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蔓子的荞麦面 于 2013-6-4 22:40 编辑
推书合辑系列是根据综文历次活动及荞麦心血来潮产生的
旨在搜集各位朋友推荐的各种类型书籍
以飨更多机油和读者
欢迎大家提供更多主题活动
本期所选主题是综文在四月推出的活动:旅行的意义
在整理各位朋友的推荐之后,荞麦挑出了三个主题,即:
背包穷游、藏区朝圣与人文心路。
旅行是件很奇妙的事,
我们去很多地方,遇见很多人信步由之,放眼而望 清风明月时时得于沿途,却无须拥有 书页翻开,旧时他人之记忆与今日之旅途 未曾一日寡过,恨不十年流浪
在年少时的梦里,可曾想过有一天能独自远行
商时风,唐时雨,
北方的烧酒,南国的红曲
一座城市,一段旅途,一个故事
《在路上,放下他》作者:子沫
简介:看题目就知道是以女性视角写的。作者写了中国周边许多美丽的城镇,厦门、苏州、大理等等。每去一处地方,除了略谈一下自己旅行的独特感受之外,都会细细讲述发生这个地方的一段爱情故事,自己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
推荐:这种类型的书我很少看,读完最深的感觉就是浮气顿散,心情变得特别宁静,估计夏天看比较合适。因为是去年看的,具体故事不是太记得了,但这些故事有一种统一的风格,就是平淡中的浪漫,细腻的情愫总是会融化人的心灵。当然咯,你也许会觉得这些故事过于唯美,甚至有些矫情了,不过有些句子有些情景还真的是触动我,让我想起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很多事情,能带给人一种质朴的正能量。所以推荐妹纸们(汉纸们的话。。。)心浮气躁的时候可以看看,如果这里面的故事完全真实的话,还是可以憧憬一下子滴哦~ (BY @Aki_Q )
《迟到的间隔年》 作者:孙东纯.
简介:2006年12月1日,我带着一张仅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带着一个不知道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的“间隔年”主题。殊不知从原来计划的三个月走到十三个月,从原来计划的目的国印度变成一次横跨亚洲的旅途,从澳门经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新疆、到西藏、尼泊尔,一路上边旅行,边以义工的身份服务于非政府组织,帮助当地需要帮助的人…
推荐: “间隔年”(Gap Year)是西方社会经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大意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间隔年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BY @掩饰不了の痛 )
《抠门小妞的欧洲穷游记》作者:小米的森林
简介:小米用亲身亲历的体验,轻松诙谐的句子,还有细细微微的心思,将美丽妖娆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是穷游,所以经历也有所不同,介绍了很多冷门但是很有意思的地方,还标注了一些车票价、门票价、旅馆价等等。那种快乐的小心思无处不在,会让你从头到尾笑着看完=w=
推荐:作为一个一穷二白的学生,窝真的很羡慕小米的穷游生活啊。背着跟自己差不多大的背包,带着小电饭锅走江湖,曾睡过机场,住过青旅,也曾可怜兮兮的博得旅馆老板的同情然后十欧住海景大床房。迷过路,受过苦,却也吃到了很多美食,认识了很多很多朋友。如果有这么一次经历,这辈子也不会有遗憾了吧。小米会把自己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也会讲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整本书的基调不深,轻松诙谐,总吸引着人一直看下去,慢慢看真的会觉得超有意思~(BY @十十非 )
《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作者:刘畅
简介:讲述了一个美籍中国小伙(谷岳),一个纪录片导演(刘畅),在2009夏天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从北京到德国柏林,用招手搭车的方式前进,共搭车88次(包括维族大爷的三轮车1次,伊拉克老农的拖拉机1次,吉普赛人的马车1次),途经13个亚洲与欧洲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耗时3个半月,行进16000多公里,最终抵达了德国柏林,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艰辛又浪漫的旅程。
推荐: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如果你真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书的内容写得挺朴实的,慢慢细读挺有感觉的。(BY @Goosebumps )
《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作者:陈宇欣
简介:读研的最后一年,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纷杂的学业。一个女孩,独自前往欧洲,她要在那里边实习赚钱,一边用她的速度,去感受、体验这个世界。
推荐:异国他乡总是令人神往的所在。有的时候,就是想看看,自己一个人,能走得多远,能闯到如何的地步。姑娘一路上遇见的旅人,萌发的小爱情,以及她对种种极限挑战,都值得一看。外面的世界还是很精彩的,重点是,要敢走出去。(BY @kilalo )
大概就是一个不甘于现状的女孩在大学毕业之前决定跑出国门闯一闯,寻找人生真谛的故事!翻开第一页就觉得这姑娘很牛,看完一整本书,更会由衷膜拜这位姑娘。作者用她细腻澄澈的心打开了世界,每一站的故事都让人感动。路上磕磕绊绊又怎样,抬头就是整片整片的美好。 就如书评——这个故事有一个沉重的开头,但你往后看的时候,一定会笑起来,为这段欢乐的旅程。(BY @空的保险箱 )
《藏地牛皮书》 作者:一直
简介:这是一本作者用脚写出来的书,它形成在作者的旅行的路上,但它又区别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介绍书,因为它的设计理念始终体现了人文关怀,比如书脊上那两个很显眼的小孔,就是为防止书页脱落时而备用的装订孔,书里尽可能周详地介绍每一条旅行线路,有的线路地图是作者精心手绘的,作者甚至没有放过一碗面的价格。(BY @蟑螂君 )
推荐:这是一代人进藏的独家记忆。虽然书是很多年前写就的,在如今看来已没有多少实用性,进藏也不像当年那样困难。珠峰下已铺就了柏油路,更不用说青藏线、川藏线。但是,这本书在多年前曾影响过一大批人,开启很多人进藏的旅途。抗大箱、搭便车、去寺庙讨一碗酥油茶。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藏区。
《逃到西藏也逃不出爱情》 作者:张婵
简介:讲的是一个姑娘辞了工作去西藏,在西藏住青旅的时候碰到同来的小伙子,藏区的浪漫故事就此展开。文字与图片的真情实录,爱情与美景的完美相融。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感受西藏文化、美景。 是驴友最不能错过的背包之旅图文阅读盛宴。 (BY @雨石 )
推荐:也许本书的文笔在众多与西藏有关的作品中算不得上乘,但是它胜在这份细腻与真实。旅途中遇上的爱情很隐晦,蜻蜓点水,到最后戛然而止,意犹未尽,虽然没能相守,但那份美好会伴着作者余生。有时候,爱情比风景更美。
《走吧,张小砚》 作者:张小砚
简介:这是一部“走”出来的奇书。张小砚作为5.12汶川地震的志愿者,09年时原计划去汶川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却因桥断绕道松潘回成都,后又因成绵路塌方再绕道,渐渐走远,沿路遇到驴友,听说红原草原很美,遂又去骑马。就这样随性行走,到了雅江索性凑钱买了摩托车,一路进了墨脱,飙到了拉萨。想不到这一路竟走了近万公里,历时71天,沿途更是历尽艰辛。
推荐:游记看的不多,但是挺喜欢这种的,想推荐的书前面的朋友提到了,《走吧,张小砚》,于我而言,一本好书的定义是看过电子版后会有种购买实体书反复阅读的冲动,这本书就是这样,喜欢且羡慕那些率性而为的女孩子,有时候即使没有勇气抛开一切去放牧自己,能通过文字来进行围观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呢!书后来借朋友阅读,朋友也很喜欢,只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回到我的手中,因为朋友周围的同学们也很喜欢,大概在传阅吧 (BY @慕夏 )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希尔顿
简介:主要讲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人闯入了神秘的中国藏区,经历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这部书是终造就了西方乃至世界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全书散发着特有的冒险趣味和气息。那理想与现实、梦境与真实的碰撞,相信能打动不安分的你,试着在旅途中发现你的香格里拉吧。(BY @蟑螂君 )
推荐:香格里拉,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名字,她在何方?不甘寂寞或渴求静谧的人们拔山涉水,希望中国西南地区某个人迹罕至的角落里发现传说中的香格里拉。1933年英裔美国作家希尔顿在纽约出版历险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在三十年代末风靡美国。希尔顿在书中虚构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神秘宝地,为香格里拉赋予了某种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香格里拉不在别处,她就在书架和琴弦之上,在一代代学者和艺术家的心灵之中。
下载地址:
《转山》 作者:谢旺霖
简介:一个24岁的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独自踏上从丽江到拉萨征程,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和伟大,而是“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摆荡”,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哪怕失败,他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究竟是如何就范的”。艰险的旅程只是表象,而作者表述的核心是面对自己的软弱。从最初的防范戒备到最后与藏民共食糌粑,作者的变化或者说成长清晰可见:“从内向转化外放,从寡言变多话”,“我在创造另一个新的可能的自我”。 (BY 蟑螂君)
推荐: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很多人都毫不掩饰自己对西藏的向往,然而真正象作者这样说走就走,一个人,一部单车,从丽江到拉萨的又有多少?远行不需要理由,有些事情现在不做的话,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做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这样的一段行程,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笔难忘的色彩。
《流浪集》 作者:舒国治
简介:舒式浪游散文的集大成之作,有了流浪心念,那么对于这个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舒国治用简洁的笔触,写下了他这几年走过的旅途,无论是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山清水秀的小园林,还是荒无人烟的美国西部,在舒先生笔下都是那般充满魅力。
推荐: 《流浪集》是舒先生的散文集,其副标题为“也及走路、喝茶和睡觉,短短几个字,却是先生最大的赏心乐事,是疲惫生活里的平凡梦想。先生在新书的扉页上写道:未能一日寡过 恨不十年流浪。于是有了这本散文集子,向世人讲述自己的梦:追寻自由。如果我们终日忙忙碌碌,为月薪蝇营狗苟,也许永远抵达不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何不在一个惬意的午后,读一读先生的文章,让自己的想象驰骋于大山江海之上,和我们的梦想远走高飞。读书是一种自由,梦想是一种自由,流浪也是一种自由。流浪是一种艺术,它不是单纯地走路,它需要梦想的支撑,否则,又如何区别于那些枯 燥无味的上下班路途?一边走一边做梦,用行走的方式去发现我们内心深处的梦想和渴望,用行走的方式去摆脱生活的牢笼。就如先生所说,就算世道再难,也要畅快呼吸。
我梦着梦。(BY 荞麦)
《城门开》 作者:北岛
简介:这是北岛重回北京后写就的散文集,在文集里他细细回忆起了旧时北京,四合院、小胡同、北海公园、以及那段惨痛的历史。北岛记忆中的北京在现实中已经死去,但是却在诗人的笔下永远年轻。
推荐:北岛试图用文字重建自己记忆中的老北京,那时候的他还不是诗人北岛,只是北京四中一个普通的学生,他叫赵振开。而如今,记忆中的很多东西已消失殆尽,连同儿时最珍贵的回忆。重建一座记忆之城何其困难,但是北岛他娓娓道来,或拳拳深意或义愤难平,无论怎样都带着北京城那逐渐淡去的老气象。
这是北岛的北京,是一段诗人笔下未被篡改未被移花接木的历史。回忆是座小小的城,而如今,北岛重回故里,砸响了门环。
城门开,故人来。(BY 荞麦)
友情链接 【书旅】《城门开》:北平往事——你与中国一同老去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作者:朱天文
简介:这是朱天文的散文集,她于字里行间用回忆的口吻说起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通过少女的眼睛与成长经历看台湾社会的变迁。在书里,她带我们回宜兰,去淡水,赏台北夜景。她与我们分享家里长短,向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赖声川的戏剧,她将旧时的台湾一点一点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犹如坐上旧时火车,在哐当哐当的撞击声中,走入台南村庄,看簌簌荻花,观蔼蔼烟尘。
推荐:朱天文是我很喜欢的台湾女作家,另外两位是陈雪与简媜,她们都是在用文字诚实表达自身的人,是女性之柔与文字之韧的完美结合。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从幼时的小院子到后来的小套间,朱天文的一亩三分地,就在与我们隔海而望的台湾。无关历史与政|治,她的乡情是如此旷达又刚柔相济,她是有故事的,她的所思所想,理性而又开朗,不迅疾,不阴柔,不悲伤,字里行间跨越台湾文化届二十多年的风雨,娓娓道来举重若轻。(BY 荞麦)
友情链接 【书旅】《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南方的家
《织田信长》 作者:山冈庄八
简介:织田信长是日本历史上最让人折服的武将,日本战国时期开创统一大局的杰出统帅。 他幼年时粗狂莽撞、我行我素,不修边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匡正天下的勃勃野心。他二十七岁在桶狭间之战以寡敌众,从此名震天下。后在乱世中所向披靡,短短数十年间就横扫了整个日本,无人敢捋其锋。 他是最复杂的个体。狂放不羁却思虑缜密;懂得忍让雌伏,也敢于大胆行事;积极引进西方器械和宗教,也保留着日本武士极重名誉的特质;有人因他“烧庙杀僧”称他为“第六天魔王”。山冈庄八以文学化的传奇之笔再现了织田信长从统一尾张到重立将军、控制京畿,最后在事业顶峰遭到部将背叛,梦断本能寺的悲壮一生和狂傲盖世的独特个性。笔法轻快,情节跌宕起伏,读来让人心潮澎湃。
推荐:不知道有没有人是因为人物传记而喜欢上了那个人物,衷情于某一个地方?反正我就是这样的。年轻时候的信长是我最崇拜的,虽然我已经忘记了详细的历史,但是那种感觉还是弥留了下来。那种曾经被里面的情景,被武将对对手呐喊的气势,视死如归的气势所震撼,于是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冲动。想回到安土桃山时代,归入信长的麾下,为其上场杀敌。信长是唯一一个众多古时历史人物里让我发自内心的喜欢的。染上了传奇色彩的人物,即使这种喜欢带上了许多不真实的成分。(BY @hc.silver_.. )
友情链接 【书旅】日本战国一代枭雄 —— 织田信长
《看见》 作者:柴静
简介: “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柴静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推荐:柴静在书中说,她明白身为记者不应该诱导读者,她所做的是寻找真实,把最真实的事情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然后让人们自己去选择应该相信什么。明白了自己究竟该走上如何采访的道路。
这本书没有大网站里那样吵的轰轰烈烈,没有一种正气燎人的炙热,柴静说自己花了十年才学会普通的说话,我们不断的学习进步,小心翼翼,却往往忘记了最重要的平常心吧,情绪过度的起伏,却忘记的积攒力量与勇气,总是有很高的愿望与志气,却很容易对现实悲伤。我想承认现实,然后找到自己的位置,去做感性与理性碰撞后思量后的事情。( BY @迷途八雲紫 )
友情链接【书旅】《看见》:心路的旅程
本期介绍的合辑,都与行走有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只有当我们开始走,才知道世界之大、人心之阔。
出发吧,带上勇气与梦想
用脚步丈量此生的长度
下一期,继续期待你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