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绽 于 2014-1-24 15:48 编辑
一书店,一世界
用什么留住那缕书香——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
我相信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新华书店绝对不是个和文艺小资挂钩的词,那里总是充满了各种教辅书,以及严肃的气氛。
这样的固有印象,让我在踏入三孝口店的时候,错觉是到了一个独立书店。业绩节节败退之下,即使是国营的书店,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了。
在三孝口书店,你看不到任何教材或教辅类书籍。
书店共有八层,以木质结构为主体,图书集中在四到六层,分为文学馆、生活馆、少儿馆,别致的格局,温暖的阅读气氛,都会让你忘记这里竟然是新华书店。
这一栏通常摆放的是新到的书和一些推荐书【目测
整个空间都被充分利用,上下左右都被书环绕着,在有些书旁边,还可以看见在粉色卡片上用工整笔体写的推荐语
书架上点缀的各种工艺品都有价码标签,和书一样是可买的,比如这个小火车,还有它后面的盆栽
少儿馆的所有玩具全部都是正版,还设有专门的区域让小朋友读书、画画、做陶器,有漂亮温柔的小姐姐们引导,别看照片里大家都坐地上,其实书店里沙发啊椅子啊不算少了_(:3」∠)_
我特别喜欢这种书架o(*////▽////*)q【喂
在书籍分类上,三孝口书店除了正常向的【古典小说】【推理小说】等分类,专人向的【鲁迅】【东野圭吾】【莎士比亚】等分类,还有极具本地特色的【徽风皖韵】分类,陈列着格外怀旧(且昂贵)的旧时书画的【小人书】分类,以及摆放着成套礼品书的【爱的礼物】分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节操向的分类,比如说,你会看见这样的分类↓
这个分类下集中了冯唐和王朔的小说,不知道作者本人有何看法( ̄_ ̄|||)
你还会看到,这样的分类↓
这个分类下集中了各种《一本书看懂XXX》《一本书玩转XXX》等╮( ̄▽ ̄")╭
书店的一二三层属于休闲区,以图书为主题,结合了咖啡、茶饮、琉璃工艺、数码产品等多种时尚业态,尤其是三楼名为“我是作家”的即时印刷店,可以满足普通人出书的愿望,但这家店只印刷已排版好的作品,所以多少还会有点麻烦。
四楼的文学馆设有一个大圆桌开展文化沙龙,每周六下午定期举办,读者可自由参与。
三孝口书店借鉴了台湾“诚品书店”,书店负责人在接受新闻采访中说,“希望打造出一个新模式,让传统的书业与多种业态完美地结合”“为三孝口留住一缕书香”。
从整体氛围上来看,新的模式自然有它吸引人的优点,书店不再仅仅是售书场所,而成为了一个提供优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地方,优秀的阅读体验,并不能真正提高“店内书籍交易量”,有些人在翻阅过书籍后,完全可以记下名字转头去网上购买,甚至不买,因此,书店的盈利也不再系于书本一项,但是过多的商业结合,确实也压缩了图书本身的存在感和丰富度。
图书网购的低折扣,kindle的入华,昂贵的租金,种种原因,都在冲击着实体书店的经营,书店里原价的《菊与刀》,我在当当促销时用5块钱的白菜价就买到了,书店里原价的东野圭吾全集,在网上随意一搜就有完全免费的电子版,即便以后电子书市场被规范,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电子版本也不会贵到哪里去。
2005年,号称西部最大书城的现代书城临江门店撤离魁星楼。
2010年2月,继任现代书城的重庆经典概念书城关门清空图书。
2010年6月, 广州学而优书店暨南大学西门店倒闭。
2011年,全国最大的独立书店之一季风书店关闭上海来福士店等4家门店。
2011年7月,北京大学南门、被誉为“北京三大民营书店”之一的“风入松”书店,经营十余年后停业。
2011年8月,入选中国十大特色书店、一度是成都最具名气的人文书店印象大书房悄然关门。
2011年10月,全国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房被曝资金链断裂,遭到供应商哄抢以抵货款。
2012年,实体书店倒闭潮成了公务员面试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2012年,我国倒闭的民营书店至少有1万余家。
对如今的实体书店来说,如何生存,是一门尚需摸索的学问,艰难,残酷,不得不为之,而这尽力生存下去的信念,在支撑着一种精神不倒,这种精神在利润面前何其脆弱,又如此珍贵,让有些人愿意穷尽所有去维护,去坚持。
附: 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微博
三孝口书店营业时间为9:00-21:30,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体验~
根据微博预告,8月16日18:00书店会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九把刀签售会”(* ̄▽ ̄)y【难怪我在书店竟然看到了猎命师!好想去(告诉刀大新版装帧难看到爆)!!!
另,图片均摄于2013年8月10日三孝口书店内,手机像素较渣,见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