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有爱,有技术,有你^_^)y
╱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查看: 2136|回复: 15
收起左侧

[原创] 【哲学入门】《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11~15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4

好友

4398

积分

序章

积分
4398
发表于 2012-10-25 20: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人╲定下契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钟亦城 于 2012-11-2 16:02 编辑

读书笔记前十篇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一
一件事物的形式乃是它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在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组成事物的材料
形式: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一只鸡的形式是指鸡这种动物的特征,比如鸡会拍翅膀,会咕咕叫,会下蛋,也就是鸡的各种行为。鸡死时它的形式不再存在,只剩下鸡的物质(质料),但它已不再是鸡。
亚里士多德:质料总能实现某一特定的形式——质料致力于实现一种内在的可能性。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
雕刻家一天天雕琢着一块花岗岩,小男孩见了十分好奇:“你在寻找什么?”几天后小男孩见到雕刻家把花岗岩雕刻成了一匹骏马,他十分惊奇:“你怎么知道马在里面?”
雕刻家在花岗岩里看见了马的形式,因为花岗岩具有变成马的潜能。
亚里士多德: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可能实现或达成某一个特定的形式。
鸡蛋有成为鸡的潜能,但不少鸡蛋被人们吃了所以没能实现它们的潜能。鸡蛋也不能变成一只鸭子,它没有这样的潜能。一件事物的形式不仅说明了它的潜能,也说明了它的极限。
质料与形式不仅局限于生物,非生物同样适用。石头的形式就是落地,无论你扔得多高。所有生物,非生物的形式都说明他们可能采取的行动。

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界的因果律的看法十分高明。
我们所谈论的原因是指这件事为何会发生。窗破了是因为你用石头砸了它,面包被做出来是因为面包师傅和了烤了面粉糊。但亚里士多德举出了四种原因。
首先了解目的因的意思。窗子破了一般都会问你为什么要扔石头。这里所问的就是目的。做面包是因为有人吃。同理可得,自然界的循环变迁可能也有类似的目的存在。
下雨的原因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成雨滴受重力吸引落地。亚里士多德会说这里只提到了三种原因。
质料因:空气冷却时水蒸气正好在那儿。
主动因:水蒸气冷却。
形式因:水的形式就是会落地。
亚里士多德会补充第四种“目的因”,下雨的原因是动植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他给予雨水一个目的。
但也可以反过来说,动植物生长的原因是它们有了雨水。现代科学思维把水作为生命生存的条件之一,而水的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人喝。

逻辑
亚里士多德为了说明人类如何区别世间的事物,强调了形式与质料的差别。
区别事物的方法是将它们分门别类。所有的马并不是完全相同,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相似之处即马的形式,每匹马的不同之处即马的质料。牛进牛棚,马进马厩,猪进猪圈,鸡进鸡舍。书放书架,衣放衣橱。人的心里也做着类似的事,把事物分成活的死的动物植物。
亚里士多德想把大自然里的东西都彻底地分门别类,试图使自然界里每一件事物都各自有其所属的类目或次类目。例如某条特定的狗是生物,动物,脊椎动物,哺乳类动物,狗,猎狗,雄猎狗。他创立了逻辑学来澄清这些概念,显示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证明必须遵守若干法则。如果先肯定“所有生物都会死”,再肯定“狗是生物”,结论就是“狗会死”。他的推理建立在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当事物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显时就有必要澄清概念。

自然的层级
亚里士多德把自然界分成两大类:生物与非生物。生物有改变的潜能而非生物没有。他把生物分成植物与动物,动物再分成禽兽和人类。他的分类相当清楚而简单,分类的标准是对象的特征,即这东西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生物能吸收养分生长繁殖,动物能感知并移动,人类还能进一步思考。但实际上自然界各个事物间并没有清楚的分界线。生物从简单到复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这些层级之上就是人类。他认为人类是万物中最完全的生命。人能吸收营养能生长繁殖,能感知能移动,最特别的就是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人具有一些“神”的理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间必然有一位上帝推动自然界所有的运作,上帝必然位于大自然层级的最顶层。他猜想地球上所有活动受到各个星球运转的影响,但这些星球必定受到某种力量的操控才能运转。这种力量被他称为“最初推动者”或“上帝”。“最初推动者”本身是不动的,但他是宇宙,各星球,自然界各自活动的“目的因”。

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人的形式由一个植物灵魂,一个动物灵魂,一个理性灵魂组成。人该如何生活?人唯有运用他所有的能力与才干,才能获得幸福。快乐有三种形式,一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是做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一是做个思想家和哲学家。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和满足。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这也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与饮食,类似于中庸的观点——不能少也不能过,过犹不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关于伦理道德的规范让人想起希腊医学的主张: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对于社会,主张人不应走极端。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如果不生存在社会中就不算是真正的人。家庭和社区满足人对食物,温暖,婚姻和生育的基本需求,但只有在国家中才能把人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国家应如何组织?他描述了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
君主制: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元首,但统治者不能致力于谋求私利否则就会沦为专制。
贵族政治:国家由一群人统治,但要当心沦为寡头政治。
民主政治(Polity):民主政治被许多国家采用,但它很容易变成暴民政治。(即使专制的希特勒没有成为德国元首,他手下的纳粹分子也会造成可怕的暴民政治)

对女人的看法
很遗憾,亚里士多德对女性的看法不像柏拉图那样崇高。
亚里士多德:女性在某些方面不完整,是“未完成的男人”。在生育中女性是被动的只能接受,而男性是主动且多产的。男性的精子中有小孩所需的全部特质,女性是土壤,接受并孕育种子。男性提供形式,女性提供质料。
他对于两性关系谬误的见解说明,他对妇女和儿童的生活大概没啥实际的经验,而如果只由男人主宰哲学和科学领域会发生何等的错误。他对于两性的错误见解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整个中世纪都受他的看法影响。教会继承了歧视女性的观点。事实上这种观点在圣经上毫无根据,耶稣基督当然不仇视妇女。
2011/2/4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二
7.希腊文化
这里介绍的是公元前第四世纪末亚里士多德时期到公元前四百年左右中世纪初期的希腊。这个时期内基督教是最重要最神秘的因素之一。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三五六~公元前三二三年)是马其顿的国王,亚里士多德曾担任他小时候的私人教师。亚历山大打赢了对波斯人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他征服各地使得埃及与东方直至印度的文明和希腊的文明得以结合。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三二二年去世时雅典人已失去统治地位,部分原因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各地引发了政治动乱。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一个新文明诞生了。希腊的语言与文化在这个文明中扮演了主导的角色,因此这段三百年的时期被称为“希腊文化”。“希腊文化”同时也指在马其顿,叙利亚与埃及这三个希腊王国风行的文化。
大约公元前五〇年以后,罗马在军事与政治上逐渐占了上风,成为新的超级强权,征服了所有的希腊王国。从此,西到西班牙,东到亚洲各地,都以罗马文化与拉丁文为主。这是罗马时期的开始。但罗马也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直到希腊人的政治势力衰弱很久以后,希腊文化和希腊哲学仍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宗教,哲学与科学
希腊文化消除了国家间与文化间的界线。过去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等民族各自拥有国教,各自崇奉不同的神明。如今这些不同的文化汇聚成各种宗教,哲学与科学概念。商品,思想,概念,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交流。
这时希腊人的人生哲学的影响的地区与范围扩大许多。而地中海各国开始崇奉东方的神祗。各种宗教信仰的交互影响下新的宗教兴起了。这种现象被称为“信仰的混合”(syncretism)或“信仰的交互激荡”(the fusion of creeds)。
“世界已经衰老了。”人们原本认同自己所属的城邦,但随着疆界的消失许多人开始怀疑自己社会所持的生命哲学。近古时期充满了宗教质疑,文化解体和悲观主义。希腊文化时期形成的各种宗教信仰的共同点是经常教导人应该如何获得救赎,免于一死。教义通常秘密传授,信徒接受教导并进行仪式,渴望获得不朽的灵魂和永远的生命。对宇宙真实的本质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也是达成灵魂救赎的必要条件。
这个时期中哲学也逐渐朝“救赎”与平安的方向发展。人们认为哲学不仅对自身智慧有好处,也应能使人类脱离悲观的心态与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了。希腊文化的哲学中许多学派都是受到三大哲学家的启发,并没有很大的原创性。雅典仍是哲学中心,而位于东西方交会点的亚历山卓则成为科学中心。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图书馆,使得亚历山卓成为数学,天文学,生物学,生物学和医学的重镇。
当时希腊文化可以和现代世界相提并论,新旧宗教,哲学,科学百花齐放,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生命哲学。一些新知识实际上只是旧思想的残渣,有些可追溯到希腊时代。在这个新的文明中,希腊哲学仍致力于解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的问题,找寻人类最佳的生死之道,关心人的伦理和道德。最关心的则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得这种幸福。
其中有四个学派,分别为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新柏拉图派哲学。之后将一一介绍。
2011/2/6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三
犬儒学派
犬儒学派公元前四百年左右由雅典的安提塞尼斯所创。他曾受教于苏格拉底门下,对苏格拉底节俭的生活方式特别有兴趣。据说安提塞尼斯经常在一个以犬命名的运动场与人交谈,犬儒学派由此得名。犬儒派学者强调,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上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获得了之后就不可能失去。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健壮的身体稍纵即逝,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它们。
最著名的犬儒派人士是安提塞尼斯的弟子第欧根尼。他住在木桶中,除了一斗篷,一棍子,一面包袋外一无所有。有天他在木桶边晒着太阳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前来探望,告诉他可以给他任何他想要的。第欧根尼:不要挡住我的阳光。除了简朴生活原理,第欧根尼还发明了“世界公民”(Cosmopolite)和“言论自由”。
犬儒派哲学家不但放浪形骸,而且口无遮掩,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极尽挖苦之能事,以致于西语中“犬儒主义者”(cynic)一词也用来指愤世嫉俗者,玩世不恭者,好挖苦者。

斯多葛学派
犬儒学派促进了斯多葛学派的发展。它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兴起于雅典,由季诺创建。季诺是塞普勒斯人,一次船难后来到雅典,加入犬儒学派。斯多葛源自希腊文门廊(stoa)这个词,因为季诺经常在门廊上聚集徒众。斯多葛学派对罗马文化有很大的影响。
与赫拉克利特斯一样,斯多葛派学者相信每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部分。每个人像是“大宇宙”(macrocosmos)的缩影“小宇宙”(microcosmos)。
与苏格拉底一样,而与诡辩学派相异,他们相信宇宙间存在着公理——“神明的律法”。它建立在永恒的人类理性和宇宙理性上,因此不会随时空改变。全体人类(包括奴隶)都受神明律法的管辖,而各国的法律条文不过是模仿它的不完美法条。
与柏拉图的“二元论”(dualism)相反,斯多葛学派主张“一元论”(monism),即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否认个人与宇宙有别,不认为“精神”与“物质”间有冲突。
与犬儒学派相似,其认为我们不能为生活中一些欢乐的事物所动。而犬儒学派宣称所有外在事物都不重要。“斯多葛式的冷静”(stoic calm)在今天用来形容不会感情用事的人。
斯多葛学派强调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只是遵循自然中不变的法则,人必须学着接受自己的命运,而每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
斯多葛学派人士比犬儒学派的更能接受当代文化,思想十分开放,非常关心政治,许多都成为活跃的政治家。其中最有名的是罗马皇帝奥瑞里亚斯(公元一二一~一八〇年),最杰出的是集演讲家,哲学家,政治家等头衔于一身的西塞罗(公元前一〇六~公元前四三年)。西塞罗创立了“人本主义”,主张以个人为人类生活重心的哲学。“对人类而言,人是神圣的。”(斯多葛学派,赛尼卡,公元前四年~公元六五年)

伊比鸠鲁学派
苏格拉底关心的是人如何能过良好的生活,犬儒学派与斯多葛学派解释为人不能沉溺于物质享受,致力于忍受痛苦,但苏格拉底的弟子阿瑞斯提普斯认为人生目标就是要追求最高度的感官享受。“人生至善之事乃是享乐,至恶之事乃是受苦。”他希望发展出一种以避免所有形式的痛苦为目标的生活方式。
公元前三百年左右,伊比鸠鲁(公元前三四一~公元前二七〇年)在雅典创办了这个学派。他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并与德谟克里斯特的原子论结合。它强调我们考虑一个行动的乐趣时要考虑到副作用。如果你很喜欢吃巧克力,用一千块钱全买巧克力并在一天内吃完,就会明白所谓“副作用”是什么了。追求较短暂的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人类不像动物,能规划自己的生活,有能力进行乐趣的计算。但乐趣不一定指感官上的快乐,交友和欣赏艺术也是一种乐趣。若要活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平和等原则。自我欲望必须控制,平和心境有助于忍受痛苦。
伊比鸠鲁用德谟克里斯特的“原子灵魂”理论来祛除宗教迷信,克服死亡恐惧。德谟克里斯特相信人死后没有生命,死时“灵魂原子”四处飞散。伊比鸠鲁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不再存在。”没有人会得死亡这种病。
他将哲学与医学相提并论,主张人应拥有一个哲学的药柜,储存“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四种药方。伊比鸠鲁对政治生活不感兴趣,劝人离群索居。因此在伊比鸠鲁之后许多伊比鸠鲁学派人士沉溺于自我放纵,今朝有酒今朝醉。

新柏拉图派哲学
希腊文化末期最令人瞩目的哲学学派是主要受柏拉图学说启发的新柏拉图派哲学。它最重要的人物是普罗汀(约公元二〇五~二七〇年)。他早年在亚历山卓研读哲学,后在罗马定居,把他的“救赎论”带到罗马,这个学说后来成为基督教的劲敌。但新柏拉图派哲学对基督教神学很有影响力。
柏拉图把宇宙分为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人是二元的造物,所有事物是物质的,而灵魂是不朽的。普罗汀认为世界横跨两级,一端是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是完全的黑暗,另一端黑暗的原因是光线无法照达,因此不存在黑暗世界,世间只存在上帝。灵魂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而物质位于黑暗的一端,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只有我们的灵魂最靠近上帝,只有在灵魂中才能和生命的伟大和神秘合为一体。在某个很偶然的时刻我们可以体验到自我就是那神圣之光——与上帝合而为一。普罗汀一生中有过一两次这种经验,这被称为神秘经验。许多人都宣称具有过同样的体验,它们有着相同的特征。

神秘主义
神秘经验是一种与上帝合而为一的体验。许多宗教强调上帝和整个宇宙之间的差距,但在神秘主义者的体验中不存在这种差距。他们认为我们所称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有时在一刹那能体验到一个更大的“我”的存在。这个“我”被称为“上帝”,“大自然”,“宇宙”。物我交融的情况发生时,自我就失去了,仿佛一滴水进入海洋一般进入上帝之中。失去的自我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你会变得更广大,你就是那上帝。自我终会失去,但感受到的神秘的火焰会燃烧到永恒。神秘经验不一定会自动产生,或许通过净化和启蒙,要么是简朴的生活或者练习静坐。达到目标后神秘主义者就可以宣称:我就是上帝。
世界各大宗教都能见到神秘主义,不同文化中所描述的神秘经验极为相似,但在寻求宗教或者哲学上的解释时各有不同。西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者见到的是一个人形的上帝。尽管上帝存在于大自然和人的灵魂中,但也超越万物之上。东方(印度教,佛教,中国宗教)的神秘主义者强调神秘经验是和上帝水乳交融的经验。印度在柏拉图之前就有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不信仰宗教的人也会有神秘经验,突然感觉到“宇宙意识”或“大感觉”(oceanic feeling),觉得自己脱离时空,从永恒的观点来感受这个世界。
2011/2/18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四
8.两种文化
欧洲文明曾同时受到印欧文化与闪族文化的孕育,希腊人与罗马人属于印欧文化,而犹太人属于闪族文化。

印欧文化
印欧民族是指所有使用印欧语言的民族与文化,包括所有欧洲国家(除了一些小语种的民族)。印度和伊朗地区的大多数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约四千年前原始的印欧民族由邻近黑海和里海的地区陆续向四方迁徙并努力吸收所到之处的文化,但印欧民族在语言和宗教上都较占优势。
相近的语言往往导致相近的思想。印欧民族相信宇宙间有许多天神(多神论),这些天神在印欧文化所及的地区只是称呼不同,有些神的名字在印欧语言(希腊文,拉丁文,古斯堪地那维亚文,波斯文,梵语)中也很相近。一些古代北欧诸神的故事和两三千年前印度流传下来的神话非常相似,虽然它们分别反映了当地的环境,但那些关于长生不老仙丹与诸神对抗混沌妖魔的故事结构,显示了其具有共同的渊源。
印欧民族都将世界看成善与恶无休无止相互对抗之所,因此他们经常试图预测世界未来的走向。印度,希腊和古代北欧的神话都倾向于以哲学或思索的观点看待这个世界,希腊哲学源于印欧文化不是偶然。印欧人希望能“洞察”世界的历史,“洞见”或“知识”在各印欧文化中甚至都有一个特别的词来表示,并有着相同的来源。对印欧人而言,视觉是最重要的感官。他们的文学具有宏大的宇宙观,他们还经常制作描绘诸神和神话的图画和雕刻。
印欧民族认为历史像四季一样不断地循环,因此历史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在无尽的出生入死中不同的文明生生息息。许多印欧文化都有“灵魂转生”或“生命轮回”的观念。两千五百多年来每个印度人的生命终极目的就是要挣脱轮回。柏拉图也相信灵魂可以转生。
印度教与佛教这两大东方宗教都源自印欧文化,而希腊哲学也是。印度教与佛教在今天仍然充满了哲学式的省思。它们都强调万物皆有神性(泛神论),并主张人悟道后就可成佛。人深深自省或者打坐冥想才能悟道。在东方,清静无为、退隐山林可以成为一种宗教理想。而古希腊许多人也相信禁欲苦修、远离人世可使灵魂得救。中世纪僧侣的生活许多方面就是受此影响。
2012/10/22

闪族文化
闪族人源自阿拉伯半岛,两千多年来他们迁徙到世界各地,一直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
犹太教、基督教(Christianity,包括所有信奉基督的教派,最重要的四种:天主教,基督教【又称新教,十六世纪宗教革命产生的分支】,东正教,英国圣公会)和伊斯兰教作为西方的三大宗教,都源自闪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和基督教的旧约圣经都是用闪族语系的语言所写,旧约中神的称呼和伊斯兰文中的安拉(Allah)都源自闪语。基督教虽然源自闪族文化,但新约由希腊文撰写,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闪族相信宇宙只有一个上帝(一神论),三大宗教都是一神论。到今天三大宗教共同的重要宗教中心依旧是耶路撒冷城,显示了其具有某种相同的背景。
闪族认为历史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呈直线式发展。历史从神创世之日展开,终有一天结束于“最后审判日”,神在那天审判所有生者与死者。上帝会干预历史的发展方向,而历史存在的目的就是让上帝在这世界完成其旨意。上帝将带领人类通过历史迈向“最后审判日”(就像他曾带领亚伯拉罕到“应许之地”一样),在那天摧毁世上所有的邪恶。由于强调上帝在历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闪族人数千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历史的记录,这些记录后来成为了圣经的核心。
闪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感官是听觉(印欧人是视觉)。犹太人的圣经一开始就是“听哪!以色列”。在旧约圣经里人们“听到”上帝的话语,犹太先知通常以“耶和华(上帝)说”来开始布道。基督教强调信徒应该“听从”上帝的话语。三大宗教都有大声朗诵经文的习惯。闪族人从来不用图画或雕刻描绘神的形象(印欧人经常这样做),旧约曾训诫人们不要制作任何神像。基督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后打破了这一禁忌,而希腊和俄罗斯等地的希腊正教至今不许信徒制作有关圣经故事的雕像。
西方三大宗教强调上帝和万物间有一段距离,与东方各大宗教相反。对他们而言,生命的目的不在脱离轮回,而在于从罪恶和谴责中得救。西方的宗教生活偏重祈祷、布道和研究圣经,不在于自省和打坐。
2012/10/24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五
以色列
基督教和犹太文化有一定的渊源。
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世界之后,亚当和夏娃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因为偷食智慧之果而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人类开始面对死亡。人类对上帝的反抗是贯穿整部圣经的主 题。旧约创世记中记载了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之后上帝和亚伯拉罕及其子孙立约,要求他们世世代代都遵守上帝的戒律。作为奖赏,他们能得到上帝的保护。
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左右,上帝在西奈山上向摩西颁布十诫并再次与他立约。借着上帝的帮助,摩西领导着在埃及作为奴隶的以色列人回到了以色列的土地。
大约公元前一千年时,在希腊哲学诞生的很久之前,有三位伟大的以色列王,第一位是扫罗王,第二位是大卫王,第三位是所罗门王。在大卫王统治时期,以色列在政 治军事和文化上都达到鼎盛。当时所有的以色列子孙在这个王国下团结起来。依照当时习俗,国王遴选出来之后由人民行涂油礼,并被赋予“弥赛亚”(受膏者)的 称号。在宗教上,国王被视为上帝和其子民的媒介,称为“上帝之子”,他的王国叫做“天国”。
不久之后以色列国力开始式微,并且国家分裂成南北两国,北国保留了“以色列”的称号而南国叫做“犹太”。公元前七二二年,北国被亚述人征服,失去了政治和 宗教的影响力。公元前五八六年南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圣殿被毁,大多数人民被运往巴比伦作为奴隶,直到公元前五三九年他们才被获准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在基督降生前犹太人都生活在异族统治下。
虽然上帝曾答应保护以色列,但人们也曾答应遵守上帝的戒律。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大卫的王国被摧毁,以及犹太人所遭受的劫难,都是上帝对以色列不遵守戒 律的惩罚。公元前七五〇年左右,好几个先知开始宣称上帝因以色列不遵守戒律而发怒,总有一天会对以色列进行最后的审判。(末日预言)之后又有另一些先知预 言上帝将拯救少数的子民,派遣一位“弥赛亚”来协助他们重铸大卫王国的伟大,拯救人民,建立天国。(救赎预言)
先知以赛亚:“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强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发现有光照着他们。”
2012/10/29
   
耶稣
在耶稣的时代有许多人想象着“救世主”的出现——像大卫王一样杰出,作为政治、军事和宗教上的领袖。他能使犹太人脱离罗马人的统治,通过战争重建“天 国”。在那两百年间还不断有先知预言,上帝派来的救世主不仅能使以色列人独立,还将拯救全世界的人。人们免于罪孽,免于上帝的责罚,得到永生。渴望救赎的 想法同样普遍于希腊文化所影响的地区。
于是拿撒勒的耶稣作为“救世主”出现了,他骑马进入耶路撒冷,接受人们的赞颂,接受人们的涂油,仿佛是国王登基时的加冕典礼。他把那个时代的古老字眼巧妙 地赋予新的意义。耶稣不像其他宣称自己是“救世主”的人,他声明他不是军事或政治上的叛徒。他不像军事领袖那样需要以战争建立“天国”。与之相反,他在传 道时说“天国”就是爱邻如己,同情弱者,宽恕罪人。他宣称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和赦免。
耶稣说我们不仅要爱邻居,还要爱敌人,被敌人打了不能报复甚至要让他们打,同时宽恕没有限度。耶稣用行动表示他不以和罪人交谈为耻。罪人只要肯悔改并祈求 上帝的宽恕,他在恩典浩瀚的上帝眼中就是一个义人。罪人比到处炫耀自己德行的法利赛人更正直更值得宽恕。耶稣指出,没有人能获得上帝的怜悯,无人能(像许 多希腊人所相信的那样)拯救自己。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要求人们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这显示了上帝的旨意,也显示在上帝的眼中没有人是正直的。虽然上帝的 恩典浩大,但我们必须向他祈祷才能获得宽恕。
耶稣说:“时候到了,天国近了。”他置身在沿途所见的人群中,对他们说:“你们的罪已经得到赦免了。”他赦免罪恶的这种方式是当时的人闻所未闻的,而他称 上帝为“天父”对犹太人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他对于救赎的全新见解威胁到了许多人的利益和权势,无条件的爱与宽恕威胁了强权的存在,最后他被判了死刑钉死 在十字架上。在基督教的教义中,耶稣是世上唯一正直的人,他为了人类而死(基督受难记),是“受苦的仆人”(suffering servant),背负起人类所有的罪孽,让我们能得到救赎并免受上帝的责罚。
2012/10/31
   
保罗
耶稣死后下葬,几天后有人传言他已从坟墓中复活,以此来证明他不是凡人而是真正的“上帝之子”。复活节当天早上,传言之时就是基督教会创始之日。对犹太人 来说,世间没有不朽的灵魂,也没有任何形式的转生。不朽和转生是希腊人和整个印欧民族的想法。基督教认为人没有什么像灵魂这样的东西是不朽的,虽然其相信 人的肉体将复活并得到永生,免于死亡和天谴,但这是上帝所展示的神迹,并不是人自身造成的。
早期的基督徒传扬相信耶稣基督就可以得救的“福音”,耶稣为了拯救人类而被钉上十字架,全人类都可以盼望肉体的复活。在耶稣的居间努力下,“天国”即将实现。他们想让全世界都归于基督的名下。基督(Christ)是希腊文“救世主”的意思,在希伯来文中是messiah(弥赛亚)。
耶稣去世数年后,法利赛人保罗改信基督教。他在希腊罗马各地传教,使得基督教义传遍了世界各地。圣经使徒行传中有相关的记载。保罗传扬的教义在他写给早期 教会会众的使徒书信中均有涉及。保罗来到雅典后直接前往这个哲学首府的中心广场,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他拜访了雅典城里的犹太教会堂,还和伊比鸠 鲁学派、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谈话。他们带着保罗到最高法院所在的小山丘上,问他所传扬的新道。虽然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救赎的教义间存在着冲突,但保罗使得雅 典人在卫城的宏伟神殿下倾听了他的演讲:
众位雅典人呐,我看你们凡事敬畏鬼神。我漫步的时候,看见你们所敬拜的一座坛上写着未识之神。不认识而敬拜的神,我现在告诉你们。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 神,既然是天地的主人,就不住在人手建造的神殿里,也不用人来服侍,无所获却把生命、气息和万物赐给万人。神从一造出万族之人,让他们住在土地上,预先划 定他们的年限和疆界,叫他们寻求神,揣摩出神离我们众人不远。我们的生活、动作、留存都在于神。就像你们作诗的所说,我们是神所生。既然是神所生,就不该 以为神的神性在于人用手艺和心思雕刻的金、银、石。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神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所设立的 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叫那个人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相信的凭据。
从保罗到雅典传教开始,基督教会逐渐渗透到希腊罗马地区。它不同于希腊原有的伊比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或新柏拉图哲学,但保罗找到了其共同点:世人都试图 寻找上帝。对希腊人来说这不是新的概念,但保罗声称上帝已经向人类显现自己,实际上已经把手伸给人类。这不是人们可以用理性来了解的“哲学的上帝”,也不 是金、银、石雕刻的偶像,不住人手建造的神殿。这位神会干预历史的发展方向,是为世人而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形的神。
在使徒行传的记载中,保罗在最高法院的小山丘上发表演讲时提到耶稣死而复活,有人就讥笑他,但也有人愿意听保罗讲并追随他,开始信奉基督教,其中有一个女 人叫大马哩。(妇女是最热切信奉基督教的族群之一)耶稣受难数十年后,雅典、罗马、亚力山卓、以弗所和哥林多等重要的希腊罗马城市都成立了基督教会。之后 三四百年间整个希腊文化地区都成为基督教的世界。
   
教义
保罗对基督教所做的贡献不仅是作为一个传教士,他对基督教教会也有很大的影响。当时的教徒普遍需要灵性上的指引。保罗认为,外邦人不一定要归化为犹太人才 可以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目标是拯救全体世人,它不只是犹太人的宗教。上帝和以色列订下的“旧约”已经被代表上帝的耶稣和人类订下的“新约”所取代。
基督教不是当时唯一的宗教,希腊文化就受到了各种宗教的影响。为了显示和其他宗教有别,也为了防止教会内部分裂,基督教会写成了第一部《使徒信经》,总结了基督教义的中心信条或主要教义。
其中一条是:耶稣是神,也是人。他不仅是凭借上帝之力的“上帝之子”,他也是上帝本身。他同时也是一个为人类背负罪孽在十字架上受苦的“真人”。教会之意 在于上帝已经变成了人,耶稣不是一位半人半神,而是完全的神,完全的人。(当时希腊和地中海东岸的许多宗教都相信宇宙中有半人半神的存在)
   
后记
当基督教进入希腊罗马地区后,两种文化浩浩荡荡地交汇融合,形成了历史上一大文化革命。此时已经距早期希腊哲学家的年代大约一千年,古代时期就要过去,历史将进入以基督教为重心的中世纪。这段时期同样维持了将近一千年。
歌德:“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熟悉自己在历史上的根,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唯一方式,也是避免在虚空中漂浮的唯一方式。
2012/11/2

评分

参与人数 1宅币 +10 贡献 +4 元气(技能点) +2 活跃 +1 收起 理由
甚没钱 + 10 + 4 + 2 + 1 o(* ̄▽ ̄*)ブ 发糖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17

好友

3300

积分

序章

积分
3300
发表于 2012-10-25 22: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啊支持下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3

好友

4544

积分

序章

积分
4544
发表于 2012-10-26 03: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菲的世界。。。下载了等着看。。。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

主题

14

好友

4331

积分

序章

积分
4331
发表于 2012-10-26 14: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以为是之前看到的苏菲日记。。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7

主题

173

好友

3万

积分

The Thinker

属性未明

积分
31917
发表于 2012-10-29 22: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到这么认真地写读书笔记的孩子就忍不住赞赏呢
这是个很好的习惯
                              WORDS THAT WE COULDN'T SAY, OR COULD W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8

好友

2655

积分

Continue

积分
2655
发表于 2012-10-30 13: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比较易懂,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很厉害的规律总结者吧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8

好友

1290

积分

Continue

积分
1290
发表于 2012-11-1 13: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0 0~~~~~~~~~~~~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主题

536

好友

18万

积分

荣誉会员

假面皇后

积分
189204
发表于 2012-11-2 0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正在读的书呐。。。LZ 【握手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23

好友

3696

积分

序章

积分
3696
发表于 2012-11-3 2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唔。。感觉是一本很好的书。。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18

主题

34

好友

4万

积分

第二章

积分
44455
发表于 2012-11-4 0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说很早很早就下了藏在库里
知道电影看了 书还没读
怠倦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主题

22

好友

5382

积分

序章

积分
5382
发表于 2012-11-6 09: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这真滴是本很不错的书~
关键是他有故事情节啊~!!
比罗素大神的书好入手的多……
而且讲得简单又清楚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9

好友

3522

积分

序章

积分
3522
发表于 2012-11-6 13: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棒的样子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29

主题

51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3759
发表于 2012-11-6 14: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读书笔记什么的很枯手……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21

好友

5568

积分

序章

积分
5568
发表于 2012-11-7 14: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耐性是硬伤。。没有看完,下回再看~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主题

536

好友

18万

积分

荣誉会员

假面皇后

积分
189204
发表于 2013-2-13 11:1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给露珠挽尊。然后去看第三贴。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技术宅(Z站|基宅) ( 粤ICP备18082987号-1 )

GMT+8, 2025-7-6 13:38 , Processed in 0.138798 second(s), 45 queries , Redis On.

Copyright © 2018 技术宅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