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有技术,有你^_^)y
╱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查看: 3518|回复: 26
收起左侧

【授权转载】浅谈古风填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发表于 2013-4-19 19: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人╲定下契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x
【转载自“未见钗头凤”新浪博客,转载已授权。】


【浅谈古风填词一·概说】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一个,分享经验。蒙诸位赏识,不才忝称为师,所谓为师数日,而未开杏坛,实不称职。某亦半路出家之后学,更不敢言提携后进,亦乏此资格。解语聊聊文章与诸君共享,若有裨益于人,也感欣喜,若有失言谬误,亦恭请指教提点。

古风填词的出现脱胎于填词,即是宋词填词,因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古风的出现亦是介于诗词之间的一种填补,与之不同,没有诗词的严格格律平仄要求填词者迁就声韵,所以更多了一份灵活性,更多的第一取决是曲子和词的契合度,而对于乐曲的聆听和感悟也会成为灵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古风填词与填词作曲也有所不同,后者随性,更为发挥自如,要求作曲和编曲配合歌词,而前者还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是填词,那么第一要旨则是领悟曲子的韵味。豪放大旗的旋律和婉约缠绵的曲调的填词内容必然相差很多,若然错位,很好的歌词都会浪费的。相信大家都明白,我也就不反复赘述了。所以就就意境浅浅的谈一下。豪放的曲子其实也可以细细的分成很多种,比如常说的高原,梁阔,雄浑,激昂等意境。那么歌词也应该来努力的适应这种基调。与此同时,也要考虑乐曲的器乐演奏的配器是什么,比如笛声轻快灵动,而埙声古远甚至苍凉。一乐曲的已经亦与器乐有关。配旗号的曲子旋律和器乐相互融合效果最佳,当然这属于编曲的范畴,最后就是歌词了,对于一个曲子而言,好像文章一样,总有过度和高超的部分,这些曲子旋律的变化是需要填词者捕捉的,歌词的写作内容无论是怀古记叙还是抒情,也都需要前后衔接承和的自然,和感情逐步推进到高潮时候的变化,才不会显得突兀,或者气韵零断。

然后随意的说一下押韵的问题,古时诗韵和词韵是不尽然相同的。那么古风填词是要依照哪种呢?个人认为古风填词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而同时经历了时间的变换,现代的一些发音有了不同,古时的入声在现在可能会因为地域方言的不同消失或保留,或归入其他声部。于是就更多了反复的条框影响填词了,这个时候,诗韵词韵的依据都会变得更复杂,让本来就摸不清头脑的我们更难办。那么和不简单一点。所谓押韵,不就是押韵母么?举例可能你填词是会先后分别押韵用了“寒”和“环”这两个字,韵母都是an,应该是对的对吧?但是问题却来了,在诗韵里,“寒”归属于上平声第十四寒部,而“环”则归属于上平声第十五删字部。然而这样的两个字却根本不会影响演唱和整体的效果,那么要为错了韵而勉强改掉么?换了别的反而不好怎么办?那么留下何妨?古风填词不是写格律诗,而即使是有格律诗人宣扬的八病(指出写诗要求声韵的八种毛病)也因为只是盲目的追求所谓的音韵被提出过很深的质疑,历史评价很低而弃之不顾。古人名句常有扭句,李太白便是其中典范。同时现代歌词十之七八甚至根本无所谓押韵,于是,有时收随性一点,让词更加的保持原有的韵味,文辞妙手偶得佳句写在其中,又何必费心思来抠一个不会有太多人在意的平仄呢?更何况古风填词本无太规矩的格律可依?

另外偶然看韵书是,你可能会发现很多一个韵部中的字韵母其实不同。下平声第五歌部里面,“歌”和“多”都归入其中,这两个演唱倒是很和谐,但是再有下平声十二侵部中,收录了“侵”和“针”,这两个要是用来押韵,翻书看肯定是没有错,但是唱起来呢?于是这是不是告诉我们,押韵的时候也要灵活?这样随便举出两个古风填词的常用字,“尽”“影”
韵母分别为in和ing,但是唱出来的效果可能会很和谐,还有eng和ong,“风”和“空”随意哼唱一下,效果也会不错,这是一点很歪的押韵新的,勉强算作是广义的押ng的韵罢?其实这只是想说,押韵不能押死。

押韵是一方面,用词又是一方面,用词的精到很难于一朝一夕修炼二成,毕竟大家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古代的意向也只能十成之三四,知者用九成,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更上一层楼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古诗词的阅读,只有那之中的用词意蕴才最精到。那怕是拿来一本没有注释的全宋词随手翻一页,不知名词人的词作也会让你受益良多,人家是古人,慢慢的读多了自然又凝淀。所写的东西也会愈加深刻。

王国维先生曾言读书三境界,今天也妄言一下填词境界的境界吧。大凡填词之人,十之八九由诗词起步,就将这二者并而为一。我相信愿意写诗词的人,都是爱极诗词的,开始的时候,应该会很想写诗词、不论填词还是诗词,那个时候会偶尔有典雅的句子,但整体而言,少些真情实感,会多些为写而写情绪在里面,但这总是好的。这个时候惠再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自己领悟许多多只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会有一天或几天不写东西就难受的感觉,我称之为起步练笔期,这个期间也需要有毅力来坚持,直到某天,或许你凡回去看那时你写的东西,觉得自己以前写的东西不好,觉得自己的诗词有些空洞乏味的时候,你就进境了。第二个阶段,或许比之前的写作速度会慢很多,但是你会努力的让你的词精致,情真实,寻觅意韵,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然而前后对比,发现了进境,这个阶段比第一个阶段辛苦很多。因为激情在第一阶段燃烧很多,第二阶段则相对冷静,知道的多了,下笔的时候反而顾虑多了,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坚持的修改自己的词,还有固定的思维,那么很有可能前功尽弃,止步不前,这个阶段更需要多次的回归到诗词的阅读,沉淀情感。如果有一天,你突然不再去考虑古韵之类的,写的顺了,又开始一气呵成了,你觉得你的作品可以感动自己的时候,再进一步,推敲平仄音韵,再往后还要走多久,我也就不知了。填词是一个很累也很满足的过程,不会一马平川,但总会拨云见日。

最后,再说说风格和歌手搭档的问题吧,如果自己有多变的音色,宽阔的音域和优美的声线。那么你一定是自己最好的歌手,因为不会,或者很难有人可以比自己更好。那么就要寻找一个声线你喜欢并且也喜欢你歌词的歌手为上。更多的沟通能让歌手理解更深,声线也要是与你的歌词风格,有刚柔之别。而在漫长的填词过程中,你也会写出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习惯,比如抒情时候用物品来做线索。历史用年代来做线索,历史怀古风,或者现代古风等等。风格形成时,写作会日益稳定,然后记得谢谢你的歌手,好的歌手会和词作一起赋予古风鲜活的生命。

浅谈至此,心得写得差不多了,希望大家都能做出好的作品吧。这是最好的了。如今走下来,古风一年,诗词四年,不过如此,甚至有时候为了追求更好头疼,亦平常了。只要记得作品可以感动自己,就够了。与诸君共勉,为我古典文学之光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宅币 +50 贡献 +5 活跃 +5 收起 理由
岛音。 + 50 + 5 + 5 辛苦了_(:3」∠)_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井错君 于 2013-4-19 20:01 编辑

【浅谈古风填词二·断句】
其实所谓古风填词的断句,我认为可以分成两种,第一个是关于旋律,如何断句,确定词格,就是如同宋词格律一样的东西。第二个,则是一个句子之中,我的词要如何组合,再组成句子的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只要不是作词后找人谱曲,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一些曲子仅仅是伴奏,或者是游戏影视的插曲,有没有歌手演唱过,没有DEMO可以参考,那么词作者就需要在这里自己来给伴奏断句,首先写出合适的词格,这就成了填词的前提。


每一个曲子,都会有前奏,像没有前奏,上来就唱的曲子不多,比如典型的云荒·只如初见和乱世歌行,这样的曲子没有前奏,上来就要填词。个人认为选曲最好要选有前奏的曲子,直接演唱未免突兀,但是FINALE大人的功力非凡,那两首曲子的演绎也是经典之作,只是一般大家难以很好的处理没有前奏的曲子。于是我们首先要区分前奏部分和演唱部分。其实区分这两个部分很容易,听歌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前奏部分没有主旋律,节奏感很弱,而到了可以演唱部分则会明显的加入主奏乐器的演奏,那么就可以找到这个填词的主体部分了。


一般主旋律是以一个乐器为主,其他乐器做辅助,而我总结认为乐器的演奏可以有两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帮助断句,一个是重音落点。会乐器的都会知道,一般一两个小结,都会有停顿休止符,就是主奏乐器停一下,再继续演奏,主奏乐器停下但是伴奏的乐器是不会停这一拍或者半拍等等。所以就很好分辨了。


还有一种就是没有这种明显的休止符,但是乐器的演奏都存在一个换气的因素,尤以管弦乐为最,会有比较明显的主奏乐器的换气点,这个,就是断句的截点了。可以说,听到休止,或者换气这种主奏乐器间歇的地方,就可以一句结束。而一个重音,又可以看做填词一个字,如此,则很好整理出词格。


刚开始的时候,词格整理出来,一遍两遍未必会准确,所以建议以“啊”音带入,自己哼唱一下,则词格哪里有出入就很一目了然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句子内的词组组合了。词的组合对于句子的内部组成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如何断句,就好像古文阅读一样了。


很著名的一首诗就是因为断句不一样,可以改编翻译的具体内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变断句的结果是什么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果稍微改变断句,这首七绝则会像是一首小令一样,多了几分意味婉转。所以可见,断句的重要性。


句式比较复杂,不同于古诗和古词,多也不过于九个字。而古风填词则可能出现十一,甚至十三,乃至于更多。而古风由于文辞的凝练性所必然导致不可能一句话说了十三个字这么长没有断句的,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句子内部如何断句的问题。


四个字以下基本不存在断句的问题。


四个字基本就是二的并列,都是两个字的词的组合,无论词性如何,蒹葭苍苍=蒹葭,苍苍。十里春风=十里,春风。只是四个字的表达没有变化,所以才会显得四言诗比较拘于格式,但是古风不存在这个问题,又是后话了。


五,可以变成一,四和二,三的组合。例子:看长城内外=看,长城内外。


七,可以断句成二,五。三,四。


这是比较常见的形式,而七个字的变化比较多,也简单容易掌握,五个字则要求更高一点的凝练度。


而比较难处理的则以六个字为代表,总觉得音韵不会很和谐,我个人的习惯是化六为三,三和二,二,二。


两个三可以使用对仗的形式,第一个字用动词,形成动宾结构。


三个二比较代表的句子,则是像古道西风瘦马,剑花烟雨江南一样的写法,仅仅用名词叠加。而这种写法,在描写表现景物上面的力量也是很强的。


然后就是九,拆成二和七。前后顺序可以改变,七又可以再一次的拆分,变化很多,适合抒情等等等,豪放词也可以使气势汹涌磅礴,一下而出。


十一则和上面一样,一层一层的拆开,就比较容易处理长的句子了。


依此类推。


关于断句,我觉得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基本的写作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而这两者也都是熟能生巧的功夫,前者只要多听歌曲,有了一定的乐感,则比较容易完成。而后者,只有通过大量的诗词阅读,也可以掌握。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初窥门径的,再进一步的更好的把握断句,则并非技巧上的事情了。


比如说有点一首曲子断句方法可能很多,不同的词作的断句方法不同,这和个人的理解,和填词的习惯都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也不需要强求。相信如果写作之前对曲子有了个人的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断句就是最合适自己的,所以有点时候,也不一定要局限于已有的断句形式来断句。


关于断句二字,浅谈如斯,一家之见,如有谬误,敬请高手指正。惟望有所裨益于读者。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古风填词三·正文】
这篇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更是适合初学古风填词的朋友们阅读,而所谓正文二字,则是指古风填词所涉及的具体填词内容,这个正文,就是诗词了。

可能刚开始涉猎古风填词的朋友会在下笔的时候有所顾虑,面对较长的歌曲无以下手等等。在断句中,我已经浅谈过如何确定词格的问题了。那么正文的写作内容,就是在确定词之后,我们要做的。

有朋友问过关于布局的问题,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无从下手,而其实古风填词的写作,只是在文体上,和用词上区别于现代作文,那么,我想我可以说,其实古风填词也可以用现代写作的布局方法,因为古风填词其实从本质上讲,都是思想所寄托的载体,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不同的方式是不应该影响我们的思维思考的。

所以古风填词完全可以借鉴现代作文写作的手法,包括题材选材,描写,布局等等。选材上的范围是比较宽的,无论是抒情歌曲,历史叙事,还是对唱歌曲,其实都可以在现代文体中找到所对应的,比如抒情可以对应散文,叙事文,和人物对白。只是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将白话的语言古典化,诗词化。

所以其实布局完全可以运用作文的手法,比如一个歌曲有三个唱段,那么叙事性比较重的,就可以按照年代分段来写,国家地域分段来写。写人物的,就可以按照肖像描写,衣着特征,性格,故事来写。也可以三个段落整体形成排比,这样是不是比较好理解所谓的布局?
只是我们的诗词需要用精炼的语言巧妙的开头结尾,也如同作文一样。剩下的部分也可以按照高潮的重复,乐曲的演奏,再来分化成细小的段落,这样在宏观的看过歌曲之后,在由大到小的解析歌曲段落之后,没有格式的格式其实就出现了。就可以看到好像如同现代文一样的段落。也就有了可以用来布局的客观条件,再加上听到曲所联想到的,想写作的内容,我们的主观思维就可以来和客观思维一起,寻找相契合的地方了。

比如说倒叙,插叙,想象,就业是可以运用到期中了。

如果这样打开思路,是不是觉得布局会容易一些,先是把曲子看成一篇文章的话,是不是会觉得下手容易很多呢?

然后就是正文的思想性,其实作为诗词来说,对应现代文不会出现议论文这种问题,因为诗词本来的针对性和议论性就会弱,就是适合于抒情,所以所谓的思想性,就是要明确中心的话,就要寻找整个曲子给你印象比较深的唱段,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一两句直抒胸臆的诗词来点命中心,而其他的诗词服务于整体,中心思想性只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可以的。或者具有探讨性的内容,比如说是整体诗词探讨一个中心,那么一个重复的词语出现很多次也不会影响整体的效果,而这种具有探讨性的内容,相对前者的针对性也就强了很多,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也会让人觉得写的很重复,屈于一隅而难以展开,以小见大。所以针对于议论,私认为难度最大。

其次是抒情,抒情无非分为豪放和婉约,而自古至今的意向也无非是诗词中的那些,所以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没有特点,和自己的风格,但是这种内容,重在感情真挚,有感而发,当真正感慨成了不吐不快的东西的时候,成文不过须臾之间,一气呵成了。抒情的写作可以说是成败一线之间。

再次,则是叙事了,叙事性强的内容,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措辞,加之自己的评论感情,可以说是技巧性和感慨结合的东西。有一定的技巧则不会文不成文。就好像叙事文写成流水账,虽不精彩,却也能让大家明白。所以私以为,叙事的题材是写成易,写精难。就和小说一样,要想办法写出抓人的点。

如此将三大种内容对应成三大类文体,会不会觉得熟悉,而不是那么陌生了呢?
当然这三种问题之间的绝对难易程度是不存在的,只是私认为的相对程度。也可能你擅长于写议论文,则能在诗词中赋予其更强大的针对议论性。

这篇文章写得有些杂乱,粗浅的谈了布局,和选材的处理,私以为这也就是组成正文的主要部分了。而这篇文所写的,也不过各种一隅,只是希望可以通过寻找文体之中相同点的方法,在布局和内容上面为古风填词的填词打开思路。是管中窥豹,一家之见,如有谬误,敬请高手指正,也裨补某之缺漏,更为免误人子弟,贻祸于人。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古风填词四·念白】
本来觉得对于古风填词,重要的东西已经写了很多,值得给大家分享的,自己稍微擅长的东西不多了,前几天朋友给听了一个恶搞的曲子,其中有一句话说,这年头,没念白的歌谁听啊。恍然想起,本打算随口说说念白的,自以为写念白还是有几分功力的,于是将这些心得,略微解析与诸君,愿有所益。

首先要明确的是,念白是夹杂在歌词的唱段中的,念白为歌词起得是辅助作用。这是念白至于全词全歌的公用。而并不是什么歌曲都适合来加入念白辅助增加整体效果的。


我认为两种歌,不应该轻易考虑加念白,第一种是,短歌,全歌不过两分到三分,尤其是那些唱词少的歌。如果一首歌的唱词只有一百余字,或者时间很短,加上念白,就一定要是画龙点睛的,只能有一两句的念白,这样才不至于喧宾夺主。


所以私认为,念白三忌。首忌,白冗长。念白冗长,如果一首歌本来就很短,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效果,还要在开头的前奏和间奏加上大量的念白,会使整个歌曲显得特别局促,而且念白的分量完全可以使歌曲分裂肢解,即影响整体性,也不能加强表达效果。


第二种不该轻易加念白的歌,则是快歌。比较典型的RIN的沙罗双树的曲子,就有好几段是类似RAP的形式,请注意,这个并不应该算是念白,因为很多歌手采用了左右声道双道一念一唱的方法处理。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快歌,加念白的话,CV录音念白的时候,感情投入其中,而大多数念白抒情色彩较重,或者是对话形式的,都势必减慢语速。那么当念白和唱段混缩小之后,完全就像是骑着骏马追飞机。骏马好,飞机也好,但是完全不搭调,极其容易破坏曲风还有整体性。所以念白二忌,慢追快。念白的语速再快,也是有所限制,对于一些快歌,如果必须要加入念的成分,念白也要慎重,还是推荐RAP的适当应用,或者是改变唱腔,而不是强行加入念白,弄得不伦不类。


而第三,念白三忌,辞晦涩。辞晦涩这三个字不用解释,可能很多人喜欢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或者是字,这无可厚非,唱段中可以这样,但是念白却不可以。试想一下,是否大家都会想,古人说话是不是和文言文一样,答,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并非口语。已经差距很大了。然而晦涩的词藻更相当于古代文言文中的赋,更有甚可算是大赋,汉大赋过度铺排,只是为了文字之美。而念白则是为了配合歌曲,是口语,所以无论如何,念白都不可以晦涩。那样的话,只会让念白的效果越来越差,离人物,或者旁白口吻越来越远。


先说说私以为的忌讳,再谈谈写法内容技巧,我想可能能比较好。


其实念白,说到底无非如下:


一者,内心独白。


二者,人物对白。


三者,作者评案。


四者,背景陈述。


内心独白和人物对白一般都是夹杂在间奏之间,在叙事性比较强的歌词中,弥补没有人物情感交流的缺漏或者是表现人物心理,在抒情性比较强的歌词中,点化人物故事。有利于塑造看不见的人物形象。这是弥补了歌词不好做到的一大缺漏。


作者评案类,就会像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一样,一般一首七绝,或者五绝。言简意赅,表明作者褒贬看法。除了歌曲开头,几乎是出现在间奏和结尾的位置。结尾用的更多,这样比较好收束全词,表明作者立场。


背景陈述类的,则一般都是开头了,很少见到别的位置,因为那样的话,就不利于听众来了解歌词,仅仅有少量的陈述性念白,放在其他位置,那时候一般是有点补充的意思了。不过私认为,念白的作用本来就是补充歌词所不能展现的补发,要是再用补充性的语音,放在歌曲中间,则会破坏歌曲的整体性。除非重复之前,间奏特长,或偶有例外。


以一曲《九尾》为例。九尾开头的文案有改版的演唱将文案化成念白,放置在歌曲开头,优是讲解了故事内容,稍微不足的则是,那个文案毕竟很长,而终究不是念白,可能会让听众觉得繁琐。


而九尾的开头,也是带有RAP性质的节奏,唱法也有混双轨的唱念叠加方式,而不是选用生涩的念白。


一句 “谁道情字妖不识”,也是配合节奏的且唱且念,放在对白之前,则是很好的表明了作者对于九尾同情和深受感动的感慨,带有评案色彩,更是很好的引出来之后的对话。


九尾曲子的中间,夹杂了九尾的内心独白,和与天帝的对话,将九尾的决心,内心情感,和天帝冷酷,可以说是很好的丰富了曲子中的人物形象。


这一首曲子,可以说是唱念结合的经典之作。几乎是涵盖了我可以想到的所有的念白的写法。加强了曲子的整体表达效果。


而对于念白的写作,我觉得作者应该把握的,就是对于歌词的一个补充性,不要有所重复,而一定要有格言意味,要浓缩很多句话,变成一句话,才是好的念白,一句话吟咏之后,意味不绝,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要有这一定的文采性,才是念白所要的终极效果。不一定要长,但是一定要精。短的曲子,旋律重复之间可以加一两句,点明中心等等。同时念白也是对半文半白的歌词的一个辅助理解,所以一定不能比歌词更难懂,那就是画蛇添足了。


最后,我觉得念白能否写好,还要取决于作者在写念白的时候,是否能将自己带入歌曲之中,设身处地的,好像身临其境的来思考,若能,则念白脱笔而出,若不能,则大可以不必写,或者再考虑一下,因为我还记得有人说过,能感动自己的,才是好的。如果难以感动自己,那么,也就不用想去感动别人了。


笔至此,是关于念白写作的一点心得体会,依旧一家之言,所言若有缺漏,当不避善意提点,虚心求索,唯愿更上一层楼,目阔穷天,更恐误人子弟,遂恭请指正赐教。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古风填词五·辞法】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很简单,看了一篇说得很客观的帖子。觉得很多话可以说是说人之不敢说。或许是因为是纯粹的听众,没有局中人这样顾虑。作为一个不能挥笔自如,针砭文辞的作者,我表示很遗憾,也是缺了点勇气吧。但是,至少可以把总结出来的,自己经历过的一些觉得填词中忌讳的内容写出来。希望今后的写作中,大家一起回避这些问题。

最直白的先说辞法的意思,辞无非是辞藻,修辞的意思,所以所谓辞法,就可以理解成用词。


先说一下词的分类,这样才好说忌讳如何,因为写法不同,所以要考虑的东西也不同吧。在感情上面,分婉约豪放,这都是废话,也无所影响。而辞法上看则可以大体分成两种,一种遣词造句比较雕琢,更靠近古典的诗词,而另一种是融合了比较多的现代元素,用词虽然也是比较古典,但是有很多口语痕迹。


而前者细分,可以分成的类型就比较多,再分成两种,勉强称之为秦汉风,和唐宋风。其实这种说法很概括,也不准确,只是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说法了,暂时定义一下。


秦汉风的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些秦汉时期写作的特点,什么呢?兮,哉的运用。先秦时期的作品,尤其是楚辞体为代表,兮的运用之多,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不过在楚地兮是口语的尾音,就好像现在人朗诵说:“啊”一样。所以不足为奇。如果一首词对兮这样的字运用的好,既是取巧免去了押韵的许多麻烦,也可以很好的营造一种复古的气氛。但是请注意,兮与哉字的运用,要谨慎。我觉得秦汉风的代表之作当属雨霁天青的《屈子》,惟一可惜的是,《屈子》是一篇塞词作品,不过若是今人能写到那种文辞的程度,我看也是谁灵魂附体了。写这种风格的词,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什么呢?


第一,楚辞体的一大特色是香草美人的比喻,但是模仿这种写作,就很容易沉湎在文辞堆砌之中,那么整片词就失去了本身的骨气,所以一定要谨慎,如果运用,就一定要是每一个运用都有所明确的用意。第二,兮字的位置处理,尾音或者一句的中间,如果是句中的试用,前后即使不是对仗,也要有所呼应,这样兮字的使用,才不会突兀,让人觉得是凑字数的。第三,不是什么曲子都适合这种写法的,这个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个人认为,意境高远的曲子很适合这样的词,但是如果选择了这样搭配,词一定要压住曲子,不如高远的曲子加上神乎飘渺的词。本来小众中的小众,就可以直接被跳过了。而偏重汉风的词,更主大气一点,哉字的运用,一般都是壮哉,惜哉,哀哉之类的。可以想象,这样的字说得是什么样的内容,无外乎战场,祭悼等等,儿女私情的用的恐怕不多。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就是汉风的代表,不过秦汉之风根本无法仔细区别,只是大一统和纷乱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感情有所出入,但是文辞相近,所以归在一起。


然后再说唐宋风,唐宋风其实就是现在古风填词大部分人主攻的风格了,因为唐诗宋词,尤其是宋词的用词方法离现代更近,而为人学习了解的也更多,也更容易。个人认为,唐宋风最得其中味道的,还是要数FINALE小楼,一曲《谁与共》开头一句,湘帘低垂苏幕半遮,楼台笙歌唱彻,池上夜雨打金荷。就已经开了气象。以这句为典范,两个化用,苏幕遮,夜雨打金荷,的确是近乎不着痕迹了。而最可贵的是,这句在富有很强画面感的同时,就构词而言,而不会显得太过于简单,又不是太过于华丽,让人看着听着读着都很舒服。由歌词,可以天然想象到的恐怕变是柳永了。而这种词的写作,可以参考唐诗宋词的构词。但是也有很多要注意的。


第一,表现画面可以运用名词加名词加名词的手法,比较有名的句子:马上秋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这种写法就可以比较好的刻画场景,但是请注意,这种写法一定要全词基调统一,尽量都用比较偏重宋词的用词和写法,虽然写的时候容易,但是整体感觉一定要对,不然会很像堆砌。第二,千万不要空,这种词的写法切忌的就是空,一定要有内容,而这个内容的意思是说,要有思想,不然的话,由于我们的构词能力有限,出现的词可能本身就是高频的词,就算你是抒情,没有堆砌,但是出来的结果还是堆砌。第三,唐宋词风对于现在来说算是古代,但是在古代里面,写法却是比较平易的。所谓诗庄词媚。在曲子里倒是无所谓了,只是一定要能让人看懂,如果你写的是秦汉风的,有那么一点注释,还是可以理解,因为词在当时,和现在的解释区别较大。但要是唐宋风的,人还是看不懂,那就算是彻底失败了。但是什么词都是要让人看懂的,这里只是强调唐宋风词的度,不能太浅白,又不能太艰涩。但不是不白不文的就是唐宋风了...宋词的那种吟唱韵味,气象感,都是要学习的。


而属于后者的,靠近现代风格的词,我认为要注意的就不是很多了。其一,学习的对象应该偏重元曲的用词辞法,但是要滤去元曲中俗的成分。其二,用词偏向现代口语的同时,还是要适当减少现代元素的出现,因为如果这样和现代风格较重的曲子配在一起,恐怕连说它是中国风都难了。


除开风格意外,用词,还有无论怎么写都要忌讳的几点。其一,文词不通,说实话文词不通是犯了堆砌的毛病才有的,但是堆砌不一定都是文词不通。一定不要出现这一句无法翻译的现象,无论是同人作品,还是什么。尤其是引用典故,要注意如何用间断的语音把典故表达好,典故表达有误,也会文词不通。或者造成理解困难。因为古风本身小众,所以要是再读不懂,就更难以让人接受了。其二,切忌辞藻堆砌,辞藻堆砌说得简单一点,一般是形容词的大量叠加,形容词说到底是为了被形容的中心词服务,直白的说,垂柳,只需要垂柳就可以表明,不用写:弯似折腰垂杨柳。当然这个句子是…现场胡诌的。只是意思说,这样的叠加,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其三,叠词重复的运用要小心。歌词有副歌重复,如果选择了重复,适当的修改几个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修改的内容是什么?修改的词也要尽量寻找一种自己的规律,这样不是为了词看起来整齐,而是你的修改有所意义,让唱的人,听众,可以明白的看出来。这样的话,重复就会比较巧妙。比如说恨醉《闻战》的送君征战的时间叠加,可以用一次次的梦来表现其思念之重,与时间的流逝感。叠词的运用,则一定要慎重,偶尔的用,配合音调很好。多了的话,会像绕口令,也难免哗众取宠之嫌。其四,排比要有心意,就是如果词的句式相同,几句之间想采取相似的写法,这种写法的开头一定要注意。有一点新意,不要都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比如说连续四句,开头都是有一个一个字顿,要用排比,开头都是谁…未免就坏了,不是写法不好,而是写得人太多。相同的句式,其实开头的四个字,也可以用动作的四个动词来,相互看来也有连续感。当然这个动词只是一个比方。不要落俗套。


于辞法,算是总结了一点心得,也有点写的心血来潮,其中仓促,还请见谅。里面有自己犯过的毛病,也有看到别人的错误,也有做为听众的感受。望有益于读者,亦不枉费书写之辛苦。若有缺漏,恭请指教。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井错君 于 2013-4-19 20:17 编辑

【浅谈古风填词六·误区】

似乎很久没写关于古风填词的文章了,真是过分之极。于是我想想是要反省的,就来写一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既然是要反省呢,那就写一下我认为的古风填词的误区,词大家都会写,但如何避免走歧路,我想还是说说的必要的。


这篇文章不会很长,概是很多在讲其他的时候都说到了。


迄今为止我所感的古风填词的误区,概有五大,其一,无病呻吟词,其二,辞藻堆砌词,其三,盲目求生僻,其四,违事实硬伤,其四,自我重复词。


其一,至于无病呻吟,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作者都想无病呻吟的,或许是有时候有一种抒发的欲望,但是若是能写出词来的人,卡在词上,那就不是遣词造句的功底不够,而是心中的情感积淀不够,又有点要勉强为文,才会有这种情况。一般是满篇的抒情,而感觉乱七八糟,不知所谓,我想这种是最不好的,与其勉强凑字数,倒不如把零星的感情收藏在心底,等到量变激发质变的时候,再动手,或许会比一篇绞尽脑汁而又同其他很多作品千篇一律要好得多。个人建议,如果下笔凝滞很久,不如扔下笔,仔细想好自己要写什么,有的写就写,而没有的写,就去做些别的。


其二,辞藻堆砌也是分两种,不过无论生僻词还是常见词,效果也都是一样的。有一次和朋友吃饭,朋友对古风填词的印象就是辞藻堆砌,我只能置之一笑,这种问题毕竟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我笑的原因也是我相信真正古风词的精粹并不在于辞藻华丽与堆砌。当然这里不是盲目的反对好的修词,好的修辞是必须的,但是一首词只有好的词句是远远不够的。诗词和文章也是一样的,臧否与否都在于其内容是否存在思想性。所以建议,在修辞或者落笔之前,先想好除了感情倾向之外,有没有要表达的一些思想,和想法。诗词也是可以用来说理的,正如宋诗一样,而相反的,歌曲的长处正在于可以蕴含思想哲理却不说教教条而使人厌烦。这个文体的长处似乎很容易被忽略,而写法上的短处却容易露出来。亦所谓诗言志,没有志或者情,这里的情是真情,而充满辞藻堆砌的词又和华而不实的宫体诗有什么区别呢?(当然本人不是在全盘否定宫体诗,关于宫体诗的个人看法请见拙作《宫体诗与初唐诗》)


其三,盲目求生僻。这个问题和第二点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有的词的堆砌会出现很多生僻字,是堆砌加生僻,而有的词只是在一些常用词比如觞,樽的时候,将这些词换成秬鬯(音:juchang<应该没写错,意思也是杯子,只是是特定的某种制式。>)这样的词就容易让人突然看不懂,用的时候是应该注意的。当然不是说生僻字不能用,生僻字的使用如果用的好或者得体自然可以得到耳目一新的效果,但是如果一首词其他的内容都很常见而平实,突然出现这样的生僻字,则会显得颇为突兀。但是如果楚词体的词,用常用字又会显得浅显。(这里特别说明,楚辞体的驾驭需要非常的词汇积累量和对楚辞原文的高度熟悉,并不推荐新手使用,是很有难度的。)那可能又会有人要问,那是不是除了楚辞体就不能用生僻字?当然不是,用的好的就如画龙点睛,怎么样算是好呢?拙见以为一些生僻字的使用打多是对于器物的描写,那么就要看你这个词是否于整体背景相违,举例如果是以汉朝为背景的叙事或者是XX类词,用了汉朝对某种杯子的称呼,自然是显得原汁原味而相得益彰了。不知道这样说是否能易于理解


顺带生僻字往下说,即使不是生僻词,也要注意是否于整体背景相契合哦。而当这种契合不存在的时候,又容易导致下一种问题,就是第四,违事实硬伤。简单以一句词为例:“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青花瓷不书汉隶,但是这里坐着为了与后面的前朝相呼应不得不选用有朝代名称的字体。这句只觉得功过一半,不好轻易评说,因为这句还好,毕竟诗词不能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去要求,还要追求语法之外的东西。但是很多硬伤,还是要能避就避的。各种手法运用故然好,不过违事实太过,则不能说是诗词的语言美化了。可能是我墨守成规,但是依旧觉得硬伤是最伤害整体歌词的,因为一旦被人指出,无可狡辩,不存在文学上的高下,只有事实上的真假。而文无第一尚可争辩,事实则是无可扭曲的。所以在注意整体美感和效果的时候也请务必看看是否有硬伤的存在。能避则避吧。


最后,其五,自我重复词,自我重复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一篇里面的,一种则是一个作者的多篇词。一篇词里面的尚有情可原,因为副歌的重复会成为歌曲的记忆点,使歌曲变得容易为人记住,那些必要的重复也是对歌曲的强化。而如果一个作者的多篇词都会出现一些很相似的东西,尤其是抒情类的容易千篇一律,这个问题就是要反思的了。是到了瓶颈,还是什么其他问题,。此项尚不知如何发现就解决,但是慢慢重新积累新的词汇,或者是用看书的方法来缓解是一定对这个问题的缓解有益的。我想这也是一个需要深度探讨的问题,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在原地重复,瓶颈的突破也是必要的修炼,而能否打通任督二脉成就无上“歌词”,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了。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建议暂时停笔休息一段时间,用扩充阅读储蓄的方式来避免下次为文,从而容易千篇一律的问题。


关于古风填词的误区,其实不能完全叫做误区,概是应该注意的内容,想到的暂时只有这些,说得也未必都对,若有谬误,还请同道高人雅正,以免误人子弟。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古风填词七·叙事】
歌曲从内容上分无非两大类,主叙事,或者是主抒情,自然古风也不例外。

叙事类型歌曲大概可以分成三种,一是单元型的多个故事合为一个歌曲;二是有着独立的故事人物内容的;三则是叙事与抒情平分秋色的,一般的歌曲因为是作者的主观写作,所以多少都会带有自身情感,而我对第三种的定义可以理解成抒情的歌词占的比例比较多。在故事表述完整的情况下,这三种应该也都可以称为剧情歌——即只要有了完备的情节,不一定是一个人物的所有故事,只要完整占现一部分,表现了剧情即可。


我认为其实剧情歌的写作并不难,就好像命题作文一样,一旦有了要表达的对象,喜欢的人物,相关人物的事件即情节,在作者面前的问题只是如何更好的处理已经有的要表达的内容,如何完成布局,用词。而不会存在想抒情歌中情感表达千篇一律或者拼凑抒情语句等等的问题。相比而言反而对构思,语言描述用词,押韵,等基本功要求比较高。说白了就是如何用诗词的语言来讲故事,并且讲好一个故事。这么理解的话其实就跟初中写叙事文没有什么区别了。


其一,写作无非是构思,故事不一定是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都讲,那样容易冗长无趣,文章歌词都是一样,选择最有亮点的部分来突出就可以了。再者就是顺序,也跟作文一样,不一定顺叙,倒叙插叙等等都可以,还是一句话,效果第一。作文大家都会,就不用我来费口舌了。


构思好了如上一切,就要考虑歌曲的长短,划分词格,包括某段写哪些内容,先做好划分就不会控制不住写作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内容太多放不下,或者内容不够堆砌凑了。


其二,用词方面可以多阅读元曲或者是戏剧吸取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方法。


比如昆曲牡丹亭开头的唱段“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就可以很好的交待故事的中心,或者是大概情节,最后走向是悲是喜,或者说是作者的价值观,即是“相思便不要相负。”作者可以通过这种统筹性的句子来给自己的歌词一个定位,表达自己对故事的评价,不然总觉得少点什么,如果缺乏作者的主观色彩,只会给读者听者感觉是单纯的叙述故事,而缺乏情感在其中就显得枯燥无聊了。而如“相思莫相负”则有了点哲理的意味。


再比如元曲的套曲,一套十二个小曲子,也可以看做是不同的单元,对歌词的词格做了比较好的单元的划分也就可以很好的将故事的高潮部分放在歌曲的副歌部分,这样可以很容易将听众的情绪带动起来引发共鸣。而相对而言比较出彩的句子也可以放在这个位置,或者同时副歌经典的出彩句子重复给听众留下记忆点。


其三,押韵可以说算是一个硬指标,如果一个韵压错,可能很破坏整体的美感,或者突然产生突兀。但是如果一个曲子的韵是ong,并非说想最后写ong就都可以想写就写的,但是更好的押韵,方法还是比较多的。最笨的方法就是换韵,一段多也就十个句号,即是压十个韵,那么段落换韵,压十个同韵部的字可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有时候换韵换的不好,或者作者本身并不想换韵的情况还是有的,这时候比较推荐第二个办法,就是压宽韵,以前说过,有一些韵的韵部是可以压临韵的。总之的宗旨就是唱起来不影响美感就可以,比如ong,eng,毕竟是歌曲,一切以唱为主即可。在这个基础上,有时候如果没词好押韵,可以调整一个句子内部的语序,有些词也可以调整近义词替换,就很容易压上韵了。


最后说一下剧情歌的念白,念白并非什么歌都需要,之前说过念白写作的原则,除了少数引用古文汉赋之类的情况,念白肯定是比较通俗的语句,那么通俗的语句的作用就是弥补古风词叙事的不足,点破一些若有若无的东西。所以在剧情歌叙事够充分的情况下不一定要冒着破坏歌曲连贯性的风险加念白,但是如果觉得整体叙事还少一点东西,或者觉得有些中心说的不够明确的时候,再加念白,则比较容易画龙点睛。


好的布局和描述可以在剧情歌中避免废话或者堆砌等等问题的出现,而对于这类的歌曲,构思往往重要,正如一部小说好坏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与故事构思。所以建议下笔之前胸中已经有七八分的时候再动笔,这样描写对象相对更明确。理性的用符合故事情节的优美的语言,加上感性的对故事的理解感触,就可以容易的写出好的剧情歌。虽然叙事能力等理性要求是硬件前提,但是如果没有感性的感触和理解,最多也只能是平白的说话,而不是生动的讲故事,无法打动人。叙事也需要感性的抒情,只是区别于抒情歌曲,用途不一样。


希望这篇分享对于剧情歌写作理解有帮助。减少语句的堆砌,转而写出动人的故事,成为一个好的讲故事的人。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古风填词八·押韵】
谈到古风,或者说诗词,一定会遇到关于押韵的或多或少的问题,其实押韵本来是很基础的问题,并不需要特别的来说明的,但是因为之前很多朋友都探讨并提出过相关的问题,加之语言学专业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便特别为篇章来说说自己的心得。

第一个大问题,押韵的标准是什么?我是不是应该用平水韵。


问这类问题的朋友很多,似乎很多人都很喜欢,甚至很执着于平水韵,或者是古韵,或许是认为这样更接近古风,甚至是古的本身,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或者说这样的理解是在给自己制造困难,也是一种误解和扭曲。为什么这么说呢?汉字的组成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元素,而在这三个元素中,变化速度最快的是字音,其次是字形,最末也就是字的意思。所以才会每朝每代都有自己修订的韵书,比如唐韵,宋韵,之所以有这些韵的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边上字音的变化太快,不得不更新规范。同时,在古汉到现汉的演化过程中,很多声音已经消失,比如入声。那么古韵中入声的字写在现在的古风词或者诗词里面到底该怎么念呢?就是没办法念了。再如《楚辞》,楚辞之所以叫楚辞,本意是楚地方言写作的诗歌,也用的是当时的读音,现在也是不得而知当时的读音的真实面目,那么现在的“楚辞”的概念和古代也不一样了。试问旧的字音变化消失无从考据了之后,又怎么能用旧了的标准来衡量现在呢?我们的古风的概念本来也是用现代汉语,复古宣扬古典文化而出现的产物,是带着新的思想的,所以不用平水韵和汉韵也并非非理论上对古风二字的不遵。既然针对现在的字音读法已经修订了新的韵书,自然是用新的标准要求新的读音预言了,所以我的建议是查阅或者参考《中华新韵》,而非平水韵。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篆书也是汉字,但是现在正常交流用篆书么?现在的书写体汉字是简体标准字形,篆书也是汉子没错,但是用篆书写字对实际交流只会增加阻碍,除非篆刻一类专门需要,用于交流则多了炫耀之嫌。


第二个问题,押韵是不是应该押韵母?那为什么有时候韵母是一样的但是读起来却很拗口呢?


其实这里的押韵又出现了一个误区。一个韵母可以分解成韵头,韵腹,韵尾。简单的说,韵头是介于声母和韵母之间的存在,又称介音。而并非每一个韵母都有韵头韵尾,但是每一个韵母都一定有韵腹,而押韵所押的内容其实并不是整个韵母,而是韵腹。再简单的说就是并不是说韵母是什么,韵腹就是什么,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比如第一句结尾是盼,而第二句结尾是间,然后奇怪的发现,为什么押的都是an,但是却很拗口呢?问题其实就出在韵腹上了,盼是an,但间其实就是ian了。判断韵腹的方法是每一个韵母都有对应的转化出对应的韵腹,不过要求记忆这些太麻烦也没有必要,讲这么多只是想从原理上解释为什么同韵母却不同韵的这种现象会存在。也创作的时候,也不要尽被韵母迷惑,写完之后仔细阅读就可以发现是否有押了韵却拗口的所在,有的话就自然要改了。


所以总之一句话,押韵除了看韵母是否没有错之外,也要实际注意阅读,是否真的通顺,押韵。因为韵腹的关系,也就实际上生发了第三个问题,就是押韵的时候是不是只能压一个韵母。其实古人的押韵也有宽韵和窄韵之分,所谓宽韵,指的就是临近的几个韵也可以,而窄韵则是很明确的一定是哪个韵格的就一定不能错。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果第一句子结尾是“风”,第二句结尾为“中”,则韵母分别为eng以及ong,实际上韵母不同,但阅读演唱却无不可,就是押宽韵的典范,韵母不同却不影响读音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韵尾都是ng的原因。填词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其实也不喜欢这些专业的语言学知识,但是说这些还是为了解释清楚因果始末,有时候明白了因果也或许有利于理解和操作。古风的作品如果是歌词,那么自然以最后的演唱和整体效果为主,即使是朗读,也都主要是看是否琅琅上口,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死韵拘泥压抑了活的文章,总之一切为古风诗词的整体效果服务。


第四,一首比较长的作品是不是要换韵呢?有时候一韵到底又要尽量的避免重复真的很难。确实,一个韵部的字和读音本来就是有限的,又要避免减少重复,对于大段或者过长的歌曲诗词确实不好操作,而且还要估计到内容,不能为了押韵而写出莫名奇妙的东西就更难了。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换韵呢?试想以拼凑压韵写出匪夷所思的句子的硬伤和换一个韵来避免生拗硬凑,到底哪个好一些?请记住较长的间奏或者主歌副歌之间,都是可以考虑换韵的所在。长的间奏会较短的淡化之前的韵,不突兀。主歌副歌之前也可能乐曲的感觉不同,比如副歌非常激昂,而主歌则是大战前的宁静,不同的意境选择不同但是可能更适合的韵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总之不要怕换韵,这是为了避免硬伤,也是累计一韵到底的功力的一个必要过程。


前四点相比较而言属于比较知识性的关于押韵的问题,而后面的两点则是属于比较技巧性的。


刚才说过不同的意境不同的韵效果不一,原因在于每一个发音的时候口形不同,称之为四呼,开口,齐口,合口,撮口。无疑,想ang这样的发音就是开口了。不同的发音对应的口型不同,而齐口的yi比起开口的ang气势自然相差甚远。所以根据这点,加上每个人不同的写作习惯,也该也可以归纳出自己写作的时候什么类型的曲子用何种韵更好。当然我并不鼓励固定创作模式,因为一个韵下面的字毕竟是有限的,这样很容易造成故步自封的局面不容易突破而自己抄自己,但是有时候在特别的风格下选择相对合适的韵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最后一个就是真正来说诗词最难的了,就是不是每个句尾想用什么字就能用什么字啊!虽然韵部的字有限,但是很多字是用不上的,不可能用完韵部却还是没有韵压,这就是诗词的难度所在了,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可以随便写的,要注意美感啊意思啊。总结多年经验想到一个办法,可以称作借尸还魂。。


所以借尸还魂就是替代调整的意思,不是喜爱的意思只能用喜爱这个词,还可以用钟情等等,汉字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为同义词众多,比如下面这组,钟情,倾慕,爱恋,痴心等等,其实上面的词只是随便说的,意思都差不多,但是韵母却不一样。有时候写到最后,可能不在韵上,但是稍微调整试试同义词代替或许就可以有好的解决了。


而在各种替代之后还是搞不定的话就只能加大借尸还魂的力度了,就是调整句子内部的词语顺序。随便写一句比如:落日斜阳射大雕。(随便写的大家无视其本身文采)但是需要押ang的韵,大雕似乎不太好替换了,但是这个句子还是有七个字,就是这七个字的顺序还可换,这可以说是把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扩大,变为同义句子的改写,假如改为:“射雕落处是斜阳”就可以解决韵的问题。一个句子的好几个词都可以用同义词替代,而不论古汉还是现汉的语法都允许倒装,或者成分提前等活用的用法调整语序,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押韵押不到的问题了。随手举得例子可能不好,但是确实写作的时候替代的办法却是我自己很喜欢用的。


这些是我能想到的所有包括从语言学的角度上解释押韵的,关于押韵的一些问题和心得,只是希望对在这方面有问题的朋友有所帮助。我的语言学学的并不是很好,如果有专业知识出错的地方,敬请指正以避免误人子弟,那么不但没能帮到别人,反增恶业,罪过便大了。其实这些问题都比较基础没什么高深的所在,只是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人。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古风填词九·格调】
所谓格调,即是文章风格特点的表现。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作品到达一定数量,或者说是一定层次之后,才会谈论风格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格调高难,就不在意自己的作品格调如何。当然,在一个人作品初期,开始摸索,和学习写作诗词的时候是不可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起步,就以编曲而言,也要有扒带的基础练习。所以这篇文章可以看做一些关于进阶篇的心得。

想写关于格调的文字很久,但是总觉得自己也不是十分驾驭的处,若是不能写得深入浅出,还请谅解。

关于格调的古代理论著作最有名的应该为《诗品》和《词品》其中对每一种意境的特点进行了解析和阐述,而古风词的格调应该也是这样的,所谓文如其人,并不一定是说文字柔美的,人就硬气不起来。换一种理解可以是只有这个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就正合了一人一种文风的道理了。所以这里就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词作者自己的风格了。好比唐人宋人,之所以会称杜诗为诗史,而说白诗近人,就是诗里的格调不同了。因为杜甫透出的对世事和时政的感慨多,所以史气重,而白诗则是因为用词较为浅显,其实对于古风填词也是如此。面对同一个大概念的意思,比如死,是用殁,还是用亡,还是用殇,或者用其他词,对于一个字的斟酌和选择,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倾向。一个字的斟酌对于到了进阶需要脱形如神的作者是很重要的,之所以堆砌的作品不会让人喜欢,就是因为只是徒有其表,而缺乏一股精气神,所以到了求神的时候,对于字句的斟酌,就会让微妙感情的表达更过于清楚或者确切,而不是死只会用死。

每一个作者都会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倾向。比如说我自己就比较喜欢叙述多一点,站在第三的角度上相对客观,强于叙事逊于抒情。词作的重心偏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格特点的走向。而要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就是要慢慢脱离对别人词的学习和前人诗句影响等等,建立带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当然这里指的不是过分的用生僻字来体现自己的品味或者学识多么超群,而是从多各方面,比如是文字透出的是犀利几分,叹惋又是几分。是完全的带入所写的第一人角度,还是旁观的角度,旁观的时候是如太史公一样有自己的褒贬,还是忠于历史,都是造就和风格成长的因素。

脱形入神即使在短短的曲中注入了何种灵魂。写出一首词容易,但是写好,则要将思想,与所表达的客观所在合而为一。再举例说明,为什么很多词的出现率很高?名词或许有不可回避的因素在,但形容词却未必如此。豪放词多用慷慨大气之类的词形容,不过这类词其实只是一个概括词,是风格特点如何的形容,而并不能因为用了泰然,慷慨这类的词就是泰然慷慨了,如何泰然,如何慷慨,都没有写,直接下定论的写法,就很容易重叠写空文字了。若写一人傲骨,只写傲骨两字,也不知道是如何的傲,文词未有展开,却已写到尽头下了定论,自然也就不用论格调了。概括的词语本来应该是对格调的概括和形容,用来作词,也就下了一等。

我们在诗词阅读中说一首诗词的格调高低,往往是划分层次的关机,有的作品虽然没什么毛病,但是总是觉得差强人意少点什么,少的就是格调中的神韵。而神韵更是强求不来的存在,就好像写字一样需要多次的练习,我想无论何种艺术,都是起步于摹习,但是模仿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如果有志将学来的变成自己的,则一定要灌入自己的灵魂,慢慢的成长出自己独有的格调来。

对于格调,自己也不敢说诗词能成一家之风,所以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提出了关于格调的重要还有一点点能想到的东西,或许不如前面的文章饱满,但却觉得不能因为怕写不好而不言明其分量,我信若能妥当处理其他关节,成一家之词也就不难了。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井错君 于 2013-4-19 20:17 编辑

【浅谈古风填词十·破题】
本想名为了立题,但最后题目取名为破题,意在破而后能立。是有两个所指,其一是指突破选材,其二则是为突破思想。

现在的古风词在一个怪圈里循环,就是说选材的范围无外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就好像南北朝时候的宫体诗需要跳出来,才能续上乐府正宗,不然长久下去也定然成了陈子昂话中的“魏晋风骨,晋宋莫传。”,我想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千篇一律的歌词让人觉得乏味而不想听不想看。古风填词也需要有胡适等人倡导的新文学运动,我自然是不敢自比子昂或者胡公。只是想引导大家多讲视线跳开,寻找新的题材,给文词注入有活力的思想。

我想这点上还是应该借鉴一下古人,唐诗之所以辉煌传诵,是因为存在这一批被称之为“诗仙”“诗史”“诗佛”等等的人的存在。其中山水诗,求仙问道之诗,王维带有禅机顿悟之诗,乃至后来杜甫、李商隐带有浓重历史色彩的诗等等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因为每一个人的追求不一样而各自成一派。而反观现在的古风,剩下比较多的就是关于爱情的你侬我侬,忒煞情多。就好像宫体诗停留在写宫中狭小的视角而固步自封一样,剧情歌的选材相对而言虽然有了实际所指,但也仅仅停留在一些小说上面,这样由于题材所受到了限制,也就不可能从小众的小众,变成小众的大众。

诗自诗经始,为兴观群怨所用。我不主张影射政治,但还是觉得一首诗词的好处,便在于确实有所思,文章的深度和诗词的深度是同样需要注意的。这其中所吟咏的,赞扬的,也是值得商榷思考的。正如近期因为某文章而涌现出了一批写汉代卫青、霍去病的,虽然有跟风之嫌,但是为文为词的用意还是可以一眼而见的。我想古风歌词除了写小我个人的喜怒哀乐,也可以试着去写大我的感悟。

除此之外,古人于佳节或是特殊时日,也会有所吟赋唱和,这些都是可以入诗文的内容,对于古人而言,是一举一动皆可以为诗,其实今人也是一样,小范围的题材早晚会有写完的日子,所以题材的扩大和转移则是必须的。而不能触碰的题材还是少些微妙,虽然有白居易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在古,但这种东西并不适合大家来随意为之。更要戒之慎之。

然后就是思想,做有思想的人是需要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我并不相信天生便有得道的神童,思想也是一样。切不可为了求新,求变,而写出不切实际的东西,这样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所有突破必须有基础,盲目的求突破,则可能会导致不知所云等等问题。而古今往来的思想内容,文章内容,也不过如此。只是如何拿来以古风的方式写是最为合适的,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视角的变化是需要思考的深度的,增加这个深度的过程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史哲方面的书籍,我想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为一些可圈可点的事情,或者是人来为词为文。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广读今人古人,读今文古文,也就能将自己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看到自己文词中的不足。

举沧海而为一瓢,必穷尽而凝练,而以微墨而著文章,必窘困而闭塞。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古风填词·声韵说】
时隔一年,再度起笔,起因并非技痒难奈,虽然以前写过相关的内容,但是这一年内,还是有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在填词同道中,于是今天再写,旨一在深入探讨,旨二是解释一些表面现象的原因所在。

声韵归根结底还是平仄和押韵。


押韵在近两年前写的《浅谈古风填词八·押韵》里已经说的不能再清楚了。我反复仔细看了,暂时没有发现问题,故而没有要更正的地方。只是要提醒,在押韵的时候,之所以同样的韵母读音存在不同,如yu,wu。又有不同的韵母,却能押韵共用,如xue,qie。是因为押韵的时候真正所压的韵,并不是韵母,而是韵母分解之后的韵腹。这个问题之前提过,今日再提,是希望大家在注意押韵的时候不要只背“押韵”这两个字蒙蔽了,是不是押韵,光看韵母是不对的。押的太死,反而不如在适当的时机换韵,有些人提倡依韵书或者归类总结,对于这种观点,我认为随时携带韵书,或者背下归类总结是不现实的事情。作为唱出口的歌词,是否押韵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嘴念一下唱一下,可以证明的事情。押韵是基础的重中之重,但也别被韵框死了词。


一韵到底虽然值得提倡,但很多韵里的字更是古人用韵是公认的险韵,指语句用生僻字押韵,化惊奇为平常,使之并无凑韵之嫌弊。押险韵古来就是一个剑走偏锋的事情,否则也不会名之险韵。唐时韩愈诗派爱用此法,显诗之奇瘦险怪,于古时追求太湖石奇美,是一种审美。在这里,我不反对用险韵,用好了能化腐朽为神奇,用不好,在堆砌辞藻生僻字一堆不明所以的词中在加一个险韵,只能说意韵与声韵之美当然无存。例如苏轼有诗“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以叉这种险韵字押韵,显然也不是轻易驾驭得了的。Cha并不是一个险韵,但这里的险韵指的是一个韵里可能生僻的字比较多,而常用字少,比如ie,ue这种韵,险韵字多,如果一个韵,押到要用险韵才能以为继的程度上,还不如换韵。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关于韵很多概念古今是古今有异,在古代的时候,寒和删虽然韵母都是an,但并非一个韵。而当不能一韵到底的时候,古时候所说的换韵和借韵则是指,


“十五删”里面的字可以借给“十四寒”这个韵来用。而现在所说的换韵,则是建议学习古代“古风”四句一换韵的那种换法,尽量不使得换韵太过突兀。


押韵押的死板不自然跟用险韵一个道理。《红楼梦》中“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众人以“二萧”为韵,等黛玉“沁梅香可嚼”句子出后,可以说到了诗最后的一个阶段,这时候湘云诗兴正盛说了一句话要把“二萧”的韵写尽,黛玉及时制止,理由也是为了用尽韵,生涩失了诗意,便不好了。作词押韵道理也一样,能一韵到底固然好,若不能,勉强为之,歪曲了意思还不如及时换韵。


不同的韵读音有不同口型,开口,齐口,合口,撮口以前也说过,再捎带提一下,高昂激烈的曲子适合开口音,尤其是高音部分,利于歌手的声音打开,而齐口(如:ci、si)撮口(如:cuo,guo)则相对不好唱。不同的口型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这点我并不认同,但是高音部分切忌不要自己写的痛快,而让歌手唱不了。悲哀的地方也别写那种开口唱出来十分中气十足的韵,不然词曲之外,也能违和。这些话点到即止,还是授人以渔胜过鱼。


然后再说平仄,之前有人提出过倚声填词这个问题,倚声填词或者说现在我们的古风填词真的要追溯又来的话可以说是宋词的变种,因为宋词的曲调大部分失传,所以没办法确定某个音是对应平或者仄,也没有根据和理由说是某种调式应该平和仄,所以我只提倡押韵,而不提倡用平仄。格律诗有平仄是因为格律诗不存在音乐旋律,古代吟诵的方式也有我们不知的定式,字数也有限制,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现在的古风填词没有,所以没有必要在很多人本来就驾驭不好的文言或者半文言押韵的基础上再加一道束缚限制,完全是庸人自扰。但是平仄始终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我这里止的是押韵字的平仄,以前也说过,仄声结尾短促,而平声显得意味悠长。古风填词若真要用平仄,我以为仅此而已。


我并不是学考据学的人,之所以在文章中溯源,是希望读者能明白我之所以有如此观点的原因。相较而言,以前的那篇写的是怎么押韵,如何让自己的句子压到韵上的一些技巧。而这篇文章,则是希望不要为“押韵障目”之所以说诗词要押韵,并不是要给写作以枷锁,而是要诗词更上口,更赋予声韵之美。可能从词作来看,声韵不影响表意,但对歌手来说,却关系重大,注意好了声韵,词和唱,也都能因声韵而加分。


最后,上次推荐了《中华新韵》作为现代汉语写文言词的韵书,这次推荐《声韵启蒙》,读一下,便能知道声韵之重要,声韵到位,即使是没有旋律的词也不失诵读之美。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3

好友

7655

积分

序章

积分
7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20: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略长,感兴趣的可以认真看一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来,不过这是转载的不是本人写的啦~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54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1665
发表于 2013-4-20 1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去之前先马克之……0.0字数略多,在下回头再来细细拜读……不过估计我是不太能学好这古风填词的了……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24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7684
发表于 2013-4-23 10: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过很多钗头凤sama的词作,真心觉得这是一门艺术,多谢撸主m(_ _)m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8

好友

3370

积分

序章

积分
3370
发表于 2013-4-23 11: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学习了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技术宅(基宅) ( 粤ICP备18082987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746号 )

GMT+8, 2024-4-26 21:44 , Processed in 0.242807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Copyright © 2018 技术宅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