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999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7-12-20
- 注册时间
- 2011-7-29
- 宅魂
- 843 点
- 贡献
- 968 点
- 宅币
- 9866 枚
- 灵石
- 0 块
- 元气(技能点)
- 38 点
- 活跃
- 0 ℃
- 听众
- 16
- 收听
- 9
该用户从未签到
第一章
机智!
- 积分
- 17249
|
本帖最后由 阿绽 于 2012-9-24 13:56 编辑
看糖糖这么辛苦,我就努力找了一下以前写过的一个边城汇报演讲上来。应该还算是符合“缱绻书香”?
上正文:
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湘西山区一个偏远的小镇--茶峒城。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遇傩送,他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惊……
然而此时,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兄弟俩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到了城里,人们却告诉他:原来老大坐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对老船夫变得冷淡,不愿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傩送是个和气、幽默的人。他与翠翠初次相遇时,好心请翠翠却遭遇到误解,被骂。但他全然不放在心上,还开玩笑说:“回头水里大鱼咬你,可不要叫喊救命。”他还不计前嫌,让伙计将翠翠送回家。这让翠翠对他留下了好印象。
傩送是爽直、诚恳的。他送回酒葫芦时,不加掩饰地赞美翠翠,热诚邀请祖孙二人去看船。当知道哥哥提亲的事后,他也诚恳地道出了自己的心事,并决定以公平的方式来与哥哥竞争。
傩送是个重义轻利的人。面对崭新碾坊和破旧的渡船,他却违背常人所愿,选择了“渡船”,可见他的重义轻利和对爱情的坚定不移。
大老死后,他虽然十分伤心,认为这是祖孙二人间接造成的,但他并没有采取过激的言行,只不过是出于对哥哥的死和老船夫的不果断才表现得冷漠,但他并不因此而动摇,怨恨翠翠。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喜欢翠翠,但无法让翠翠同样爱上自己,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当得知弟弟也爱着翠翠,便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既表现出浓重的手足之情,又流露着失败的落寞。从他对老船夫的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
为了爱,他孤独地外出闯滩;又为着爱,孤独地客死他乡。他最后意外的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也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爷爷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 “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为了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爷爷是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在他身上,亲子之爱的人情美尽显。
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只有爷爷,渡船,黄狗。自然即长养她且教育她,天真无邪的她美丽勤劳、朴素善良,聪明伶俐且带点娇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她也慢慢体会到生命的奇妙,她会想到生死,也能感到孤独,在某一个端午,她阴差阳错初遇二老,似乎懵懵懂懂地感受到了爱情的气息,两年后又是一个端午,再遇傩送,爱情已然在少女心中破土而出。这份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胧的爱情灌注了作者美好的怀旧、想象与企盼,这一切的美好恬淡隐隐让人有一种担忧,似乎感受到了那种暗潮涌动的的悲剧气息。果不其然,大老的殒命,二老的出走,爷爷的离世,幸福梦幻被击碎,她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她的爱情纯洁,超越一切世俗,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翠翠的纯净与美丽,正反衬出城市文明社会畸形的人生和病态的心理传达出自然生命的清新。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承载着他对新一代人的希望,实则也就是沈从文的精神寄托。
小说接近尾声,当我们注视着孤独无依的翠翠时,不禁担忧:翠翠的命运是否也会像河边的白塔,有一天会坍塌哪?作者大约也不忍将这样的疑虑投向翠翠,他在不确定中给了一个不能兑现,却也聊以给人一点安慰的幻想——“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最后的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也守着一个执念,苦恋着等待傩送的归来。
沈从文,湘西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是他儿时的乐园,给予他无穷的享受。他与小伙伴在这里游水嬉戏,十五岁当兵,五年行旅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河水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所以他的小说有他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朴实,平淡和抒情。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以闲谈的笔调,叙述乡间人情世态,抒发对乡土的感情,对生命的爱。
翻开《边城》一开篇便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宁静古朴的湘西乡间景致。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的优美意境。
翠翠爱情的悲剧,并不具有戏剧行,一切尚未发生就已消失,就像生活中许多与之失之交臂的事情。
“美丽总是令人哀愁。”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不为文学评论家,批评家,文学爱好者,大多数读者而写,而是写给一小部分“理性”的读者,希望能够他们不被现代文明束缚和污染,保持人性的纯真,活在一个“自在,自主,自为”的世界。
那湘西一小角隅,在素淡中自有明澈的光辉,质朴中自有蕴藉隽永之致。
以上就是全部了。=w=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