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寒竹:新疆恐袭事件,要不要感谢CNN?2013-11-09 14:20:58
10月28日发生在北京的汽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无辜人员和游客事件,中国警方已初步认定,这是一起经过严密策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然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却在报道中别有用心地称恐怖分子为“值得同情的对象”。
观察者网在此刊出文扬、寒竹两位先生的对谈,探讨美中在反恐问题上的根本区别。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借反恐之名实现霸权主义。而中国对待恐怖主义只有一个标准,即暴力攻击普通无辜民众的行为。如果过于相信现代化的力量,强行按照现代国家的模式改造伊斯兰社会,就会失败。中国必须在新疆走出一条自己的维稳之路。
一、文 扬:新疆事件,不妨谢谢CNN的提醒
CNN新闻网10月31日发表的头条文章,剑指中国,用“一个挣扎在中国巨大发展机器边缘的民族仓促组织的绝望呐喊”否定中国政府关于10.28天安门事件是一起恐怖袭击的定性。
CNN屡屡招事,该批就批,中国外交部随即表示了强烈不满,中国主流媒体也纷纷反击,指责CNN的“双重标准”和对恐怖分子的“同情”。就此事而批判CNN没问题,也很容易,但多少有些偏离了要点。CNN是个民间媒体,该文又是某学者的个人看法,标题用了疑问句,结尾加了免责声明,已经是层层切割了;尽管含义很清楚,倾向性明显,但最多也就是美国部分民间人士的一种不同意见。
有不同意见,属正常情况,中国政府的任何行为,都要求全世界一致同意,也不可能。当然,中国外交部借此机会表明态度,间接地向美国政府传递信息,也合乎外交手法。一个回合,有来有往,也就到此为止了。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在这个问题的反面。
反过来想一下,假如没有任何异议,在中国政府单方面宣布此案为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和西方各国立即同声附和,齐声喊打,并准备积极配合中国政府展开反恐行动…果真如此的话,会是好事情吗?
众所周知, 在反恐领域,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长期保持合作。中国认为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公敌,历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同意美国在中东地区针对伊斯兰极端势力采取的反恐方式。
对于美国借反恐之名侵犯他国主权、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的做法,中国持批评态度;对于美国自9-11以来长达十多年的反恐战争的总体成效,中国也持否定看法;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中国最终也大规模卷入了针对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反恐行动,也一定不会采取与美国类似的反恐手段,踏上与美国一样的反恐之路。
美国十年反恐,越反越恐,因此而引发的民族对立、文化战争乃至文明冲突,都比反恐战争之前更深更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可见,企图依仗军事、经济甚至文化上的多重优势,强行压垮宗教极端势力的抵抗,彻底解决文明冲突的问题,达不到目的。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倾其国力未能遂愿,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抛开其他繁杂问题,这一教训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从历史上看,民间教权对国家政权的归顺和权力让渡,在基督教世界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而在伊斯兰世界是一个从来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若不顾这一基本现实,过于相信现代化的力量,强行按照现代国家的模式改造伊斯兰社会,就会失败。
新疆有庞大的伊斯兰社会,境内多达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信众人口超过千万。在新疆长达千年的伊斯兰教传播历史上,出现过多个伊斯兰政教合一政权,也多次爆发“圣战”。与其他地区的伊斯兰社会一样,新疆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直到今天,也没有根本上解决教权与政权之间的冲突问题。这同样也是中国政府面对新疆问题时的一个基本估计。美国是全球现代化进程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其反恐战争的经验教训带有普遍性。
当然,新疆毕竟不同与中东。虽然新疆在地理上更靠近中亚和南亚,但自西汉以来,政治上主要是归顺中原政权,尽管受到长达千年的伊斯兰教影响,但在分分合合之后,最终在18世纪成为了清朝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在新疆伊斯兰社会与中原儒教社会之间,虽有政治冲突但融合大于冲突,虽有文化排斥但吸引大于排斥,这是中国政府处理新疆问题时的主要优势所在。
具体到反恐。由于庞大的伊斯兰社会,在新疆的反恐与在其他地区的反恐之间有共同性;但由于新疆与祖国的大家庭关系,又天然具有特殊性。共同性方面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但特殊性方面却不能让美国和西方插手,只能中国自己处理。
如此看来,围绕10.28事件,中国虽然恼火美国的“拆台”,但其实更不能欢迎美国的“站台”。美国的伊斯兰政策是失败的政策,其反恐也是失败的反恐,中国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维护新疆的长治久安,并逐步实现新疆伊斯兰社会的现代化。
如此看来,倒不如感谢一下那位名叫肖恩 R·罗伯特的文章作者,尽管非他本意,但他的文章确实提醒了人们,非常有必要将中国在新疆的反恐与“美式反恐”区别开来,新疆的反恐的确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反恐。
中国虽然已经高高举起了反恐大旗,但不能效仿美国,中国必须在新疆走出一条自己的维稳之路。
二、寒竹:如何理解中美在反恐问题上的不同
文扬对中美反恐的分歧视觉独特,分析深刻,读后获益匪浅。余下以为有的问题尚需进一步分析探讨,为此在谈谈个人的看法。
中国的反恐跟美国的反恐确实在内容上不同,双方各自有其特殊性而难以相互支持,文扬深刻地指出了基本事实。但中美在反恐上的根本区别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指出,否则容易理解为中美在反恐问题上的不同和相互批评均有道理,谁也没有资格去驳斥对方。这样讲容易推导出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有道理的,也容易推导出中国没有必要对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误区进行批评。
正如文扬所言,中国确实在一些方面不同意美国的反恐政策,但这主要是基于两点:第一,美国在国际政治中不止一次地以反恐为由来发动战争或支持某种战争,这一点已经遭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许多美国人的批评;第二,更重要的是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反恐持双重标准是常态,对俄罗斯、对中国的反恐经常都用另一种标准。从这两点上讲,美国的反恐是高度政治化、高度意识形态化,并把自己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作为世界的唯一标准。
中国的反恐跟美国确实不同,中国反对恐怖主义的政策简单明了,界限清晰,即把针对普通无辜民众的攻击界定为恐怖主义。中国在反恐问题上跟美国有两点不同。第一,中国的反恐是严格立足于反对恐怖主义本身,从未把反恐的行动转化为攻击一个国家的战争;第二,中国政府与民众从来没有用双重标准来对恐怖主义,中国对待恐怖主义只有一个标准,即暴力攻击普通无辜民众的行为,中国对发生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其他国家的恐怖活动与发生中国的恐怖活动都持一视同仁的反对态度。
文扬在文中的一个主要观点也很有意义,即美国不可能给中国的反恐站台或声言支持,我想补充的是,美国之所以如此,是美国全球战略的要求,因为美国从来都是把反恐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从美国对不同时期的本拉丹,对与俄罗斯有仇恨的车臣恐怖主义的不同态度早就可以看出来。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给中国的反恐站台,并不符合美国当前的全球战略,所以,美国对中国的反恐持双重标准是很自然的。
但是,我们不能以此倒推出中国对美国的反恐持保留态度或批评态度的原因,不能认为中国批评美国的反恐是基于跟美国同样的理由。如果这样理解,就容易导致中国跟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分歧没有是非之分,只是利益使然,这等于是把中国的反恐与美国的反恐在等同起来。中国与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分歧是很明显的,一个是双重标准与单一标准之分,一个是是真正反恐与以反恐之名行发动战争的区别。
鉴于上述理由,中国也确实应当感谢美国CNN的提醒,中国不指望美国给中国的反恐行动站台和支持。中国和美国的反恐究竟谁更接近于反恐的真正意义,绝大多数中国人会有自己的判断。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wen-yang/2013_11_09_184494.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冰焰
在反恐战争这个问题上
我觉得始终是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不过这篇文章提到一点很值得思考的是中美两方对反恐的不同定义
其他的表现只是一个延生,定义的不同让看到了中美不同的一面
在打击反恐势力这件事情上,我想说,我不是主战派
或者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主战派
只不过对上宗教极端分子的时候
我觉得思考的是,战,他们越得寸进尺,合,他们目中无人
那这种前不得后不退的情况大家会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