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有技术,有你^_^)y
╱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楼主: 卷福
收起左侧

【搬运,整理】中国古代酒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19: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散卷福没有找到太多的资料,在群里小木有说了酒器,今天就来搬搬斝吧,其实在百度资料那里说斝和散实为同一种器物,不过卷福私下对此还是心有疑惑的,所以就把散和斝分开了,因为卷福发现散的描述和斝的描述还是有所区别的(卷福不是因为其它的,只是心里还有疑惑,才把这两个分开当成不同的器物,并不是真的要否定人家专家的结论,只是要卷福说的话,卷福就只能说不一样啦,如果要卷福说专家对此的看法,嗯答案是两个一样的,还请大家见谅。),对散的描述是“散(sǎn):容量为五升,除以漆涂面外,不用别物装饰。”,而斝的描述中有这么一句:“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在这里卷福实在很纠结,如果散就是斝,那前面的描述好像就不对盘了,╮(﹀_﹀)╭下面是斝的资料,知道为什么的大家不要大意地回复哦!卷福很是纠结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呢!在找到答案之前卷福还是保持原来的想法吧!@长生木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19: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2 19:59 编辑


斝:(音jia三声与假同音),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
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斝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纹。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缉, 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斝是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源于同形陶器。《诗经·大雅·行苇》曰:“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
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腹有圆形而平底的,有腹部分裆,袋足似鬲的,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四足,带盖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
甲骨文中有其象形字。王国维认为,礼书上称为“散”的实与斝为一种器物。其初为玉制。后世珍贵的玉制饮器,往往亦称为“斝”。《诗.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说文.斗部》:“斝,玉爵也。夏早盏,殷曰斝,周曰爵。”南朝齐王融《游仙诗》之二:“金卮浮水翠,玉斝挹泉珠。”唐张说《岳州宴姚绍之》诗:“翠斝吹黄菊,雕盘脍紫鳞。”《红楼梦》第四一回:“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傍边有一耳,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周礼·考工记·梓人》贾公颜疏引《韩诗说》云:“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斝)五升。”斝在等级上则比较低,《礼记·礼器》上说:“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现在通称为斝的青铜器,名称是宋人所定,始见于《博古图录》。
主要用途
关于斝的用途,有种说法认为它是温酒用具,但在礼制方面,据《礼记》、《左传》等书所载,斝主要是用来行祼礼的酒器。
斝为酒器,当然也能作为茶具。《红楼梦脂批》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题下有诗曰: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翠斝贮琼浆”所指当然是茶。
明清以后,因已发明了蒸溜酒,酒精度数提高,酒具也相应地变小了,斝做为酒器,彻底地消失了。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3 20:08 编辑

商册方斝
09082115074e97f77f2440551a.jpg

【名称】 商册方
【类别】 铜器、青铜器
【年代】 商代
【文物原属】 商代后期温酒器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商册方斝,高28.5cm,宽16.2cm,重3.12kg,口径13.3×11cm。册方斝是一种酒器,除有斝的两柱、一鋬等基本特征外,形状略呈方体,平口,平盖,方体,圆角,垂腹。平底,下有四个三棱尖足,足略外撇。盖顶上有一双鸟形钮,鸟背向而立,盖上饰兽面纹。口两侧各有一伞形方柱, 柱上饰齿形纹及云雷纹,口下饰叶纹一周。腹部四面饰兽面纹,间饰八个倒置的夔纹,腹侧有一兽形把手。足外侧饰蕉叶兽面纹。该斝垂腹,重心下移,四足外撇,造型稳重。腹部以雷纹为地,上面平雕兽面纹及夔纹,纹饰精美,细腻。方形斝较为少见,该斝铸造精湛,庄重典雅,为稀世珍品。内底上的铭文“册”,代表族徽。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20: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凤柱斝

t01dd27170e59ca50c4.jpg

【名称】凤柱斝
【制造年代】
【材料】青铜
【规格】高41厘米,口径19.5厘米,重2.9公斤
【文物现状】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简介】此斝1973年出土于陕西省歧山县贺家村西周墓中,侈口,口沿上双柱作高冠凤鸟形,凤鸟昂首仰望,双目圆睁,十分生动传神。腹部略向外鼓,下底微凸,三棱锥足,横断面呈“丁”字形,兽首鋬,上有短棱脊作为装饰。腹部纹饰分成上下两段,均饰以云雷纹为地纹的饕餮纹图案,并铸有五道凸起的棱脊,此物的凤形柱帽虽然较大,但重心设计得当,并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凤鸟作为青铜器纹饰很多,这些纹饰变化多样,神态各异,显示出凤鸟不凡的风姿。但这些纹饰多为线雕,而凤柱斝双柱上的凤鸟则是圆雕,在这类酒器中颇为罕见,反映了三千多年前商代青铜造型艺术的高深造诣。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20: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兽面纹斝

t01b4179f0a716d279e.jpg
【名称】兽面纹斝 
【类别】青铜器
【年代】商代中期
【文物现状】现藏上海博物馆
【规格】高31.3厘米,口径18.4厘米,重1.8公斤。
【简介】这是一件以兽面纹为主要装饰的斝,所以命名它为“兽面纹斝”。此器敞口高颈,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以有温酒的作用。形体高大,器壁匀薄,在口沿上有一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造特色。器物的颈、腹部各饰兽面纹,兽目突出,以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细密夸张的线条突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主题

46

好友

3875

积分

序章

积分
3875
发表于 2015-3-4 13: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福 发表于 2015-3-2 19:50
上面的散卷福没有找到太多的资料,在群里小木有说了酒器斝,今天就来搬搬斝吧,其实在百度资料那里说斝和散 ...

其实私也觉得把两者混为一谈未免太过牵强,= =突然觉得可能是一些不拘小节的文人墨客,随手把斝写作散,后人再整理也只是指粗来,没有做更正,比如说凤梨和菠萝,不少人把凤梨当做菠萝,但知道的人一般也不以为意,并不做强制的更改。。。虽然想法可能不符合史实,但我只好这么想了= =要么它就是真的有个别名叫散?还是觉得这个可能太小。若真的是同一器物,它们的形制虽然在说明上一略一详,但看着就是不一样啊(╯‵□′)╯︵┻━┻要不搬到百度知道上问一问?感觉这种欲言又止的傲娇作者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5: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生木 发表于 2015-3-4 13:40
其实私也觉得把两者混为一谈未免太过牵强,= =突然觉得可能是一些不拘小节的文人墨客,随手把斝写作散, ...

小木赞个哒^▼^!不过就是去百度问得到的回复很多可能和百度百科差不多呢,真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啊(>_<)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22: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觥(读音gōng,音同“工”),是古代汉族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我国过去流散在海外的一大批商周青铜器中,包括有多件铜觥。
真正器名尚不可知,觥是约定俗成之名。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有圈足和三足、四足鸟兽形之类,基本式样有:

角形圈足式,当为觥的早期式样。

椭圆体龙首盖圈足式,盖前端为龙首形,顶上有虺龙一条,拱起成环梁。

椭圆体象首盖圈足式,器形稍高,截面椭圆形略短,圈足亦高,盖前端为象首卷鼻,后部为兽面,器腹饰咸组的兽面纹,和盖的造型纹饰不相连属。

虎凫合体式,器体为凫形,凫颈即为凿,两翼居中,后尾延及前流,盖前端为虎头,后端为竖耳的鸷鸟头,造型特异。

长方体龙头盖圈足式,体及圈足皆为长方形,流前伸较长,盖前端为大龙头,后端为一大兽面,圈足内收,鋬厚大,作鸟形。

长方体垂角兽头盖圈足式,器体长方,盖前端为大垂角兽,似为羊头,后端为大兽面纹,圈足周边较其他样式有所放大。

椭圆体龙头盖鼓腹内隔式,器体椭圆而长,腹鼓出,龙头盖有钮,附一小斗,体内有一隔层,分为二室。

《释文》《韩诗》云容五斗;《礼图》云容七斗,也有的说可容五升。就是说它的盛酒容量较大。觥又称作角黄。《说文·角部》“角黄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认为觥也可以作为饮酒器。容庚先生认为有的觥附斗,是盛酒器,而不是饮酒器。清末史学家王国维《观堂集林·说觥》中说有盖,作为牛头形的为觥,其无盖的为。长久以来对觥的形状,没有正确的认识,有关的古籍图录中,也未发现有著录。王老认为,自宋以来,所谓者有两种。其中一浅而钜,有足而无盖,其流狭而长;另外器稍长小而深,或有足,或无足而有盖,其流侈而短,盖作牛首形。他认为后一种称为觥。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22: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7 22:52 编辑

商代牛形铜觥

商代牛觥是商晚期青铜盛酒器,1977年11月在衡阳市蒸水北岸包家台子出土。包家台子南距辖神渡约1000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高出周围地面约1.5米。其时,牛觥埋在深约1米的黑褐色土中,头部东向,周围未见墓葬痕迹,当为部落首领或长老在一场祭祀天地、祈求平安的祀典后深埋在台地中央的。
8b13632762d0f7037d019eeb0bfa513d2697c552.jpg
1977年衡阳包家台子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外形特征
该牛觥长19.8厘米,高14厘米,壁厚0.2厘米;作水牛形,昂首,双角扁平弯曲,角下有耳,双眼凸出,腹部浑圆,四足分立,蹄足矮而粗壮,垂尾。牛觥以头、背为盖,颈为器之流;盖顶施一立虎提钮,虎头前探,虎尾平直,尾端微翘,盖后背突起一棱。器身通体装饰,以云雷纹为地纹,以凤鸟纹、夔龙纹、兽面纹等为主纹。牛尊两侧腹部各施一长尾凤鸟纹,前后自牛觥前胛至臀尾部,上下自觥口沿至牛觥前后腿上部;凤鸟昂首挺立,凤眼圆大有神,喙呈直角下折,头羽向后飞扬,凤尾向上弯曲;牛腹中部施一卷曲龙纹,巧妙地填补了凤鸟头尾间的空白。牛颈下前胸中施竖棱,两侧施对称夔纹,下端为兽面纹。牛尾椎部施一浮雕牛头状兽面纹,尾中段施窃曲纹,下端饰羽状纹。盖顶背部为兽面鱼身主纹,鱼尾直抵牛首,两边辅以云雷纹。牛觥翠绿如玉,造型敦实凝重,制作极为精细,盖、身相连的曲线自然流畅;通体装饰,纹饰精美,构思严谨,布局有序,主纹与地纹相互映衬,繁缛而不杂乱。
色与文化
觥(gōng)为酒器,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gōng)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
主纹中的凤鸟纹、夔纹、兽面纹以及立虎提钮,无不透出一种力的神秘与震慑,具有明显的商晚期中原青铜文化的特点。而牛觥无论是器形还是尺寸比例,都极为写实,与中原文化倾向象征和图案化明显不同。牛觥的整体造型敦实中不失精巧,凝重中透出秀丽,当为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结合的杰作。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23: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7 23:02 编辑

西周折觥

折觥,国宝重器之一,1976年出土。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的头端呈昂的兽形,高鼻鼓目,两齿外露,长有两只巨大曲角,两角之间夹饰一个兽面,从头顶处开始在盖脊正中延伸一条扉棱直到尾部,颈部这段的扉棱做龙形,两侧各饰一条卷尾顾首的龙。盖的颈部以下,也就是不再昂起而接近水平的部分,装饰有一个饕餮纹面,在饕餮的头端加铸了两只立体的兽耳。现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d1a20cf431adcbef0822bea4acaf2edda3cc9f7a.jpg



西周折觥,通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重9100克。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的头端呈昂起的兽形,高鼻鼓目,两齿外露,长有两只巨大曲角,两角之间夹饰一个兽面,从头顶处开始在盖脊正中延伸一条扉棱直到尾部,颈部这段的扉棱做龙形,两侧各饰一条卷尾顾首的龙。盖的颈部以下,也就是不再昂起而接近水平的部分,装饰有一个饕餮纹面,在饕餮的头端加铸了两只立体的兽耳。
该器身曲口宽流,鼓腹,每边的中线和边角都饰有透雕的扉棱式脊,组成几组饕餮纹面,显得庄重大方。纹饰通体分为三层,以兽面纹、夔纹为主纹,云雷纹为地纹。其间配以象、蛇、鸮、蝉等动物,形态逼真。觥体后部有一鋬手,采用雕塑手法,上部做成龙角兽首,中部为鷙鸟,下为垂卷的象鼻,两侧还有突出的象牙。工艺非常精致,圈足扉棱间饰回顾式龙纹。器底可见明显的对角线交叉的范痕。盖部铭文铸在盖内,器身上的铭文铸在内底部。器、盖同铭,惟有行款稍异,共计六行四十字。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窑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2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7 23:06 编辑

龙纹觥

龙纹觥是商后期盛酒器。原器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桃花庄,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t0144e3c03760f4fde9.jpg

龙纹觥体似兽角,前端龙首昂起,后端宽阔平齐。龙首双目凸起,两角上指,张口露齿,形象狰狞。龙首后的脊部有盖,盖正中有菌状钮,龙的躯体置于器盖上,左右蜿蜒,尾部卷曲,与器浑然一体。下设长方形矮圈足,纵向两侧各一缺口。腹两侧镂雕爬行的和举首、吐舌、扬尾的龙,其间点缀鱼状动物和。此器造型奇异,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例,鼍纹似扬子鳄,在青铜器纹饰中也极为罕见。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23: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鸟兽纹觥
f636afc379310a5505ffaff7b74543a9832610dd.jpg

鸟兽纹觥,容酒器。商代后期铸品。出土地不详。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原器通高31.4厘米。盖前端作羊角怪兽形,背伏一条长颈鹿角形的龙,盖后饰兽面纹,双角双耳翘起。器前腹饰鸮纹,尖喙突出,鸮爪置于觥足。器后部饰兽面纹,兽面的口部咬住觥的后足,足饰人首蛇身纹。鋬作兽首衔立鸟的形式,鸟足着地。盖饰浮雕顾首的虎纹,以及象纹、龙纹鱼纹等,器颈饰龙纹。通体纹饰以雷纹为地纹,层次丰富。此觥形制设计与花纹装饰的结合富有创意,是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
觥体作椭圆状匜形,从正面看,流口下正中部为一浮雕与浅雕相结合的凤鸟,钩形尖啄和双眼均有立体感。凤鸟旁各铸一浅雕立鸟,以圆涡纹云雷纹衬底,觥的后端赫然为一张口的兽面饕餮纹。饕餮双突眼上部各有一图案化卷尾夔龙纹,觥体的两侧近底处各铸一卷尾回首状夔龙纹,位于凤鸟与饕餮兽面之间。
觥体下有四支足,前双足为棱锥足,铸刻夔龙纹,舌两足作圆锥形,两足根部各有一人形,两臂交挽置于体前,人面上为觥体后端的张口兽面饕餮。
觥的鋬首由一双角怪兽、一蹄足卷尾怪鸟联体合茂,怪兽作吞吃状,鸟头在怪兽口下,蹄足长及地成为铜觥的一个支足。
整个铜觥铸刻鸟兽、人形花纹多达20个,除龙头、凤鸟、怪鸟、饕餮为单个,其他的立鸟、夔龙、蟠龙、怪兽和人形花纹均为成对或偶数,多围绕器物或对称分布或作二方连续带。
在商周时代的神话和美术中,动物和动物纹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众所周知和得到承认的事实。青铜礼器在当时是用于祭祀仪式而且在主人死后一起埋葬而进入祖先世界,因此,各种动物形或动物身体的部分成为青铜礼器的装饰母题而使这些青铜器具有宗教上和仪式上的意义是可以理解的,考古学家分析了从商代到战国的青铜器装饰纹样,把青铜器上的动物形花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识别,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的动物、禽类,可慨括为写实动物,如猪、牛、羊、鹿、鸟、鱼等,此类动物在祭祀中可作奉献的牺牲;另一类动物是神话世界才提到而自然界见不到的动物、禽类,它们被夸张,或被图案化,可慨括为抽象动物,如饕餮、龙、夔、凤、怪兽等,在祭祀中被规作神奇力量,扮演沟通天地的助手。
把这件鸟兽纹觥纳入长达15个世纪的商周青铜器演变史中来考察,有两点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是铜觥上众多的动物纹样都属龙、凤、夔、饕餮等一类的抽象动物类,竟无一种是可以供牺牲献奉用的写实动物,显示了神异动物有极大的神力和支配性。但和商代初期相比,也有微妙的变化,凤鸟纹排挤了兽面饕餮而占据了铜器的最主要位置,并企图以其安祥埯盖饕餮的狰狞、怪兽吞噬的凶残;二是铜觥上仅见的两个人形纹位于觥的后部足根,其上为张开大口的饕餮兽面。表现一种被压抑,敬畏、从属的气氛,人与动物的关系处于一种被动性、隶属性的地位。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23: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卷福的学校要开学了最近很忙没有及时搬东西真的很对不起开学之后要改一下时间了只能周六周日更了(生气的请打我)幸好已经有一半了呢,明天会更到“卮”的,再下次只能周六更了(胖揍我也不会躲的),真的对不起大家,我寒假该努力点搬完的( >﹏<。)~呜呜呜…… ,我错了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22: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杯子,日用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饮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不同类型的杯子有不同的用处。品味高的人用的杯子也有讲究。
详细解释

1.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多指茶杯、酒杯等。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我们再取个大些的杯子喝他三杯痛快痛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一样大的杯子,取两个来,一人一杯对吃。”

2.盛饮料或其他浆液的小器皿。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只因话挤话,一时面上转不开,才赌气丢那杯子。”  

3.古代战士头盔上的一种装置。   

  《宋史·兵志十一》:“又兜鍪帘叶三百一十,每叶重二钱五分,并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两。”

概述

瓷杯,日用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无论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

战汉时期

战国汉代出现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汉代的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纹胎陶杯最有特色,当时还流行盘与数只小杯组合成套的饮具宋元时期的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为喇叭状。宋杯多以釉色取胜,如龙泉窑及官、哥、汝、均各窑。其中磁州窑釉下黑彩装饰颇为鲜明。元杯胎骨厚重,杯内心常印有小花草为饰,明清时其制杯最为精致,其胎轻薄,其釉温润,其彩艳丽,其型多样。明代有著名的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无把,还有带盖或无盖的分别,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

瓷盏,饮茶用具。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较饭碗小,较酒杯大。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所见实物器形为直口直腹壁,饼状平底足,施青釉,开细碎纹片。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代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唐时茶盏又称“瓯”,陆羽《茶经》中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由此可见越窑盏的大致形态。越窑盏多配有盏托,其托常常设计成荷叶卷边状,上托莲瓣状茶盏,颇为精巧动人。越窑盏胎质细腻,釉层均匀,釉色青绿,被陆羽称为上品是理所当然的。邢窑盏以"白如雪"而闻名,且"天下无贵贱而通用之",由此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唐时南北茶盏均以敞口,斜直腹壁、玉壁底足为常见器型。

宋代时期

宋代斗茶之风大盛,因便于观察茶沫白色的缘故,所以特别崇尚建窑和永和窑的黑釉盏。连宋徽宗赵佶皇帝也不例外。他在《大观茶论》中直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有玉毫条的盏即是人们常说的兔毫盏,产自福建建阳窑。宋时盏型大致有两种:一为小浅圈足,斜弧腹,口沿直;另一种为撇口,如喇叭,小浅圈足,腹壁斜直。有的以描金装饰,书"寿山福海"字样。除建窑外,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茶盏。

元代时期

元代黑釉茶盏相对减少,多见青白釉制品。元代茶盏多直口、胎体较为厚重。明代以宣德白釉盏制作最为精美。成化、嘉靖青花盏次之。明代盏中早期多小折沿、深腹、高深圈足。中晚期多小撇口、深腹、上阔下窄、圈足较浅,装饰上多绘釉上青花图案,亦有斗彩、五彩和单色釉装饰。清代茶盏的器形、装饰手法、制作工艺均胜过前朝,其粉彩和珐琅彩绘画装饰的小盏更是精美绝伦。基本器形为敞口、弧形腹壁,圈足前期高、大、深,后期相对低、小、浅,皆修制规整。

杯盏的发展史上,两者相较,杯的产生在先,盏在后,杯多用以饮酒,盏多用以饮茶,杯的器形较小,盏的器形较大,杯多高脚,盏多圈足,杯的纹饰简约,盏的纹饰繁杂。透过杯盏演变,可窥悟中华民族茶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1

主题

23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9982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22: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足杯



高足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宣德(1426-1435)时有青花海水红龙纹高足杯,成化(1465-1487)时有斗彩葡萄纹、缠枝莲纹、花鸟纹高足杯,皆为出类拔萃的作品。清代仍烧青花名式高足杯,纹饰多样。高足杯以元代最典型,之前的可以说是高足碗,而废高足杯。
基本特征是盘浅,口沿微向外撇,盘心平坦,常有阴圈纹,盘下承以喇叭状高足。盘内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支烧痕迹,饮酒用具。明代景德镇窑盛烧高足杯。

新石器时代,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曾出土过一件非常精致的黑陶高足杯。以后各朝各代也出现过一些造型不一的高足杯,其中造型最为奇妙的当数1984年江西省南昌县小兰乡南朝墓出土的一件青瓷高足转杯,该杯整体似高足盘托高足杯,杯直接套坐在盘中杯足上,杯体可左右转动,可谓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为南朝青瓷中难得的珍品。

对这种上部为杯或碗形,下部为高柄当足的器物,早期的历史文献不见记载,直到五代十国的周羽冲《三楚新录》才出现“高足碗”的名称。

       清代朱琰《陶说》卷六《说器中·唐器》之“高足碗(原注:十国南平器)”条记:“周羽冲《三楚新录》:高从诲时,荆南瓷器皆高足,公私竞置用之,谓之高足碗。”

       不过,熟悉唐宋瓷器的同行们应该都知道,《三楚新录》文中的“高足碗”,并不是元明时期常见的那种高足杯,而是类似北宋青白瓷中常见的高圈足碗,这种碗的圈足通常高1厘米以上,有的高达1.8厘米左右,相对于唐、五代十国时期常见的矮圈足碗和玉璧底碗,这种高圈足碗确实可以称为“高足碗”了。






我是猫控,你打我呀= ̄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技术宅(基宅) ( 粤ICP备18082987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746号 )

GMT+8, 2024-4-24 23:34 , Processed in 0.249126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Copyright © 2018 技术宅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