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动笔写过日记。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
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遗憾后悔:本就短暂的人生又多了四个月的空白。
曾经对大学是抱有很美好的幻想。但那只是持续到高三之前。
不用担心自己的以后。也不用去想太多社会上错综复杂的事情。
但是终究还是来到了大学。以为到大学就会好很多的那一丝幻想被现实碾得粉碎。
也许的确是好很多,但是我却无法体会。起码不用再六点多就要从被窝爬起来去上自习。
开始每天都有很忙,忙完一天下来在深夜里偶尔会迷茫,我到底获得了些什么。
现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快要结束,2013年也快要结束。
上半年,因为要高考所以还是会很努力地尝试做好一切。
下半年,忽然间就走到了大学,没有了前行的动力,生活好像缺了颜色。
开始的时候每天都会被社团的事情以及各种活动忙着,现在则是
有些已经进行了期末考试,但是内心却是满满的空落落。
考试从来没有过那么憋屈,有书可以翻都不知道该如何答题,更何况在没有书的情况下。
她不知道有GPA这回事儿,无论以后要干什么,GPA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参考。
艺修老师说,每天看着你们无时无刻都在做高数做英语,就算是在图书馆里也是。白白浪费了图书馆那么好的资源。
想想自己,曾在图书馆借过一些书,但是却在它们到期要还的时候,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
当初志气满满地说到大学后要读很多很多书,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只看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电影和中文译本,为盖茨比的命运感伤。
其他的书基本是没有碰过,看着书架上一堆连包装都还未拆掉的书儿,心里其实很不好受。
想起高三那会儿即便再忙每天再累也要拼命挤出时间看《放学后》看《撒哈拉的故事》看《花田半亩》看电子书补番,突然就觉得现在的自己对不起那个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
我仍旧不是一个理性的人。每天都会告诉自己说要好好学习提高效率然后才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只要双手一抓上手机一碰上电脑就完全失去了自控能力。
早上多睡半个小时的机会成本是我可以预习课本,可以背一下单词。
自习时刷微博刷空间的机会成本是我可以多做几道题,多看一点理论。
玩一个晚上的电脑的机会成本是我可以复习两章节的高数,或者看半本书。
在这些权衡取舍面前,我挣扎着,却还是选择了收益小于成本,境况会让我变坏的那一方。
老师也说过,等以后你会发现,所有的社团活动都是浮云,GPA才是王道。
我迷茫了,那么,这些丰富的东西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吗。
无用的知识也有其有用性吧。这一个学期下来,我不知道我学到的无用知识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它们有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