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广告客户服务官方微博日前发布的一张有效时间为2012年4月~6月的“2012年Q2新浪微博报价单”显示,新浪微博已经开始全面启动商业化运作。
以“我的首页”为例,该位置采用 CPM (每千人成本)广告模式,顶部公告2万 CPM 起售;推荐话题每天轮播四次20万起售;苹果手机客户端顶部公告按周起售,起售价为140万元/周,安卓手机顶部公告报价为105万元/周。而用户所熟悉的微直播报价为15万元,微访谈两次的报价为15万元。
新浪微博之困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从新浪的财报看,新浪微博的变现压力正在加大:2011年第三季度净亏损3.363亿美元,全年净亏损3.021亿美元。其中,新浪微博的成本逐渐升高,2011年新浪在微博营销和研发方面的总投入比2010年同期增长一倍。
商业化进程过于缓慢新浪微博凭借着媒体优势及名人路线,取得先发优势,在中国微博市场占有绝对领先地位。其中 weibo.com的 Alexa 排名已经进入中文前十,在流量上已经远远赶超对手,但是手握大把的流量却无法变现,无法把流量转化为受益。 政策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一个神奇的国度(法治社会),互联网的运营需要受到诸多政策的制约和可能面对的政策风险,一如之前推行的 微博实名制和传闻已久的“微博牌照”。
在中国,主张制定政策者或政策的制定者往往都是利益既得者,政府就是微博实名制的最大受益者。微博实名制,使得政府拥有了更加便利的管理工具,将微博这种快速、链式、高效、匿名的自媒体粉碎,转化为受约束、受监视的官管自媒体。
政府通过微博实名制,对舆论进行更好的控制,可以通过实名制来监管微博舆论,同时通过政务微博来引导舆论,利用微博的碎片信息化对舆论进行监管,控制。
网络实名制的风险警示任何政策法案的推行都会具有双面性,我们无法预料会未知的风险和后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近年来的一些典型案件窥见实名制的风险隐忧。
韩国密码泄露事件2011年7月,韩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信息外泄案件。韩国SK通讯旗下的韩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Nate和社交网站“赛我网”遭到黑客攻击,约3500万名用户的信息外泄。该案件成为韩国IT史上最大规模的黑客攻击。泄露的用户信息很是详尽,包含用户名、名字、生日、德律风号码、地址、加密的密码和身份证号码等。该案件涉及面广,几乎牵涉到了所有韩国网民。
韩国媒体报道称,该案件有可能造成大量发送垃圾邮件、德律风诈骗等不法行为。对互联网实名制效果的质疑早已纷繁传出,该案件发生后,很多民间组织和专家称“互联网实名制”是使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的根来源根基因,并主张拔除互联网实名制。后来,由于用户信息外泄严重,韩国已经开始慢慢取消网络实名制。
CSDN密码事件2011年12月22日,国内开发者社区CSDN遭到黑客攻击,其数据库中超过600万用户资料遭到泄露,经过验证确认有其他网站用户数据库信息也被泄露。随后黑客又相继爆出人人网、178、多玩、百合网、51CTO、天涯论坛等用户资料。一时间,登陆各大网站都会得到“修改密码”的提醒。甚至借着这场风波又生发了新的谣言,称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共上亿用户数据泄露。幸而三家银行及时辟谣,才避免了一场新的恐慌。
微博实名制后的用户形态- 认证用户--加V的用户已经进行了实名身份认证,微博实名制对这类用户基本没有影响。
- 普通用户--普通用户如不进行实名认证,将会失去发布和转发功能,变成沉默账户。若认证后有不当言论,那么将永远与微博告别。
- 马甲用户--一个身份信息只能认证一个微博账户,那么有多个马甲的用户将得考虑如何取舍,保留一个账户,而剩余的账户将成为沉默账户。
- 营销用户--微博营销等商业目的的用户,只能先认证粉丝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微博账户,其他账户成为沉默账户。
- 僵尸用户--普通僵尸用户一般没有发言,一直沉默。具有评论、转发和自发微博功能的高级僵尸粉,由于无法认证而沦为普通僵尸粉。
- 水军用户--水军的作用就是造气氛、引导舆论、假装和博主互动,一旦无法实名认证,水军也会变成僵尸粉。嗯,有些认证了的水军,不说也罢。
新浪微博流量变现之路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到成熟,都需要经过三步。第一步:集聚人气,利用核心产品吸引用户。第二步:提高用户黏合度,通过改善产品性能,丰富产品特性和功能,强化用户使用习惯。第三步:寻找盈利模式,寻找用户使用价值与商业价值对接,实现盈利。对于新浪微博来说,2010年完成了第一步聚人气阶段,用户飞速增长;2011年完成了第二步强化用户粘性阶段,引入第三方合作应用来丰富微博功能,开发了图片、视频、音乐、游戏、微群、企业微博等各种功能,丰富了用户体验;2012年,在新增用户基本稳定,微博的日均访问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接下来就要开始第三步寻找盈利模式,——如何把固定的流量变现?
去年,新浪CEO曹国伟公布了微博商业化的六大模式: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等。到了今年2月,新浪CEO曹国伟公布了微博的商业化步骤:今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将推出基于用户资料和兴趣研发的新的精准广告系统,这是针对用户的展示广告;今年下半年,推出针对中小企业及其他小客户的自助广告系统,并上线一种基于应用的移动终端广告系统;新浪还将在下半年启动对游戏平台的收费服务,与开发商分享收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浪会急于抛出一个报价单,想把流量变成真金白银了。
新浪微博或许是参照了他的样本 Facebook 和 Twitter ,他们都通过广告获得大量收益。只是,新浪微博忽视的,是广告的根基。Facebook 和 Twitter 的创始人都很厌恶广告对用户体验的打扰,二者商业和用户体验的无缝衔接是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的。相比之下,新浪微博的数据还远远达不到二者的地步。冒然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探索商业模式,或许只是原来门户广告的份额转移,并非创新的微博商业化运营之道。新浪,你慢慢来。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报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地址: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56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