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有爱,有技术,有你^_^)y
╱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查看: 1682|回复: 8
收起左侧

[原创] 【哲学入门】《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16~19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4

好友

4398

积分

序章

积分
4398
发表于 2013-2-12 01: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人╲定下契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钟亦城 于 2013-2-12 01:43 编辑

读书笔记 1~10 https://www.gn00.com/t-111176-1-1.html
读书笔记 11~15 https://www.gn00.com/t-148421-1-1.html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六
中世纪
中世纪是指介于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黑暗时代”,它是笼罩欧洲漫长的“一千年的夜晚”,大约从公元五世纪开始,到十五世纪结束。英文medieval(中世纪)带着贬义,指过度权威、缺乏弹性的事物。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中世纪”一词,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了中世纪的黑暗和腐败,但现在也有观点认为称其为黑暗时代并不合适。中世纪时期各项体制萌芽成长,建立了学校制度,中世纪初成立了第一批修道院学校,十二世纪成立了教会学校,公元一二〇〇左右成立了最早的大学并在那时就确立了“学院”的科目结构。基督教在这段时间里招揽信徒,许多民族相继建国并拥有自己的城市、公民、民俗音乐与故事。大约十一世纪基督教来到北欧,古代异教徒的信仰存在于基督教的表面下,后来有许多融入了基督教,文化的结合使得基督教逐渐成为北欧人主要的生活哲学。中世纪凭借着基督教文化统一了欧洲。
在中世纪的深海,有许多闪亮的鱼儿游来游去,只是我们不一定能看到。中世纪出现了英国、法国、德国的概念,史特卢森、艾凡赫、查理曼大帝、罗密欧与朱丽叶、圣女贞德都是中世纪的人物,还有穿花衣的吹笛手、王侯与君主、骑士与少女、玻璃工匠、管风琴师傅、修道士、十字军、女巫、牧师和教士……
公元元年,基督诞生。一世纪中期保罗开始四处游历传教,公元六十七年死于罗马。四世纪之前基督教大致上仍被禁止,但在公元三一三年,基督教被君士坦丁大帝统治的罗马帝国接受,君士坦丁大帝死前受洗成为基督徒。此时罗马帝国刚开始瓦解,外有北方蛮族进攻的威胁,内部分崩离析。公元三三〇年,君士坦丁大帝将其帝国首都由罗马迁至君士坦丁堡。这座在通往黑海之处所兴建的新城市被许多人当成第二个罗马。从公元三八〇年开始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三九五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方帝国以罗马为中心,东方帝国则是君士坦丁堡。四一〇年罗马遭蛮族劫掠,四七六年整个西方帝国被摧毁。东方帝国一直存在到一四五三年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为止。
罗马时期孕育了高等文化,许多大城市有着宏伟的建筑、大型排水沟、公共澡堂和图书馆等。公元四〇〇年后第一个一百年文化式微,罗马时期在第四世纪末时结束。中世纪最初几百年整个文化瓦解,贸易和经济崩溃,人们以物易物。封建制度下,所有田产由少数势力强大的贵族拥有,农奴靠着辛勤耕作生活。欧洲人口大量减少,古代时期罗马人口一度超过一百万,但到公元六〇〇年减少到四万人左右。人们需要建材时就从随处可见的宏伟废墟中取用。
当时罗马主教成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最高领袖,被称为“教宗”或“父”,逐渐被视为基督在世上的代理人。中世纪大多数时间罗马一直是基督教的首府。当各个新兴民族国家的君主和主教势力强大起来时,开始有人反抗教会的势力。
公元五二九年,基督教会关闭了雅典的柏拉图学园,钳制希腊哲学,历史上第一个大修会圣本笃修会成立,从此修道院垄断了所有教育和思想,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部分著作仍流传下来。古罗马帝国的希腊罗马文化逐渐分裂成三种不同的文化:西边的罗马天主教文化,东边的东罗马帝国文化,南边的阿拉伯文化。西欧的拉丁式基督文化以罗马为首都,东欧的希腊式基督文化以君士坦丁堡(后改为希腊名“拜占庭”)为首都,北非和中东地区在中世纪发展出了讲阿拉伯语的伊斯兰教文化。
公元六三二年穆罕穆德去世后,中东和北非成为伊斯兰教地区。不久西班牙成为伊斯兰教世界的一部分。伊斯兰教将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和巴格达视为圣城。当时阿拉伯人占据了古代希腊罗马地区的城市亚力山卓,继承了一大部分古希腊科学文明。中世纪期间,阿拉伯人在数学、化学、天文、医学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当时在这些领域阿拉伯文化优于基督教文化。
希腊哲学就像一条大河分成三股支流,分别在三种文化中存活。大致上西边传承了新柏拉图派哲学,东边则是柏拉图哲学,南边传承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但三种文化中每种成分都有些。中世纪末期三种文化又重新在意大利北部交汇融合,再度汇集成大河。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力来自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希腊文化则是来自希腊和拜占庭帝国。文艺复兴时期古代文化的再生逐渐开始,或者说古代文化在中世纪期间并没有消亡。
中世纪的哲学家几乎认定基督教义就是真理,中世纪哲学围绕着以下问题:是否一定要相信基督教的启示?是否可以借助理性来探索基督教的真理?希腊哲学家和圣经的记载有什么关系?圣经和理性有抵触吗?信仰和知识是否相容?
2012/11/10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七
圣奥古斯丁(公元三五四~公元四三〇年)
在圣奥古斯丁的一生中可以看到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的变迁。他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十六岁前往迦太基求学,稍后转往罗马和米兰,四十二岁时在迦太基西面几英里处的希坡任主教,并在那里终老。
圣奥古斯丁研究各种不同的宗教和哲学后决定信教,他曾信奉摩尼教,受过斯多葛派哲学的影响,但大致上较倾向于新柏拉图派哲学。摩尼教作为古代末期的一个典型教派,混杂了宗教与哲学,宣称宇宙是由善与恶、光与暗、精神与物质等二元的事物所组成,人类可用精神来超脱于物质世界之上,以此准备灵魂的救赎。圣奥古斯丁年轻时并不完全信服这种二分法,他思考着恶从何而来。斯多葛派则认为善与恶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新柏拉图派哲学使他发现了神圣的大自然整体存在。
进入基督教的中世纪,有一大部分希腊哲学被像圣奥古斯丁这样的教会领袖带入了新时代。圣奥古斯丁成为基督徒后大部分基督教理念受到柏拉图派哲学观的影响。他认为自己是百分百的基督徒,因为在他看来基督教教义和柏拉图哲学间没有矛盾,甚至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还误以为柏拉图知道旧约的故事。他把柏拉图“基督教化”了。希腊人相信世界一直存在,而圣经中上帝从虚空创造了世界。圣奥古斯丁同意圣经的说法,不过他相信,柏拉图哲学中永恒的理型,在创世之前就已经存在于神的心中。
圣奥古斯丁与其他许多教会领袖努力将希腊和犹太思想融合,他们同属两种文化。圣奥古斯丁指出,理性在宗教问题上能做的事有限,只能透过信仰来领会基督教这个神圣的奥秘。如果相信基督,上帝将会“照亮”其灵魂,产生一种对上帝神奇的体悟。哲学的有限使圣奥古斯丁的灵魂无法获得平静,直到他决定成为基督徒。“我们的心无法平静,直到在你中安息。”(你:天主)
圣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派的普罗汀一样,相信恶是由于远离了上帝而产生的,上帝并没有创造恶。圣奥古斯丁认为恶来自于人类的不服从。他支持上帝和世界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圣经),而反对万物都是上帝的一部分的说法(普罗汀)。但他还是强调人是有灵性的,会死去的躯体属于物质世界,灵魂则可以认识上帝。在他看来,人无权批评上帝,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全人类都迷失了,没有人值得上帝的救赎。人类是上帝的造物,可以任由其处置。若对玩具不满意了,就可以扔掉。
但上帝还是决定拯救一些人,不让他们下地狱。上帝预见了人们将如何生活,事先注定了救赎或惩罚。圣奥古斯丁不否认人有自由意志,人不应该放弃对自己生命的责任,要自觉自己就是少数被选中的人。这实际上并不公平,人被分成了两类,会得救的或是会受罚的。圣奥古斯丁的神学脱离了雅典的人本主义。苏格拉底说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因为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知识。
将人分成两类的并不是圣奥古斯丁,他只是在《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里解释了圣经中关于救与罚的教义。上帝之城即天国,这个词来自圣经和耶稣的教诲,人类史就是天国和世俗之国间奋战的历史,互相争夺着对个人的控制权。天国存在于教会,而世俗之国存在于各个国家(如当时渐趋没落的罗马帝国)。中世纪时教会和各国的争端明确了这个观念。“教会之外,别无救赎。”上帝之城后来成为教会的同义词,直到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时,才有人敢驳斥人只能经由教会得救的观念。
圣奥古斯丁是第一个将历史纳入哲学理论的哲学家。旧约中的线性历史观对他影响较大,上帝要借历史来实现天国理想,为了启蒙人类摧毁邪恶,历史的存在是必要的。善恶之争一直在历史上上演。“神以其先知先觉引导着人类的历史,从亚当直到世界末日,历史就像一个人经历童年、成长、衰老的故事。”
2013/1/30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八
中世纪期间,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维系了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十二世纪末起,阿拉伯学者受到王公贵族的邀请,陆续来到意大利北部,传扬了许多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由希腊文和阿拉伯文被翻译为拉丁文,重新点燃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基督教教义和希腊哲学得以共存。
圣多玛斯(一二二五~一二七四年)
圣多玛斯住在罗马和那不勒斯之间的阿奎诺(Aquino)小镇,后来在巴黎大学教书。他是哲学家、神学家,当时哲学与神学没有明显的区别。就如同中世纪初期的圣奥古斯丁将柏拉图“基督教化”,圣多玛斯为了使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基督教教义能够相容,他融合了信仰与知识,以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诠释圣经。
圣多玛斯试图证明世间只有一个真理,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真理和基督教教义并不冲突。人们有两条途径接近上帝,一条是信仰和基督的启示,一条是理性和感官。前一条较为可靠,而仅靠理性则容易迷失方向。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世界、耶稣是上帝之子之类的“信仰的事实”只能通过信仰和基督的启示得知,而“上帝存在”这样的“自然的神学真理”,既可以通过信仰,又可以凭借与生俱来的理性得知。两条道路往往是相通的,许多问题上圣经和理性得出的是相同的答案。
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受到基督的启示,他所说的真理更为笼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定上帝(目的因)是造成各种自然现象的力量,但他没有进一步地描述上帝。圣多玛斯指出,理性思考和感官感知能推断出一部分的真理,但另一部分真理通过上帝借圣经的启示加以完善。
圣多玛斯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证明上帝确实存在。上帝不仅通过圣经,也通过理性向人类显现,因此人们用理性可以认识到事物必然存在着“目的因”,世上共存着“信仰神学”和“自然神学”。在道德上,圣经教导人们遵从上帝的旨意生活,同时上帝赋予人们良心懂得分辨善恶,这两条道路中遵守圣经中的十诫更为可靠。就如同电闪与雷鸣都是雷雨的前兆,两者相互独立还彼此增强。自然就如同上帝的小说,透过小说只能了解作者的性情;而圣经则是上帝的传记。
圣多玛斯在他的逻辑学、知识理论和自然哲学中采纳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些领域和基督教神学不相抵触。亚里士多德认为生命的层级显示了上帝是最高的存在,圣多玛斯认同了这点,万物的存在分成若干渐进的层次,由植物到动物到人类到天使,最上层是上帝。人同动物一样拥有身体和感官,但可以用理性思考。天使没有身体和感官,生来就拥有智慧,不会死去。上帝全知全能,掌管世间万物,时间的流逝感和人类并不相同。
对于女人,圣多玛斯和亚里士多德持相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是不完整的男人,小孩只能继承父亲的特征。女人是被动的接受,男人是积极的创造。圣多玛斯认为这和圣经所说的一致,女人由亚当的肋骨所造。不过圣多玛斯觉得女人只在身体构造上不如男人,灵魂上是一样的。天堂中没有身体上的性别差异(因为没有身体),两性完全平等。人类直到一八二七年才发现哺乳类有卵子。
古代的基督徒和犹太人相信上帝存在着母性的一面,女人也是依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其女性化的一面希腊文中称之为苏菲亚(Sophia),苏菲(Sophie)即智慧之意。中世纪时上帝的母性对犹太人和希腊正教的教会具有特别的意义,但在西方被人们所遗忘,中世纪基督教教会成员多为男性。席德佳(一〇九八~一一七九年)是住在莱茵河谷的修女,作为传教士、作家、医生、植物学家、博物学者,在中世纪她比男人更实际,甚至更有科学头脑。她宣称自己在幻象中看到了苏菲亚,穿着缀满珠宝的金袍。圣多玛斯有一位哲学老师叫大艾伯特。
2013/2/1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九
文艺复兴时期
十三世纪后,天主教文化开始分裂。天主是绝对不可知的,因此人们不能以理性和天主沟通,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神的旨意。宗教生活和理性思考的关系变得宽松,哲学和科学逐渐脱离教会的神学,由此产生新的科学方法和宗教狂热,并在十五、十六世纪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新发明的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重要因素。罗盘奠定了远航的基础,拥有火器成为了国家强大的标志,望远镜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印刷术使得人本理念广为传播,教会不再垄断知识。在自给型经济转型为货币经济的过程中,中产阶级得以形成,开始脱离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势力。欧洲、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和东方拜占庭文化密切接触,欧洲人重新发现了希腊文化,古代的三条支流再度汇聚成大河。
文艺复兴运动在十四世纪末从意大利北部开始,于十五、十六世纪迅速向北扩散。 “文艺复兴”这个词原意指“重生”。它不仅是古代艺术和文化的再生,还是人文主义的复兴。漫长的中世纪里,天主坐在他高高的神殿上,生命的一切都是他的旨意,亚当夏娃因违背其旨意而被放逐,故人性本恶。文艺复兴时期,一切重新以人为中心,回归到古代的人文主义。人们对人本身以及人的价值重新产生信心,人极其崇高、可贵。重读古书、学希腊文变得流行,修习希腊的人文主义不仅使人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还可以发展人的特质。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人真正成为一个人。
古代人文主义以人为出发点,强调宁静、中庸和节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我们不仅是人,更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人们崇拜艺术、科学等样样精通的天才。他们又像古代一样开始解剖尸体,了解人体的结构,艺术作品再度描绘人体。人不再以自己为耻,表现自己是一件多么舒展、自然的事。人并不是为了神而存在的,充满着可能性,及时行乐也无妨。整个世界重新复苏,强烈地感受着时代的精神:艺术、建筑、文学、音乐、哲学与科学突飞猛进。
罗马在中世纪逐渐衰落,人口由古代的过百万减少到一四一七年的一万七千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将重建罗马作为他们的文化责任。一五〇六年起,聚集了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他们在圣彼得的墓上花了一百二十年重建了圣彼得大教堂,又花了五十年兴建了圣彼得广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它长两百十一米,最宽处一百三十米,占地两万三千平方米。
中世纪的哲学家坚持神与其造物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认为大自然是“神的花朵”,它是神圣的。无穷无限的神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此之谓泛神论。人们尽情享受生活,活着并不只是为了死后的世界。教会有时反对这类观念。文艺复兴时期,各国政府和教会盛行着反人文主义,审判女巫、烧死异教徒风行,魔法、迷信充斥,不时有宗教战争发动,欧洲人在此期间以暴力征服了美洲。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观点,宣称神存在于大自然中,且宇宙无限大,结果被绑在柱子上烧死。
中世纪时人们过度迷信理性思考,十四世纪后出现了不要盲从的声音,无论是宗教教条还是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纯凭思考不能解决问题。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实证法,以观察、经验和实验为基础研究大自然。亲身经验,系统地实验,以数学辞汇准确地表达科学观察的结果。十七世纪科学家伽利略:“我们要测量那些可以测量的东西;而那些无法的测量的,也要想方设法测量。”他又说:“大自然是以数学语言书写的。”实证法的出现促进了技术革命,而技术革命为之后的各项发明打下了基础。英国哲学家培根:“知识即力量。”人类不再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开始脱离并尝试干预、控制大自然。
基督教中,上帝高居各天体之上主宰宇宙,因此中世纪的人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在轨道上围绕静止的地球运行。一五四三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Celestial Spheres)出版的当天去世。哥白尼通过观察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结论,宣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球运转于圆形的轨道上。十七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表了他广泛的观察结果,表明各星球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转,轨道上越接近太阳转速越快,离太阳越远则越慢。地球只是众多的行星之一,宇宙中存在着普适的物理法则。与开普勒同时代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并发现木星有四个卫星。地球拥有卫星并没什么特别的。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并提出了惯性定律,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开普勒指出某种力量使行星相互吸引,他相信潮汐的涨落是由于月球引力的影响。伽利略专心研究地球引力和落体的原理,发现引力增强时物体移动会受影响,但他不相信引力能在远距离作用,嘲笑开普勒相信“月亮掌管着海洋与河流”。很遗憾伽利略在这点上错了。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一64三~一七二七年)参考了伽利略动力学,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再应用惯性定律,来解释行星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原因。他相信物理法则是简洁而普适的。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后来爱因斯坦及量子力学为他加上了低速、宏观的前提),推翻了天上和人间适用两套不同法则的观点。
以太阳为宇宙中心的世界观得到彻底的证实和完整的解释,人们不得不接受:人类生活在太空中一个偶然形成的星球上。这个新发现使人类失去了自然中的特殊地位,遭遇了教会的强大阻力。新观念中似乎没有上帝的容身之处,然而牛顿本人仍然坚持他的信仰:自然法则的存在正是宇宙间伟大万能上帝的最好证明。人对自我的观念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之前地球是世界的中心,但天文学家告诉人们宇宙没有绝对的中心——每个人都是中心。
圣经在中世纪都是拉丁文,只有教士和僧侣能看懂,天主教教会的主要宗教仪式就是用拉丁文念祈祷文和教会例行祷告。文艺复兴时期,圣经由希伯来文、希腊文翻译成各国语言是导致宗教改革的主要因素。一部分宗教改革人士,如荷兰的伊拉斯莫斯,选择留在罗马天主教会。而马丁路德则选择和天主教会决裂。他研读圣经后认为,没有人能通过教会的仪式获得上帝的赦免和宽宥,也没有人能靠购买教会出售的“赎罪券”得救。教士和上帝的关系并不比一般人亲近,教士需要做的只是主持礼拜、料理事务等实际工作。人只能通过信仰得救,这无法用金钱来交换。
马丁路德摒弃了教会从中世纪起形成的许多教条与习惯,希望基督教回到新约中描述的早期模样。“我们只信靠经文。”他三十五岁开始自学希腊文,把圣经翻译成德语,由此创造了德语的文字,让通俗语言取代了拉丁文。他认为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读懂圣经,让每一个人成为自己的教士。马丁路德强调个人和上帝的关系,但他并不是像费其诺、达芬奇这样的人文主义者,还由于对人的观点过于消极,受到伊拉斯莫斯等人的批评。马丁路德宣称,自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就彻底腐化了。只有上帝的恩典能使人类免于罪孽。罪恶的代价就是死亡。
2013/2/12

评分

参与人数 1宅币 +25 贡献 +8 元气(技能点) +3 收起 理由
甚没钱 + 25 + 8 + 3 好赞w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7

主题

173

好友

3万

积分

The Thinker

属性未明

积分
31917
发表于 2013-2-12 23: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达到三贴标准了呢,楼主要不要考虑做个专辑?
                              WORDS THAT WE COULDN'T SAY, OR COULD W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主题

536

好友

18万

积分

荣誉会员

假面皇后

积分
189204
发表于 2013-2-13 11:1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啊。看完了。谢谢露珠分享。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4

好友

4398

积分

序章

积分
439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3:5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甚没钱 发表于 2013-2-12 23:51
已经达到三贴标准了呢,楼主要不要考虑做个专辑?

谢谢支持。笔记的整理还在进行后面还会有十七世纪以后的。。。做专辑具体怎么操作?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4

好友

4398

积分

序章

积分
439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3:5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oiiOh 发表于 2013-2-13 11:15
啊。看完了。谢谢露珠分享。

W还会有后续的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7

主题

173

好友

3万

积分

The Thinker

属性未明

积分
31917
发表于 2013-2-14 00: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WORDS THAT WE COULDN'T SAY, OR COULD W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4

好友

4398

积分

序章

积分
439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4 00:0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甚没钱 发表于 2013-2-14 00:01
可以参考一下版内的目录分类

好的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主题

536

好友

18万

积分

荣誉会员

假面皇后

积分
189204
发表于 2013-2-14 06:3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钟亦城 发表于 2013-2-13 23:58
W还会有后续的

哦,好极了!期待!(>_<)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7

好友

1949

积分

Continue

积分
1949
发表于 2013-2-16 15: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真正的“当我们在挖泥巴的时候人家的孩子在研究史前文明”。什么时候基础教育有哲学课口牙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技术宅(Z站|基宅) ( 粤ICP备18082987号-1 )

GMT+8, 2025-7-6 05:36 , Processed in 0.11834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Copyright © 2018 技术宅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