅币单纯复制粘贴直接扣分,上不封顶
讨论原则:
1.拒绝一句话评论,原创内容至少200字
2.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3.可以回复别人的评论,但是请理智讨论,不要吵架
此帖禁水
思辨堂所有活动没有截止日,祝君三次元好。
参考资料:
【相关文稿】
叶嘉莹:汪精卫诗词中的「精卫情结」
【春秋】诗词里看汪精卫
我给汪精卫翻案:曲线救国是可以理解的
【汪精卫诗集】
《双照楼诗词稿》
感谢三汪@wugy315 以及d君@dlsdyc 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OOOOO @opheliascarlett @这里是miku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