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有技术,有你^_^)y
╱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查看: 972|回复: 0
收起左侧

[学习记录] 【自翻】泥人及其历史Golem and its History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0

好友

1814

积分

Continue

积分
1814
发表于 2013-6-28 0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人╲定下契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Nenar 于 2013-6-28 00:51 编辑

这个似乎可以发这里??而且是和宅相关。

【这篇前几天在豆瓣和微博上也发过】

翻译这篇文章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如果大家记得《攻壳2:无罪》中的这一幕:


GitS 2.0:Innocence

GitS 2.0:Innocence



其实我只是想知道aemaeth那个梗是哪里来的。可是搜到了这篇之后就不由自主地开始作死了。这篇文章虽然立足于犹太传统但是往后面拉了一条线,泥人→人造人→机器人等等。看着还是比较好玩的。水平有限语句大概十分不通……OTL

===========================分隔线===========================

原文地址:http://www.jewishmag.com/124mag/golem_history/golem_history.htm

by Keith Boomfield    Ringëril 译

坦博拉火山位于松巴哇岛,隶属印度尼西亚的小巽他群岛。它在1815年4月的剧烈喷发不仅造成了逾七万人丧生,腾起的火山灰还让1816年被称为“无夏之年”。最终还有大量的牲畜死亡,粮食颗粒无收。想必,在日内瓦湖畔的迪欧达第别墅(Villa Diodati)中也能感受到它造成的全球性的气候破坏。当时,来自不同领域的一小群人正聚在这幢别墅中度夏,其中包括拜伦勋爵、珀西•比希•雪莱和他未来的妻子,年轻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文。

虽然规模较小,但可以把坦博拉火山的喷发比作某一颗撞进了加勒比海的彗星或者流星——它在六千五百万年前为恐龙们敲响了丧钟。紧随着这“东方庞贝”而来的是骤降的气温。火山灰直升入平流层,遮蔽了太阳。由于可怖的天气和它带来的绝望气氛,瑞士的度假者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室内读书。拜伦勋爵在读过一本德国鬼故事选集《死者的故事(Fantasmagoriana)》后,决定与他的宾客们一同竞赛,编出各自的故事。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文的作品小标题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它以《弗兰肯斯坦》闻名于世。故事讲述了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对被他灌注了“生命火花”的“造物(creature)”的创造和追杀。

这种造物的典型是源于犹太神话的泥人(Golem),它被灌注生命并为其制造者服务。不仅仅是玛丽,许多代作者都从泥人的神话中获得过灵感,他们均以人从无生命物体中创造生命为出发点。
泥人的概念可追溯至犹太教起始的时期。在《塔木德》中,连亚当都是作为泥人被创造的(法庭书,38b)——“尘土被捏成了一个看不出形状的土块”,虽然“Golem”一词很可能源自“gelem”,意思是“原材料”。最广为人知的泥人是由布拉格的马哈拉尔(1),犹大•罗夫拉比(Rabbi Judah Loew)造出来的。罗夫拉比生活在十六世纪。为了对抗皇帝发布的杀死与驱逐犹太人的命令,他造出了一个泥人。罗夫拉比造泥人用的粘土来自伏尔塔瓦河的河岸。根据卡巴拉(2)的《创世书(Sefer Yetzirah)》中记述的仪式,他将一个词,“emet”,——意为真理——写在这个造物的额头上,从而赋予了它生命。

总的来说这个泥人安分守己。它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创造者和犹太社群。最终,皇帝请求拉比回收他的造物。根据不同的故事版本,泥人既杀死非犹太人也杀死了犹太人,在有些文本中它转而同主人为敌。为了阻止它的破坏行径,罗夫拉比擦去了泥人额头上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这样一来,“emet”,真理,就变成了“met”,死亡。(3)

故事暗示说泥人并没有被毁掉。它被保存在拉比的阁楼上或者布拉格的犹太礼拜堂中,以备不时之需。上帝用以创造世界的是词语;给予泥人生命又将之夺走的也是词语。

在另一个版本中,罗夫拉比与他的女婿还有一个学生共同给了泥人生命。根据记载的仪式,他的哥辖女婿绕着这粘土的人形走了七圈,念诵咒语和圣人的名字。这工作由那个利未(4)的学生接续下去。最后,罗夫拉比重复了这些步骤并将一张羊皮纸塞进它嘴里,纸上写着上帝的四字圣名(5)。作为仪式的终结,他要当着泥人的面重复七次《创世纪(Bereshit)》中的句子:“耶和华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虽然泥人会对字句有所反应,但它没有说话的能力。如果能说话,就意味着它有人的灵魂。而只有上帝才能创造有灵的生命。

在布拉格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罗夫拉比的妻子命泥人去河边给家里的集雨桶蓄水,但泥人几乎淹了他们的房子。最后只有拉比出面才让它停了下来。听起来很熟悉吧?

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从古希腊作家、萨莫萨塔的琉善(Lucian of Samosta)的故事《盲信者(Philopseudes)》(6)中借用主题,写成了自己的《魔法师的学徒(Der Zauberlehrling)》。受歌德启发,保罗•杜卡斯创作了他的交响诗《魔法师的学徒(L’apprentisorcier)》。沃特•迪士尼又用超凡的想象将它制作成了动画,让米老鼠来扮演学徒的角色。故事里的学徒变活了一个扫帚,并叫它去打洗澡水。接下来,他和罗夫拉比的妻子遭遇了一样的事,扫帚失控了。学徒用斧头把扫帚劈成两半,可这下就有两把扫帚在执行任务了。最后学徒呼叫求援。是魔法师本人,就像拉比那样,平息了事态。顺提一句,现在影片的真人版正在制作中,魔法师伊恩•西德(Yen Sid)有血有肉。

在塔木德和犹太民间传说中随处可见创造与消灭泥人的故事。拉瓦拉比(Rabbi Rava),一位四世纪的贤者,给泽拉拉比(Rabbi Zera)送去了一个泥人。泽拉拉比命令它开口说话,但这造物是哑巴,因此保持着沉默。泽拉拉比明白它不可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人,所以必须毁掉它。他叫泥人“回归尘土”。于是它回归了尘土。

先知耶利米(Jeremiah)研习《创世书》,以便自己也能制作一个泥人。泥人一被造出来就试图杀了耶利米,声称世人会因他创造了生命而将他视为神明。它让耶利米念出与创造反向的词语。他照办了,泥人变成了尘土。

齐尔姆的以利亚拉比和人称“贝施特(Besht)”的以色列•本•以利撒拉比一样,是通晓神名者(Master of the Name)。他的泥人变得过于巨大,以至于带来毁灭世界的隐忧。最终,以利亚拉比命令泥人俯下身,好让他擦去它额上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他为这一行为付出了代价。字母一被抹去,泥人就化作了尘土。尘土倾泻在拉比身上,两条生命就这样消灭了。

据说,连西班牙诗人所罗门•伊本•盖比罗(Solomon ibn Gabirol)都造出过泥人。他造的是一个女人。故事没有明确提及怎么造她、为什么造她,但她的生命十分短暂。当地官员指责盖比罗滥用上帝之名,盖比罗则向他们表明她是不完全的造物。她最后变回了一堆木头。

这类故事还有很多,但我们若不提及人造人(homunculus),疏忽就大了。传说,人造人的创造者是被称为“兰巴(Rambam)”的摩西•迈蒙尼德(Moses Maimonides),一位十二世纪的医生和哲学家。

“人造人”,或者说“烧瓶里的小人”这一说法,似乎植根于炼金术。炼金术是多种学科与技术的混合,包括化学,医学,符号学,占星术,神秘学以及冶金术。

虽然炼金术源自埃及,但中世纪的炼金术师们更专注于贱金属向金银的转化。一些当代的从业者深信,这一过程更多地隐喻着对人类灵魂的净化。炼金术师们并不真的对在核子水平上改造铅抱有信仰。这个过程需要庞大的设备和大量资金支持。

迈蒙尼德的创造和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文的更为接近。据称,他根据《创世书》的指导同自己的助手结成契约。他让助手被死亡天使杀死,然后切断他的尸首,让之与生命之树的树液混合。之后,他将尸首放进一个装置中,让它起死回生。就这样,他造出了一个刀枪不入的永生者。

随着故事进展,迈蒙尼德花了好几个月来观察实验过程。助手身体的再生让他十分兴奋,同时,他也害怕他的创造会被认为是上帝的工作,是对天主地位的篡夺。尽管曾发誓要将实验进行到底,他还是请求拉比大议会批准他毁掉这一造物。获得许可后,迈蒙尼德将人造人和那本渎神的书籍一同销毁了。他不仅体会到手造之物的恐怖,还被控施行法术,从而逃离西班牙,在埃及度过了余生。

事实上,所有关于泥人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套路。泥人都是通过“词语”创造的。如同世界是由上帝口中的词语或是四字圣名所创,泥人们因额上的词“emet”和嘴里写着四字圣名的纸条而具有活气。不可避免地,泥人的创造者会意识到自己侵犯了上帝的威权,而这往往为时已晚。通常,泥人会死,有时创造者也要搭上性命。

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Èapek)在1918年的一个短篇中造出了“机器人(robot)”一词,并将它用到了1921年的戏剧《R.U.R》里。“Robot”是从捷克词“robota”,或者“robotnik”中衍伸出来的。前者意为“劳役”,后者意为“农奴”。剧本围绕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展开。这个英国人造出了一些生物来伺候人类。和大多数泥人不同,这些机器人揭竿而起并消灭了人类。在书页里和大银幕上,这个耳熟能详的主题反复出现。

上帝在西奈山给了犹太人生存的准则——十诫。1940年,俄罗斯裔、在美国受教育的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并未赐予机器人十诫,而是给了它们三条定律,用以指导下一代的言行。

阿西莫夫虽然是犹太人,却几乎没受过什么宗教教育。他觉得自己是个人本主义者,甚至还当过美国人道协会的会长。身为生物化学学家,阿西莫夫对他所出身的宗教并无威胁。他写过《圣经指南》和《路得的故事》,却自称为无神论者。他在1942年3月号的《惊骇科幻》上发表了短篇《转圈圈(Runaround)》,其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这些定律与十诫的关系是很显然的。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
第三定律:在不与第一、第二定律冲突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维持自身存在。

三定律不仅是阿西莫夫笔下造物的行为准则,也成为了自那以来所有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有情计算机还有其它数十种合成生命形式的行为准则。一个关于文学和影视作品创作的调查证实了三定律的威力,还强调了十诫跨领域的影响。接下来提到的作品仅仅是些范例,远远无法涵盖所有建立在三定律上的作品。

根据哈利•贝茨(Harry Bates)的短篇小说《告别神使(Farwell to the Master)》改编的电影《地球停转之日》(1951,预计在2008年重拍)塑造了一个外形平庸的机器人。它有个和泥人类似的名字,叫做戈特(Gort)。戈特和一个名为克拉图(Klaatu)的和平使者一同来到地球,给人类带来警告:要么同地球上其他生命和平相处,要么被毁灭。人们无视了这忠告的分量。受到步兵武装挑衅的戈特从眼罩后射出一束激光,消除了他们的武器却没有伤到士兵。这是第一定律在起作用。

以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为蓝本的电影《禁忌星球(Forbbiden Planet)》(1956)与剧作有着奇妙的对应。机器人罗比(Robby)是片中爱德华•莫里布斯博士(Dr. Edward Moribus)的忠实仆人。就像普洛斯彼罗(Prospero)的爱丽儿(Ariel)(7)一样,它既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坐视人类受到伤害。一次,为了说明罗比的程序,莫里布斯博士命令它对一个人发起攻击。罗比做不到。他的人工大脑短路了,无法同人类对抗。这是第二定律在起作用。这个机器版爱丽儿的设计者,罗伯特•木下(Robert Kinoshita),在伊尔温•艾伦(Irwin Allen)的剧集《迷失太空(Lost in Space)》(1965-1968)中再次操刀,创造了“机器人”(Robot)(8) 。“机器人”成为了剧中太空版鲁宾逊一家(9)的保护者。这部影片也忠于三定律。

第三定律比较令人困惑。当机器人打破约束、杀死或威胁到某个人或者人类整体时,它往往变得非常戏剧化。《星际迷航》里有一集“终极计算机”(10)。进取号被委以测试M5电脑的任务。设计M5是为了保证人类达到目的,并防止人类在太空中和危险任务中死亡。但M5的行动造成了进取号和其他几艘星舰上的船员丧生。柯克舰长以谋杀罪指控这台电脑并问它:“谋杀的刑罚是什么?”M5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并回答:“组件必须死。”

在阿瑟•C•克拉克的小说《太空奥德赛》中,HAL(启发式编程演算计算机)(11)为了保全自身、完成任务,有组织地逐个杀死“发现号”飞船上的船员。最终,宇航员戴维•鲍曼让HAL无力化了。虽然HAL对人员损失毫无自责之意,却在鲍曼关闭它的高级逻辑功能时,因逐步丧失意识而表现出恐惧。

在《终结者3:机器觉醒》的结尾处,导演乔纳森•莫斯托(Jonathan Mostow)(12)忠于三定律的核心。他让终结者为了拯救年轻的约翰•康纳牺牲自己,从而为未来的审判日,或者是一部终结者4,提供了保障。

所以,这些意味着什么呢?事情很明了。从最早的旧约到塔木德的脚注,到犹太民间故事,到文学,电影再到电视剧,创造都始于“词语”。有机和无机“生命”都由通过词语的指令形成了存在与联系。无论人们意识到没有,犹太与非犹太的富有创造力的个人都以犹太传统为源泉,造出新的现实,并通过泥人及其众多继承者讲述着他们自己的故事。

重播的电视剧《迷失太空》中,“机器人”挥舞手臂保护年轻的主角,一面发出警报:“危险,危险,威尔•鲁宾逊”。这时,编剧们正在倾听可上溯至伊甸园时代的犹太传统。这传统在迄今为止的民间传说、神话、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反复出现,在未来也将继续如此。

Fin.

==================================
译注:

(1)Maharal,意为导师
  
(2)与拉比犹太教的神秘观点有关的一种训练课程

(3)攻壳2:无罪中出现的aemaeth和maeth即为这两个词的拉丁化拼法

(4)利未(Levi)是希伯来人的一个支派。哥辖(Kohan)是利未人之下的一个支派。

(5)四字圣名:יהוה (YHWH): 犹太人因《十诫》中有“不可妄称上帝之名”的诫命,因此文献中不标元音(或标上“adonai”的元音作为提醒),而只写四个子音字母。

(6)故事集《Philopseudes sive Incredulus》中的一篇。该书英译名为《The Lover of Lies, or The Doubter》,尚无中译。

(7)Prospero和Ariel均是莎剧《暴风雨》中的角色。

(8)《迷失太空》剧中角色,原名B9 Environmental Control robot,B9环境控制机器人。

(9)1960年美国有部十分受欢迎的合家欢电影《海角乐园(Swiss Family Robinson)》,《迷失太空》也是家庭冒险喜剧,故有此说。

(10)The Original Star Trek, season2, episode 24. The Ultimate Computer.

(11)The 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

(12)原文将该部导演误作James Cameron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技术宅(基宅) ( 粤ICP备18082987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746号 )

GMT+8, 2024-5-2 00:52 , Processed in 1.393628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Copyright © 2018 技术宅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