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有技术,有你^_^)y
╱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楼主: 卷福
收起左侧

【搬运,整理】中国古代酒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22: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足杯图
29b87295-6417-4992-858e-14481aa5ed7f.jpg
20110116_49702be6ac36d79bc76fqgdL3RgTA5if.jpg
201105271018032814.jpg
20110311100133292403.jpg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22: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东西的时候看到了这一段:觚之与觯,古籍记载颇有混淆处,如《考工记》:“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二升,觚三升。“而《韩诗》云“二升曰觚”,因此古籍对于觚的容量解释也不相同。现今考古界所通称之觚,是沿用宋人所制订的旧名,是否即为古籍中的觚,无法证明。因为商周之觚铭中皆无自名,但据形体定为饮酒器,还是可信的。有一商代早期觚,其口部半封顶,并有一流可饮,是为饮器的直接证明。嗯嗯我看到的时候想到了散和斝,云里雾里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22: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8 23:03 编辑

拼音:zhī,笔画:5,释义;古代盛酒的器皿:~言(卮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如同说话没有主见或定见。后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辞,如《诸子~~》); 古同“栀”,栀子。
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 。产生于战国末期,秦时杯卮并行使用,流行于汉代汉代以后,酒卮少见。
酒至半酣,鲍叔牙执卮至桓公之前,满斟为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赐其舍人卮酒——《战国策-画蛇添足》
银酒卮容二升许,悬於百步外,命善射者十馀人共射,中者即以赐之。——《北史·魏濮阳王顺传》
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巵。——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之二
今有千金之玉卮,而无当,可以盛水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23: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8 23:02 编辑

东汉夔凤玉卮

高12.3厘米、口径6.9。夔凤玉卮是一件清代皇宫珍藏过的东汉玉酒器。此卮系采用优质新疆和阗青玉制成,局部有褐色和紫红色浸蚀。卮身呈圆筒形,配圆形隆顶盖。盖顶中央有圆钮,上饰漩涡纹,边沿作凸出的三花瓣形,每瓣均有穿孔。盖面上还有三只立雕羊首。卮身通体以勾连云纹为锦地,锦地上隐起变形的夔凤纹三组。环形卮耳在腹中部,上饰一兽面。卮底三足呈兽蹄状,腹壁近足处亦各有一段兽面纹。

汉代玉器素享盛名,"汉玉"几乎成了古代美玉的代名词。北京故宫珍藏的这件汉代玉卮,设计新颖,纹饰精美,琢磨细润,是汉代玉制器皿中的最佳作品,可谓宝中之宝。据知,汉代玉雕酒卮,目前国内仅此一件,因而更显得珍贵无比。

01200000033895116010182778806.jpg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23: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彝( yi 音宜)
古代盛酒器。方彝这个名称是后人定的,未见于古书记载和铜器铭文。高方身,带盖,盖上有钮,盖和钮形似屋顶,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直的,有曲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上出。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春秋前期有个别留存。
彝是青铜礼器的一种统称,金文中通常有“作宝尊彝”的字样。彝又是一种青铜酒器的专名,盠方彝是根据其铭文和形体而定名的。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西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金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有祭祀、战事盟约等


西周   盠方彝
2008040924.jpg

西周青铜盠方彝西周时期盛酒器,陕西省眉县出土。

方彝为长方形、圈足、顶式器盖,象鼻双耳,内铸铭文106字。彝身铸满文饰,以夔龙纹为主题文饰,对称装饰,中间有圆形涡纹,器身角面以三层文饰装饰,上下两层为夔龙纹两个一组装饰,中间层与盖主纹相同。盖为四坡顶,铸有扉棱为脊。整器庄重规范、工艺精湛。

盠方彝铭文记载的是周穆王时期册命摄可六师、殷八师有关军事方面的内容。

盠方彝的装饰采用浮雕技法,雕铸出粗犷豪放的文饰,装饰主次关系明确,层次十分清晰,达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其精美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文饰,浑厚庄重的器身以及铭文,通过雕铸将他们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再现了西周青铜器铸造业的辉煌。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23: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14 23:32 编辑



卣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容器,也有说卣专门盛放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园、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还有少数为直筒形、方形和圆形,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商代铜卣多为扁圆体,盖较高,上有钮,提梁多横跨两面,腹最大颈在中部或略下,圈足较高。器饰饕餮纹云雷纹和联珠纹。筒形卣主要出现在晚商、早周,数量不多。方卣也在晚商时期出现,器形呈圆口方腹、长束颈、方圈足、大提梁,器上花纹为浮雕式。器物端庄浑厚,在商器中属精品。晚商还出现动物形卣,形象主要有鸭、豕、虎、鸟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一般说,商代多椭圆形的或文形的卣,西周多圆形的卣。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变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鸟兽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统称为鸟兽形卣。这些卣身上还铸有铭文,为研究那个时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秬鬯二卣。——《书·洛诰》
秬鬯一卣,圭瓒副焉。——《三国演义》
用赍尔秬鬯一卣。——《书·文侯之命》


联珠纹提梁卣
f2deb48f8c5494eeaa5d003a2df5e0fe99257e91.jpg
此器为西周联珠纹提梁卣,2006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通高23厘米,口径11x8.3厘米,重2.25公斤,外形呈扁圆形,弧盖,盖上有花蕾状钮,肩有两半圆钮环与绹索状曲形提梁相连,提梁底环有档销固定提梁。腹扁圆外鼓,圈足外撇。盖上与肩均饰细阳线菱形云雷纹,云雷纹两侧有两周联珠纹,肩上纹饰中间有浮雕兽面,圈足外有两道弦纹。盖底同铭,有铭6字:“乍(作)大(太)子丁尊彝“。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扶风县是周原青铜之乡的所在地,地下文物十分丰富,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自西汉神爵四年(前58年)在扶风(时称美阳县)发现青铜器来,至今两千余年间,青铜器屡有重大发现。著名的青铜器如墙盘、折觥、簋等,皆为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为研究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6年10月15日,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三位农民在砖厂取土时又发现19件(组)商周青铜器,再次证明了“周原,堇荼如饴”的扶风曾经的富庶与辉煌。此次共出土鼎、簋、盂、罍等19件西周早期青铜器,这批商周青铜器保存完整、造型精美,青铜卣铭文所记史实对研究商末周初的历史提供了十分珍 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t01b3a4d623b547b75b.jpg

【名称】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年代】:清中期
【类别】:竹雕
【尺寸】:通高32cm,口径12.3cm,足径6.5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介绍】:卣莲瓣形口沿,附圆盖,盖上饰弦纹两道,花蕾式钮,长颈,鼓腹,矮圈足。口内沿有两耳,分别连雕绞绳纹一束与活环各一,两活环间连一龙首璜形提梁。颈部雕活环双耳及四周纹饰,上两周为回纹,下两周为变体几何纹,于回纹中雕有“汉武候”四字篆书款。
此器仿商周青铜卣形制,造型规整,而其莲瓣口沿、活环、璜形提梁等部位则反映出典型的清乾隆时期的造器风格。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23: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纍没有找到。。。。比散还要少,连个意思都没有。。。。。跳过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23: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15 00:09 编辑



罍(读作“雷”)是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盛酒和酿酒器皿,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其中方形见于商代晚期,圆形见于商朝和周朝初年。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在生物学中,"罍"为棘皮动物门的特有结构。此门之特殊系统──水管系统,为此门动物之爬行及运动之循环构造。 其主要构造为,环水管、辐水管、枝水管(侧水管)以及“罍”。
罍,大型盛器和礼器。流行于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诗经·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古文中与篚连用,指代祭祀。造型有圆形、方形两种。圆形罍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部两侧有两耳或四耳,耳作环形或兽首形;下腹部一侧有穿鼻。方形罍多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数为平底;有盖,盖作斜坡式屋顶状;下腹近圈足处亦有穿鼻。罍的器身一般都满饰花纹,常见纹饰有饕餮纹龙纹与蕉叶纹等。其衍生式样有:方体小口圆肩平底式、方体小口圆肩圈足式、方体高颈狭圆肩高圈足式、大口短颈广肩低体平底式等。繁缛的花纹配以厚重的胎体,显得深邃神秘,凝重大方。
罍有泥质灰陶、白陶、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及瓷制品,商、周至两汉时期的游行器。陶制品以小口短颈,圆肩,深腹圆鼓,平底形为常见。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器物肩部有双鼻,西周后期多无鼻。原始瓷制品在商代以敛口中,深腹圆底为常见,在西周则以低领折肩或带器鼻、圈足为常见。
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罍是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诗经》中经常提到罍,在《诗·周南·卷耳》中有这样的记载:“我姑酌彼金罍”。金罍指的就是青铜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姑且斟满那酒罍”。罍的铸造时期,正是周人逐渐摆脱殷商神秘繁缛的美术传统,形成庄重素雅的自身风格的历史阶段。从器型上来看,已由商代的瘦高形渐变为矮粗形,肩部丰满,同时通过加宽沿部和圈足,使全器达到了一个比商罍更加稳定的造型。在纹饰方面,浮雕都比较低,没有商代器物上的那些耸出器表的锐角巨目;器物多处以夔龙蟠龙和兽面作为装饰,但变形非常厉害,除目纹外其他细节都蜕化了,成为一种装饰意味很强的图案

早在西汉时期,罍已成为王公贵胄们竞相争夺的藏品。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文帝和窦后的儿子梁孝王刘武是当时有名的古物收藏家,在他的众多藏品中有一件罍,被其视为至宝。刘武临死前立下遗嘱“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就是说千万不要把罍给外人。后来刘武的孙子刘襄继位,史称梁平王。他的王后姓任,史载此人骄横跋扈、贪得无厌,得知府库中有一件罍,便向梁王刘襄索要。刘襄宠溺任王后,便置祖训于不顾,也不听其祖母劝告,强行将罍取出,送给任王后,这件事在梁王府里闹得沸沸扬扬。后有人将梁王与其祖母争罍之事告于朝廷,汉武帝与群臣商议后认为梁王极为不孝,理应惩处,于是下令将梁国削去八座城池,并将祸端任王后斩首于市。

这件因罍而起的血腥事件史称“梁王争罍”。两千年后,此事引起了清代藏家吴云的极大兴趣。据说吴云幼时在学堂读到此处,判断事件中的罍乃“三代(夏商周)以上法物”,并叹息史家没有谈及其特征和铸造年代,甚是遗憾,一席话把私塾先生吓了一跳。梁王之罍是不是“皿方罍”,没人知道,但从此事件可以看出罍对古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23: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兽耳罍 01300000817105126533878947041_s.jpg
战国兽耳罍(音léi),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酒器,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楚王墓中出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衔环动荡,造型奇异,风格清新,完好无损,是一件战国时期少见的青铜艺术品,现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古为吴楚之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淮河南岸的寿县一带,从宋代起就有青铜器出土。
《诗经·卷耳》中有“我姑酌彼金罍”句,说明罍是古代盛酒用的,金罍即青铜罍。又《礼仪·少牢馈食礼》载:“司空设罍水于东,有枓。”可见罍又有盛水的用途。
该罍为圆口、直颈、广肩、鼓腹、圈足,高30厘米,口径23.5厘米,腹围124厘米,足径22.5厘米,重9.6公斤,两侧有对称兽耳衔环,腹部饰模印羽纹(有称云纹),罍体较矮胖,是一件大型盛酒器,在造型结构和花纹装饰上,大胆地改变了昔日复杂形体与面目凶恶的纹样,而成为端庄大方、纹饰简洁和风格清新的具有东南文化特征的青铜艺术品。战国青铜罍,经历两千多年历史,仍完好无损,对研究酒器的演变和探讨传统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罍的造型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多为商代制造,特征是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在商后期和西周流行,多为大腹、圈足和两耳。商、周罍都是造型复杂、纹饰繁缛、形象凶恶神秘的。旧书上有说:“春秋以后就未见罍了。”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00: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周淊御史罍
3b292df5e0fe9925ea9b1f7334a85edf8db17179.jpg


【名称】西周淊御史罍
【文物原属】西周时期盛水盛酒器
【简介】
高:33.3cm,宽:36cm,重:9.9kg。
此罍平沿,斜肩,肩上有兽首衔环双耳,腹斜收。颈饰窃曲纹,肩饰涡纹间变体夔龙纹,腹饰蕉叶对夔纹。
罍口内有铭文5行19字:
淊御史作
尊罍。其
万年无
疆,子子孙孙
永宝用享。
记淊地的御史自做此罍,祈望万寿无疆,子孙后代永宝用此罍。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00: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亚丑罍
t019d471e136b713b48.jpg

这件铜罍,通高42厘米,口径13.4厘米,带盖直口,直颈,圆肩,深腹,腹下敛,矮圈足。肩部两兽首环耳,腹下方一侧置一兽首鼻钮。器身最大径在肩腹交接处,腹壁自此向下斜收成底。通体细雷纹作地,肩饰夔纹,上腹饰涡纹间四瓣目纹,下腹饰垂叶纹。盖隆起上有瓜棱形钮,饰三角纹、涡纹间四瓣目纹。盖内及口内同铭,释为“亚丑(丑)”,所以称此器为“亚丑罍”。此器保存完好,表面润滑光亮,花纹繁缛、细密。造型优美,在中原地区很少见,实为“亚丑”器群中之精品。
历年来研究者对“亚丑”铭文铜器多有推论:有以“亚丑”铭文为代表的一类青铜礼器夏民族的遗族,以“亚丑”为徽号的一支,历夏、商至周,散居益都一带,其族即夏禹王室后裔一说。又有所谓“亚丑”铭文,乃古史中有夏斟灌、斟寻二国中斟灌一国的徽号一说,从而论及,益都苏埠屯“亚丑”墓地为斟灌氏
的墓地。还有一种推测,今山东益都发现“亚丑”铭文,是商末诸侯薄姑氏的徽号,今山东益都一带乃殷末周初时期薄姑国的旧地所在等等。其说不一,尚待考古资料验证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0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青铜罍由于当时工艺技术问题,底部和器物身体不能一次完成,所以底部是后加的,古代青铜罍底部很厚,达到2厘米至5厘米。而现代仿造的青铜罍底部与器物身体是一次成型,底部很薄。

此外,古代青铜罍由于在土里埋藏3000年,经过热胀冷缩变形,青铜罍内部也有与外部对应的花纹形状的凹凸。这种凹凸在古代制造时候是没有的,古代内范是平整的(内范没有必要刻上与外部一样的花纹),而是经过岁月演变发生的变化。现代仿品内部是平整的,没有经过3000年外部条件变化。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23: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瓿,青铜或陶制,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23: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22 23:30 编辑

商饕餮纹青铜瓿
t018938b95063863e3a.jpg
此展品为商代的金属器,通体以云雷纹衬地,肩部饰兽面纹,腹部饰龙角形兽面纹。现收藏于武汉博物馆。


基本信息

数据:高27.5cm,口径23.5㎝

来源:黄陂区王家河出土

收藏:武汉博物馆

文物介绍

青铜,皮蛋绿色。圆体。口沿外撇、短颈、广肩、腹部扁宽、高圈足。颈部有二道弦纹,肩及腹部铸三道对等的痱棱,将纹饰分成三组。通体以云雷纹衬地,肩部饰兽面纹,腹部饰龙角形兽面纹,圈足上部扉棱下有三个十字形镂孔,下部饰兽面纹一周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23: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缶”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
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颇像现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鎏金铜缶,就是个大肚罐子。
在历史上,关于缶的记载并不是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的。描述的原文如下: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这里秦王所击的缶,就是窑字里面的缶,它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用来盛酒的。春秋战国时候曾经拿它当作乐器。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技术宅(基宅) ( 粤ICP备18082987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746号 )

GMT+8, 2024-4-19 01:03 , Processed in 0.32382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Copyright © 2018 技术宅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