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lineviola 于 2013-3-28 18:17 编辑
【足迹】
罪犯遗留在现场的脚印(不仅是光脚脚印,而且包括鞋印),不仅为侦查破案,揭露证实罪犯提供证据,而且未找到罪犯时,能刻画罪犯的个体生理特点,包括年龄、身高、体态、性别等等。
侦查人员通过追踪罪犯的行走路线,能鉴别出不同人遗留在地上的痕迹,分析出行走遗留痕迹具有的特点,鉴定不同的痕迹是否同一个体遗留,这种综合判断的结果不仅能直接为案件提供侦查信息,而且能为执法人员断案提供科学依据。
人们所穿鞋的鞋底总是有磨损的,即使是一双新鞋也不例外,因为人在站立、行走过程中,鞋底和地面接触摩擦会产生摩擦力,造成鞋底微粒结构发生形变、破裂、剥落等损耗,形成一种缺陷特征,这种特征的形状和特点能通过穿用的鞋底反映出来。这些特征的形成不受鞋底的种类(包括材质性质、花纹结构)所限制,而是受人体的脚型结构、脚掌面着力情况、人行走习惯动作、运步方式等因素决定支配,因此,磨损特征会出现在某个人穿用的所有鞋子上,虽然清晰程度不同但也具有重复性,这为同一人穿着不同鞋做同一认定提供了条件。
如何根据足迹判断身高?
从解剖学观点来看,正常人的人体器官各部分具有一定比例。我国古代就有“力七坐五盘三”之说,即以头长为一单位,人的身高一般为七个单位。而每个人的脚长和头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身高与脚长之比基本为7∶1。但是也有极少数,由于遗传、种族、营养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身体结构不在正常比例中,如矮个子大脚、高个子小脚等,这属于较特殊情况。因此,正常情况下,只要能较准确的测量出赤足长,就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大致身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其身高与脚长比例也有所差别。近些年来,许多地区的专业人员对本地区居民的身高与足长的关系进行测量统计,得出有规律的参数,如上海人身高为足长乘以系数6.75;东北地区的人系数为6.876;重庆人系数为6.856;陕西人系数为6.734。因此根据足迹推算身高除了要准确测出赤足长之外,还须考虑地区因素。
葫芦在这里给出些公式供大家参考: 1、赤脚印
北方×6.876 南方×6.9或7
2、步长
175cm以上,h=单步长+1/3单脚印长
165~175cm,h=单步长+1/2单脚印长
165cm以下,h=单步长+2/3单脚印长 分析罪犯体态、推算体重的方法:
1、分析体态
体胖的人--脚弓较低、脚掌宽大丰满
起、落脚低、步长短、步角大,前掌压痕较轻,弓压痕较宽,后跟压痕稍重,压力面大而均匀,脚印边缘明显完整,立体脚印相对较深,常有擦,挑痕,而蹬挖痕少
体瘦的人--脚弓较高,脚型较瘦
运步轻便,步长较长,步角较小,脚掌压力不均匀,重压部位明显,脚印边缘不够完整,起落脚较高,蹬踏痕明显,而擦、挑痕较少。
中等体重--介于两者之间
体重(在推断体态的基础上):
公式1:适用于南方人
身高(cm)-50=胖人体重(斤)
身高(cm)-55=中等人体重
身高(cm)-60=体瘦人体重
公式2:适用于北方人
身高(cm)-(100,105,115)=胖(中等、瘦)人体重(公斤)
公式3:身高(cm)-110=标准体重(kg)(女性-2.5kg)根据体态加减10% 小脚穿大鞋:步长变短,步宽变窄,步角变小,重压点后移,足迹边缘不完整,虚边多,前尖虚边尤为大,挑痕加重,易出现擦痕。 大叫穿小鞋:步长变长,步宽变宽,步角变小,前尖和前掌两侧压力重,前章重压面前移,后跟重压面后移,后跟后侧压重,脚弓纵长变短可出现扣、磕、迫、推痕,坐痕加重。 步幅特征:指成趟足迹中,反映人行走是双足协调搭配的关系及双足运布动作的特征。步幅特征中双足搭配可构成几种几何图,但以步长、步宽、步角、特征的几何构图反映规律最优。
1、 步长,是指前后两相邻左右足迹对应点之间的纵向长度。分为左步长和右步长。成年男性:80cm以上为长步,70cm~80cm为中步,70cm以下为短步;女性在此基础上减少10cm。
2、 步宽,是指一侧足迹的后跟中心点与对侧足迹步行线之间的距离。外展步分为分跟步、并跟布、搭跟布、交错布。内收步分为:分尖步、并尖步、搭尖步、交尖步,以前掌内侧边缘为准。
3、 步角,是指足迹中心线与同侧步行线相交于后跟中心点所构成的外展或内收的角度,可分为左步角和右步角。根据步角大小分为:外展步,内收步,直行步。0°~5°为直行步,5.1°~10°为小外展步,10.1°~20°为中外展步,20.1°以上为大外展步。 命名方法:步角步宽步长,如小外展分离中步。
如何根据足迹分析性别?
由于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从而使得男女行走行走姿势有明显不同。不同的行走姿势反映在足迹上,其表现也不相同。
男性身高较高,脚较长而宽,小脚骨较长,骨盆高而窄,腰部较粗宽;同时脂肪较少,肌肉发达,髋围小于肩围,因而重心高,跨步大,弹跳力强,反映在足迹上,表现为足迹较长偏宽,起、落脚有力,常伴有踏痕和蹬痕,压痕深浅不均多偏外压等。
女性身高相对较短,脚窄而短,脚弓偏低,小脚骨较短,骨盆低而宽,腰部细窄;同时脂肪发达,髋围大于肩围,因而重心低,跨步小,稳定性强,反映在足迹上,表现为足迹偏窄、短,起、落脚平均,压痕较均匀,弓压较宽等。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一系列的脚印、足迹,可以大致判断罪犯的年龄: 少年罪犯步子短,脚印瘦小,脚印之间的距离往往不规则,步行的路线往往弯曲。 青年罪犯往往脚印大,步子跨得大,脚印之间的距离均匀,走直线。 中年罪犯走路稳、慢,脚印间的距离变短。老年罪犯的步幅变得更短,足迹中脚后跟的压力比脚掌重。 步伐很乱,脚印间距离不匀,说明罪犯可能精疲力尽,或者已经受了伤。 脚印的后跟凹印很深,前掌浅,说明走路的人挺胸收腹,身子比较直。 仔细研究罪犯的脚印,还能判断作案的时间: 比如,午夜,下了一场雨。脚印上有许多麻点,说明是雨前留下的。麻点少而浅,说明是在雨快住了的时候留下的。脚印光滑,没有麻点,那无疑是雨后留下的。 夏秋之夜,上半夜留下的脚印,上面往往有昆虫爬过的痕迹。下半夜留下的脚印,由于地面比较潮,泥土易碎裂,脚印的边缘往往不很清楚。 _ 注:葫芦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在发现作案脚印,接触丈量时,一定要带上手套。因为这枚脚印上面残留着脚印主人的气味,可供警犬追踪。故切勿在没有穿戴手套的情况下接触脚印以破坏线索。另外,一般距脚印留下24小时时对于警犬追踪来说,基本已经达到了能力极限。不过对于电子警犬来说,这个时间可以延长,而一些凶手接触物上的气味同样能被电子警犬捕获,以作证据。 现场足迹、脚印、践踏痕迹等嗅源提取的方法分述如下: 1.成行足迹可就地固定使用,但为了防止犬在作业中破坏痕迹,应用最后一个)。另外,成行或多个足迹,应注意将较清晰的足迹用物品遮盖好,留下给痕迹鉴定用。 2.用纱布直接感染或加热感染,亦可连同脚印表皮的泥土同放入盅内保存。
【指纹】
什么是指纹?指纹有何特性?
指纹的确切定义是指手指前端正面皮肤上的乳突线花纹,即指头纹线。但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指纹一词时扩大了它的内涵,将手掌面花纹及指节花纹也归于指纹。实际上,这种意义的指纹应为手纹,既手掌面乳突花纹,包括指纹、指节纹和掌纹。但由于传统上使用的指纹概念已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定势,因此在使用指纹一词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理解指纹的正确内涵。
指纹的基本特性就是人各不同、终生不变。对指纹的研究之所以能够兴起和发展,尤其能为揭露犯罪行为和证实犯罪人提供最准确、可靠的证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指纹的这一特性。首先提出指纹人各不同的是英国学者弗兰西斯·高尔顿,他不仅指出指纹人各不同,而且想到了对指纹进行分析、记录和鉴别。他于1892年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关于研究指纹的专著--《指纹学》。最先证明指纹终生不变的是德国人类学家威尔克,他于1856年捺印了自己的指纹,又于1897年再次捺印,发现其指纹41年无变化,因而首次证明了指纹终生不变的观点。
指纹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明显纹,就是目视即可见的纹路。如手沾油漆、血液、墨水等物品转印而成,通常都是印在指纹卡上成为基本资料;
第二类是成型纹,这是指在柔软物质,如手接触压印在蜡烛、黏土上发现的指纹;
第三类是潜伏指纹,这类指纹是经身体自然分泌物如汗液,转移形成的指纹纹路,目视不易发现,是案发现场中最常见的指纹。潜伏指纹往往是手指先接触到油脂、汗液或尘埃后,再接触到干净的表面而留下,虽然肉眼无法看到这些指纹,但是经过特别的方法及使用一些特别的化学试剂加以处理,即能显现出这些潜伏的指纹。
人造指纹如何鉴定?
“假指纹”,一般称为人造指纹,指用人工方法在手套上模压制成的人造“皮肤花纹”(有乳突线花纹、屈肌褶纹、皱纹等)结构。目前主要用手指和全手直接压型,制成模具生产。那本名著中,用是好像是雕刻的方法(作者写这本书,除了当时侦探小说比较流行外,好像还有批驳指纹是“证据之王”的意思)。。
人造指纹与人体指纹相比,主要的区别点是:
(1)人造指纹所留印痕的轮廓常不规则,边缘不清;
(2)人造指纹印痕中,乳突纹线反映不清晰,边缘很规整,纹线宽窄常随着部位明显变化,立体手印中纹线呆板,多不光滑,立体感较差;
(3)人造指纹多无汗孔反映,或出现形态不规则(偏大、皆成圆形)、分布杂乱的假汗孔反映;
(4)手指下面常无皱纹反映,或出现形态呆板的粗大假皱纹;
(5)人造指纹印痕对所有化学反应显现法常无任何反应;
(6)人造指纹印痕以灰尘和油垢手印为主,而人体指纹以污垢手印等为主
固定、提取现场手印有哪些方法?
现场勘查过程中,发现或显现出手印之后,就应着手对其进行固定、提取,只有完好的把手印固定、提取下来,才能真正发挥现场手印的证据作用,才能便于长期保存、检验。实际工作中较长采用的固定、提取方法有如下几种:
1.照相法:手印一经发现或显现,就必须进行照相。照相法能反映出现场手印的原始状态,反映现场手印的清晰程度,同时又不破坏现场手印,因而在固定、提取手印时,照相法是首选方法。
2.提取原物:现场手印经研究认为可能为罪犯所留,现场又没有很好的显现方法,或是为了长期保存原物证,可以采取提取原物的方法。提取原物需经有关方面同意,并办理提取手续,注意用后归还。
3.胶带粘取法:这是现场勘查中最常使用的固定、提取粉末和熏染法显现出手印的方法。使用此种方法需注意,提取手印应立刻在衬纸背面注明案由、发案时间、地点以及手印遗留的具体位置。
4.静电复印法:静电复印法主要适用于现场发现的灰尘手印,提取后拍照固定或用塑料薄膜覆盖长期保存。
还有:
碘熏法——即使用碘晶体加温产生蒸气,它与指纹残留物的油脂产生反应后,便会出现黄棕色的指纹,必须立即拍照或用化学方法固定;
宁海得林(Ninhydrin)法——将试剂喷在检体上,与身体分泌物的氨基酸产生反应后,会呈现出紫色的指纹;
硝酸银法——硝酸银(AGKNO3)溶液与潜伏指纹中的氨化钠(NaNH3)产生反应后,在阳光下会产生黑色的指纹;
萤光试剂法——萤光氨与邻苯二醛几乎马上与指纹残留物的蛋白质或氨基酸作用,产生高萤光性指纹,此试剂可以用在彩色物品的表面。
采集证据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如三秒胶法,即利用氰丙烯酸酯的气体与水和氨基酸分子反应而产生指纹。
葫芦在这里补充一点:
氩离子激光法:人的手指表面,总有一层汗液及脂肪酸,接触物体后便留下不显眼的指印;在氩离子激光的照射下,汗液、脂肪酸等会发生彩色荧光,指纹便一清二楚。用专门的指纹摄影机拍出清晰的指纹照片。
用这种现代化的方法,能拍出留在人的皮肤上的指印。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发生凶杀案时,罪犯常与被杀者搏斗,在被杀者皮肤上留下指印。过去,用别的方法,很难查出留出皮肤上的指印。
另外,用这种方法,还能清晰地拍出残留在书页、报纸上的几年前的指印。公安人员曾在两封写于14个月前的信上,用激光显示清晰的指印。在一本旧书上,还用激光找到9年前留在书页上的指印。
在氩离子激光器的绿色激光照射下,新的指印往往是淡黄色的,旧的指印则射出橙黄色的荧光。
被水打湿,甚至在水中浸泡过的物体,表面指印用肉眼几乎无法辩认,用激光仍能显示。
指纹档案风靡美国
指纹档案现在已风靡美国,各种机构都要求申请人出具指纹。连赌场都要求雇员用指纹来证明自己“无前科”,美国几乎变成了一个以指纹来确定身份的国度。不可否认,指纹档案有其优越性,但恼人的问题的确也时时发生。
居住在迈阿密的吉巴移民布兰科五次申请加入美国国籍,五次都被驳回,原因是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10指指纹,而布兰科在一次事故中断了三根手指。佛罗里达洲曾设计过一个指纹驾驶执照项目,人们在一个特定的仪器上按下大拇指指纹,该仪器遍可显示其驾驶记录,在这一项目的剪裁仪式上,州长亲手在仪器上按下了大拇指,但仪器却没有反应。这类事情的屡屡发生,不免使人们对指纹档案的好感有所下降。20年前,美国建立起一套以联邦调查局为首的电脑指纹档案搜索系统。由于该系统的造价和技术要求都不算太高,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各州、各机构群起而模仿之,指纹档案很快就遍布美国各地。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络的兴起,这一趋势更是急剧升温。到目前为止,11个州要求社会福利申请人提供食指指纹,五个州要求驾驶执照申请人提供拇指指纹,30个州的银行要求现金支票兑现人提供拇指指纹。
在欺诈事件频频发生的今天,指纹档案被广泛采用确有其积极作用,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大多数人的利益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如何能够尽量照顾到像布兰科这类特殊情况呢?
【笔迹】
笔迹检验四大功能:
笔迹检验,也叫书法检验、文字检验,它是通过两部分书写的文字符号之间的比较鉴别,研究判断其书写习惯的本质是否同一,从而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笔迹的一项专门技术。
笔迹检验的作用为以下四个方面:
1.确定多起案件的物证笔迹是否为同一人所写,从而为立案侦察提供依据,有助于确定侦察方向和缩小侦察范围。
2.证明一起案件的书证或物证笔迹是否为多人所写,以发现和确定添写、改写事实,为鉴别文件真伪提供依据。
3.通过对物证笔迹与嫌疑人或被告人笔迹的检验,确定书写人,为认定作案人提供根据。
4.证明侦察对象笔迹与可疑信件笔迹是否为一人所写,从中发现和掌握侦察对象的去向和行踪。
笔迹特征的内容:
笔迹特征是个人书写习惯特性表现在笔迹中的各种征象。它主要包括:
1.笔迹的概貌特征。指纵观笔迹的全貌所发现的特征,包括书法水平、字形、字体、字的大小等四类特征。
2.笔迹布局特征。即书写文字在纸面上的安排特点。
3.写法特征。指字的基本构成形式,包括异体、习俗简化、行草、简缩、错别字等。
4.搭配特征。指笔画之间或偏旁部首之间的交接部位。
5.比例特征。指笔画或偏旁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的比例关系。
6.运笔特征。指完成每一个笔画和连笔动作时,从起笔、运行到收笔所表现的形态和力度特点。
7.笔顺特征。用笔画或偏旁组合成字时的书写顺序。
8.笔痕特征。指个人书写运动作用于笔尖反映在笔画中的特殊征象。
小知识:有时有人会模仿的很象,但根据理论来说,人在写同种字体的字时,字体每个勾画的角度是相似的,所以完全可以量量角度,如果差别太大的话,很有可能是假的了.
**笔迹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书写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个性心理学、文字学、书法学等多种知识。
笔迹学家认为,人的大脑与双手是息息相通的,书写运动像体态语言一样是一个人个性和心态的自然流露。研究笔迹与个性、笔迹与心态关系的学科称作笔迹心理学,它是笔迹分析的理论基础。笔迹分析与笔迹鉴定不同,笔迹鉴定是判断某些字是否为某人所写,而笔迹分析是通过笔迹洞察书写者的个性特点(气质、性格、能力等)及书写时的心理状态(情绪、注意、疲劳等),前者主要用于缉拿罪犯,而后者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天地。
现代笔迹学发端于意大利和法国,宏扬于德国。对笔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理论流派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阿德勒的个性心理学、法国心理学家勒森的人格类型理论等。
笔迹学家运用上述心理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手段,辨认出西方字母文字笔迹中同书写者个性和心态有关的300多种特征,如压力、速度、大小、方向、布局、形式、连续性、动势、自由符号等。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便揭示了千姿百态的心性差异,例如,笔画直重,表明书写者精力充沛、行为果断;带有毛边的慢笔画,表明书写者懒惰,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也可能是过于疲惫或身体不适;笔压轻、运笔流畅、行距大、笔画工整、字体端正表明书写者心胸开阔、热情坦率、兴趣广泛,办事有条理;横行向上倾斜,表明书写者乐观坦率,做事积极,富有进取精神,但也可能性格急躁,情绪不稳或野心勃勃 ;字与字母相互衔接,表明书写者个性随和,待人友善,做事注重计划,但也可能虚伪圆滑,缺乏主见,容易分心;纸边空白参差不齐,表明书写者性格直爽急躁,容易发火或精神懈怠懒散,不满现实,缺乏上进心。
笔迹学家认为,不应孤立地对书写特征进行分析,而应把各种特征综合起来,从整体上做出判断。
笔迹分析的最好材料是草稿、笔记等自然书写材料,带有签名的信件、信封,同一时期的几份书写及数年中的各种书写材料。 为了分析的更准确,还要了解书写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习惯用手及文化程度等。笔迹分析所用的工具通常有照明放大镜、透明长尺、角尺、透明方格纸等。
字的大小的含义
字的大小有两层含义:一是绝对大小,是指一个字占有平面面积的大小;二是相对大小,是指一个字相对于书写用纸的大小、线格或方格的大小。笔画粗细而言的大小程度。在实际考虑一个人的字迹的大小时,我必须从字的绝对大小、纸的大小。是否有线格或方格以及线路方格的大小、笔画的粗细等几方面考察。
我国笔迹中字的大小可以与西方笔迹学中的字母大小相对应。在西方笔迹学中,以a、c、e、o、u等字母的大小来判断字母的大小,这些字母有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不像字母b.d那样有向上伸展的笔画,也不像字母p、q那样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基本上呈圆形。可能是因为西方书法没有中国书法发达。西方人很少写大字等原因,西方笔迹学基本上只管字母的绝对大小。有的笔迹学家只把字母大小分为大和小两种,并把大于3mm、小于3mm作为字母大小的差别标准。有的笔迹学家则分得较细,如把字母大小分为很小、小、中等、中大、大、巨大六类。以3mm作为判断标准,大部分的人就属于中等、中大水平。我国的汉字是方块字,我们可以用标准的方块字(如国、因、正等没有向外伸展的笔画的,尤其是有外包围方框的字)的大小来衡量字的大小。我国标准的印刷体中,一般只讲绝对大小,而且有统一的大小字号:初号、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例如国字(如图示)。从既方便辨认又节约空间的原则出发,书籍印刷一般用四(3.5mm×4mm)、五号(2.8mm×3mm)字。小于五号,则辨认较吃力。书写体字体大小的判别,可以借鉴“既方便辨认又节约空间”这一原则。不过,书写体不可能像印刷体那样规整、容易辨认,要方便辨认,书写体的字迹大小得比印刷体的四、五号字略大些。现售的笔记簿,印刷的横线间隔高度在7mm-9mm,以7.2mm为多。而文稿纸上所印的方格,小的是 6.6mm×7.2mm。相应的字迹的大小,一般在4mm×5mm左右(字高为行格高的三分之二左右)。若以此大小作为判别标准,大多数人在全空白的纸上书写的字的大小也属于中等、中大。
在西方笔迹学中,认为字母的大小代表一个人的思想、表达、行为的大小。字迹大的人想得大,擅长思考金融、社会、艺术、哲学等;字迹小的人想得小,专于思考诸如机械、力学、生活的细节等。字迹大的人兴趣广泛、爱社交、自信敢于冒险;字迹小的人则专注于自己喜欢的某职业工作或交际小圈子而忽视其他部分,内向、小心谨慎。
字阵和心理
字阵,是方块字的笔迹内容,是指众多单字在纸平面上有序排列而构成的,具有表达信息功能的笔迹特征。简单地讲就是字的排、布阵。字阵具体包括字的大小、字的垂直和倾斜、字间距离、行间距离、字行走势以及它们的变化和配合。
在西方笔迹学中,没有字阵这一概念,只有“Picture of arrangement”(排列图)。西方笔迹学中排列图和我们的字阵是不一样的。排列图是拼音文字的笔迹内容,而字阵是方块字的笔迹内容。西方笔迹学中的排列图具体包括字母大小、字母的垂直和倾斜、字母上中下三部分的长度比例、单词的宽度、单词间的距离、行间的距离、行的走势、页边空白、篇章结构、信封中地址的位置等十部分,其内容不仅包括了字阵,而且包括了章法和部分结体的内容。可以说,西方笔迹学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其有关排列图的理论。拼音文字的笔画、构词与方块字的笔画、结体是很不一样的。而排列图中的字母的大小、字母的垂直和倾斜、单词间的距离。行间的距离、行的走势、页边空白、篇章结构,基本上可以和我国笔迹学中字的大小、字的垂直和倾斜、字间距离、行间距离、字行走势、页边空白。章法相对应。
一个人的字陈特点主要由四方面决定:社会对字阵的规范要求、书写所用的材料和工具、个人的笔画结体特点、个人的心理特点。
社会的规范要求规定了字阵的基本模式。从有文字起,社会就有对字阵的规范要求。因为,不管什么文字,只有按照人们共认的规律进行有序排列,才能成为人们有效表达、交流信息的载体。我们每个人在书写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照社会对字阵的规范要求来排列字阵。我国大陆对字阵的基本规范要求是:字体大小中等、字体方正。字行横向排列、字行排列整齐、字行间距得当。为了便于确定笔迹特征,本文以在一般的又有些正规的场合书写的笔迹(如学生作业、书信)作参考材料。
书写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是影响一个人的字阵特点的外在条件。书写用纸是否有线格及线格的大小,纸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纸质的光滑和细腻程度,纸的吸水性,用的是什么笔、笔尖的粗细等都会影响字大小、字行间距、字行走势。为了便于确定笔迹特征,本文主要分析用普通钢笔、圆珠笔,普通白纸练习本书写的笔迹材料。
笔画、结体是构成字阵的最基本因素。笔迹的形成过程是,最初是空白纸平面,再是笔画、结体,然后形成单字,再形成字阵、章法。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笔画和结体是构成单字、并进而构成字阵的基本因素,字阵是构成章法的基本因素。笔画、结体的特点是影响和决定字阵特点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字阵的特点是影响和决定章法特点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我们在界定一个人的字阵特点时,必须认真考虑其笔画、结体的特点。
个人心理因素是决定个人字阵特点的根本因素。在同样的书写规范要求下、使用同样的书写材料,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书写的笔迹材料的字阵特点不同,就因为不同的个人有各自独特的人格特点,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心理的想法。情绪也不一样。我把影响个人字阵特点的心理因素分为两部分:
一是个人的书写目的。书写者在书写前、书写时会根据笔迹材料要起的作用、笔迹材料的阅读对象来选择书写工具和材料,确定字的大小、端正程度、排列方式等。如果书写材料对自己很重要、是写给别人看的,就要把字写得端正些、美观些、略为大些,排列得整齐些。反之,则会把字写得潦草随意些。可以说,书写目的是对手阵特点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同一个人在木同书写目的两种情况下字阵的特点会相差很大。如果不先分析书写目的就从字阵特点来判断书写者的个性特点,会犯大错误。就字阵来讲,正规场合书写的字阵比较规整,容易反映书写者的控制能力。而自由场合书写的字阵容易反映书写者的创造性和偏好。
二是个人的人格特点。字阵犹如一个人的体态语言,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和态度。我们每写一个字,都会考虑其前后的字和上下的行,考虑周围的空间,字阵也就反映一个人对周围环境、人际、社会以及与自己的关系的认知和态度。
正因为影响字阵特点的因素有这么多,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从字阵特点来分析人的人格特点时不能机械、教条。
关于字体重心向上的人的性格特征
字体重心向上的人,其主要特征是:服从性好,乐于当别人的助手。
字体重心向上,说明凡事以别人为中心,服从性好,乐于当助手,受别人支配,接受别人的指挥。
关于字体重心向下的人的性格特征
字体重心向下的人,其主要特征是:中心感强,喜欢支配别人,有一定支配欲。
字体重心向下,说明凡事以“我”为中心,有英雄主义特点,喜欢当一把手,支配别人,有一定的支配欲。要求别人都聚集自己的周围,接受自己的指挥。
人的笔迹会随着情绪发生变化吗?
笔迹学认为笔迹中有大概2000种笔迹特征因素。一些特征是不受书写意识控制而改变的,而另一些笔迹特征是容易受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
倾斜度和字体大小是最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因素。例如,你非常兴奋或非常生气,你书写的笔迹就会比平时大,字体向右倾斜。如果你很伤心,沮丧或注意力很集中,你的字就会比平时的字体内敛。字体就不再向右倾斜而变的与水平线垂直。
不容易随着情绪变化的笔迹特征,是字体的空间排列和它在书写者纸上的运动。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书写者经历了一次生命中重大事件(如伤残、父母死亡、深爱的人去世),这些事件会给书写者造成人格特征的改变,那么,他所书写的笔迹也会相应的变化。
所以有的笔迹特征改变是暂时性的(如当时情绪的变化),而有些笔迹特征的改变是永久性的(如经历重大遭遇后)。
**我相信,任何两个人都可以相处融洽。经验告诉我们,两个人越不同,他们的关系反而越坚韧。这也反过来告诉我们,即使人与人之间有很大不同,他们也能相处得很融洽。我相信,只要了解到每个人之间的不同,然后去试图理解他们,就能和每个人相处得好。例如上面两份笔迹:A的字体垂直,反应出书写者理智、冷静,情感反应不强烈的性格特征;而B的字体向右倾斜,反应出书写者性情热情、情感反应强烈的性格特征。从中我们看到他们的性格行为特征非常不同。如果他们在一起相处,就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但是通过对他们笔迹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双方的性格气质特点,增进他们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使双方相处融洽。
笔迹分析能够对100多个方面的性格特征进行鉴定。双方能否建立商业关系,或者建立私人交情,笔迹学都可以给你一些参考。
作为笔迹学家,我们首先要看书写者的情感反应状况,这一点可以通过字体的倾斜度来看,字体越向右倾斜,说明书写者的情感反应越强烈。如果书写者的字体是垂直于水平线的,说明书写者比较理智、冷静,情感反应不强烈,书写者更多的是靠原则、靠理性、靠实际来指导行动。
一些人思维迅速、理解快、善于抓住重点;一些人思维比较慢、缜密;一些人好奇心强,喜欢调查研究;一些人他们怎么想,就怎么做,富于行动力。如果是一位思维反应敏捷者,他的笔迹特征是书写快,有些笔画省略,连笔比较多。如果是一位思维比较慢的人,他的字迹特点则是书写慢,字迹线条比较柔和。
一个性情直率的人做事喜欢单刀直入,不喜欢绕弯子,他的笔迹特征是起笔和收笔都比较干净利落,没有拖拉的笔画。而一个喜欢绕弯子最后才切入正题的人在与人谈话时总是先与人谈谈天气,最近的新闻,然后才切入正题,他的笔迹特征是起笔和收笔有拖拉的笔画。
如果一个人他的思维迅速,长于分析,性情直率,行事直指重点,依靠原则来指导行动;而另一个人完全是凭借情感来指导行动,思维反应慢,行事考虑周全。设想一下,他们在一起怎能相处和谐?
当然,任何两个人相处,都会有许多性格上的差异。在生活中,这些性格上的差异并没有使他们相处得不好,但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两个人能真正相互了解对方、理解对方,和谐相处。如果通过在生活中逐渐的来了解,互相磨合才达到相处和谐是一段相当漫长的道路,那么笔迹学只需要双方的笔迹就可帮助你很快地了解你自己和他人。
【血缘】
ABO血型遗传表:
父母血型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
A+A A、O B、AB
────────────────────────────────────
B+B B、O A、AB
────────────────────────────────────
A+B A、B、AB、O ——
────────────────────────────────────
A+AB A、AB、B O
────────────────────────────────────
B+AB A、AB、B O
────────────────────────────────────
AB+AB A、AB、B O
────────────────────────────────────
A+O A、O B、AB
────────────────────────────────────
B+O B、O A、AB
────────────────────────────────────
AB+O A、B AB、O
────────────────────────────────────
O+O O A、B、AB
────────────────────────────────────
小知识:当然,也有别的可能,在《一模一样的女人》一文就有说过,如果父亲得了什么病从而使自己的精子过大,很有可能生出和母亲一模一样的女儿,就像是克隆的,通常,卵子会在受精的同时开始分裂,逐渐增加细胞数,而如果因病而精子过大而力量过强,使卵子产生一种错觉,继续进行分裂,从而成了一种单性生殖,因此之后的胎儿只继承母亲的形质,所以一定是女婴,血型一定和母亲一样.
【子弹】
枪伤所造成的后果:
火枪所使用的枪弹是铅弹,由于铅比较软,因此在击中人体后往往将所有动能全部释放出来,具体表现为弹头严重发生形变乃至破裂,导致人体组织出现喇叭型空腔,创伤面积是弹丸截面积的上百倍,加上瞬间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产生巨大压力所造成的损害……令人难以想象,伤者的痛苦不址于此,如果弹丸的碎片没有全部从伤口取出,那么就会造成铅中毒,即使侥幸碎片比较少,通过外科手术取出来了,弹丸在射入人体后会把一些衣物碎片什么的带入伤口,造成感染……即使是象华生那样受到非常好的手术,还是患上了伤寒……当时的士兵真是比较痛苦。100米距离上遭到铅丸直接命中,头部-90%的人会死亡,四肢-20%死亡,剩下的全部截肢,左胸(心脏附近)-100%死亡,右胸-70%死亡,腹部-70%死亡。
关于枪伤后的一些形象描述:
当一颗7.62mm口径的步枪子弹以850 米/ 秒的速度射穿人体之后,都会发生些什么?
正面射入皮肤:
首先他会在正面射入点皮肤上留下一个直径不到1 厘米的小口,而弹头在经过身体时形成的巨大力量会震伤脏器,然后以570 米/ 秒的速度穿出人体,震波形成的出弹伤口直径有可能达到12厘米以上!如果是打在头上,创口将更为可怕,它将掀飞你1/3 的头盖骨,当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殉国的,在现场录影中你可以看到这一点。
如果弹头恰好击穿了动脉:
如果弹头恰好击穿了动脉,在心脏泵血83.3毫升/ 秒的强大压力下,血液可以喷射到10米以外的地方。如果是在房间里,清理现场则变得很麻烦,你要洗净墙壁、家具和天花板上所有的血迹和被弹头带出的一些脏器残渣。在中弹倒地时,人体中约有4000毫升血液。在其后短短的几秒钟里,出血量 很快达到1000毫升。一个几秒钟前还鲜艳活泼、充满思想的人,现在立即就濒临死亡,这是指女性。如果是男性,只要400 毫升就够了。这个概念你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室里的量筒转化为感性经验。
失去知觉之后:
失去知觉之后,身体肌肉松弛,也包括括约肌,受害人大小便失禁,这意味着除去血污之外,你还将被自己的排泄物弄脏。再之后人体开始变凉,那是因为室温(恒25°C )往往低于体温(恒36°C ),再加上肌肤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原本健康弹性的人体最后摸起来竟象案板上明码标价的肉类食品。死亡后尸体如果没有经过迅速处理,而是象游戏里那样被抛在一边,它不会自动变为一小滩血迹和几块红色POLYGON ,而是一直躺在那儿,并出现一些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特征。
如果穿防弹背心:
如果穿防弹背心,子弹击中你后,仿佛一个8 磅的大锤重击你一下,你会向后猛倒,可能断几根肋骨,同时由于头部惯性,颈项薄弱,颈部神经被压折,你会晕过去。
如果击中头盔:
如果击中头盔,即使没击穿,头盔变形也会夹碎你的颅骨,或者折断颈项。我亲眼看过56式60米距离击中人的大腿根部,进去一个小洞,连子弹带骨渣飞出来是一个碗那么大个洞,肌肉,血管全部一团糟,只好截肢了。所以中了枪,决不会象电影那样,摸一下,没事儿。
枪伤处理原则:
1扩大创口,清理皮缘。
2显露伤道切除坏死和失活组织。
3清除异物。
4特殊组织的处理,如离断的神经血管,骨折的处理等。
5引流和缝合伤口。
6.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如何判断射击距离?
弄清射击距离,对于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确立案件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枪弹痕迹检验中,可将射击距离分为三类:贴近距离射击、近距离射击和远距离射击。对于远距离射击情况,可以根据弹孔、弹着点的分布运用弹道学知识计算射击距离。贴近距离射击和近距离射击附着物痕迹遗留的目标物上,所形成的痕迹特征各不相同,因此根据目标物上不同的痕迹反应便可确定出涉及距离。
1.贴近距离射击,是指枪口贴着目标物或是距目标物5厘米内射击。这种情况下作用于目标物的不仅有弹头,还有火药气体、射击残留物等。因此在弹孔周围往往呈扩裂、撕裂状态,在人体、纺织品上会出现烧伤、烧焦痕迹,涉及残留痕密集地分布在弹孔周围,有时还会出现枪口压痕。
2.近距离射击,是指枪口距目标物5~50厘米以内的射击。这种情况下火药气体的作用已不明显,因而不会出现贴近距离射击时出现的烧伤、烧焦痕迹。近距离射击在目标物上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烟垢痕迹,此外未燃尽火药,金属屑、枪油等也会在弹孔周围形成痕迹,根据烟垢痕迹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大致的射击距离。
如何判断弹孔的出入口?
弹头穿透客体后形成弹孔痕迹,弹孔痕迹的出、入口特征在不同的客体上表现不尽相同。一般来讲,出、入口具有以下特点:
1.入口小、出口大。
2.入口边缘平滑、内凹,出口边缘毛糙、外翻。
3.入口处有时能留下射击残渣,出口面见不到。
以上仅是出、入口的一般特点,具体到某一客体上,由于客体物质属性不同,射击的枪种、弹种、方向、距离等条件的不同,其特点反映也不相同。如人体上弹孔的出入口特点,在远距离射击时多表现为出口大于入口,贴近距离或近距离射击时则表现为入口大于出口;入口处常可见到烟垢、火药粒等附带涉及痕迹,并会形成冲撞轮和擦拭圈,出口处则见不到这些特点。
玻璃上弹孔痕迹自入口至出口呈逐渐扩大的层层剥落状的喇叭形,入口较出口明显小。铁皮等金属薄板上形成的弹孔痕迹,入口边缘光滑内凹,出口边缘成锯齿状卷边。
射击残留物鉴定:
1.射击残留物定义:
射击残留物,也称射击物或射击残渣,是在枪支击发时,从枪口中喷出,或从枪管末端逸出的气团中所夹带的火药颗粒和金属粉末等组成的烟灰。它们通常留在弹孔的内缘和周围,射击者手背、手指间,弹头表面,枪管内壁和有关机件表面。射击残留物的成份主要是未燃烧及未完全燃烧的火药颗粒(含有硝酸基和亚硝酸基)、弹头与枪管摩擦的金属粉末(如Cu、Pb、Fe、Zn等)和击发药的燃烧产物(如Ba、Sb等)。
2.提取方法:
射击残留物根据其附着的介质不同,提取方法也有差别。对于射击目标物表面、弹孔周围等处的残留物,提到方法主要是复印法。复印法分为湿复印和干复印两种。湿复印是在滤纸上喷淋一些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四氯化碳等,然后覆盖在残留物表面,再盖上一层薄纸片,用电熨半烫几分钟,从而将射击残留物提到到滤纸上。干复印法,主要用于对衣服、皮革、纸张、纺织品等柔软、薄层、光洁物体上残留物的提取。方法是将滤纸放在干净的桌面上,将衣物等上有疑似残留物附着的地方覆盖在滤纸上,然后在衣物等上面垫上纸片用电熨斗加热几分钟。 对于嫌疑人手背等部位残留物的提取方法有两种,一是溶解法,即用棉签浸渍5%的硝酸溶液,然后擦拭嫌疑人的手背等部位,将残留物提取到棉签上。另一种是石蜡膜法,即用60℃左右的熔融热石蜡均匀地覆盖在嫌疑人的手背等部位,待石蜡凝固后取下石蜡膜,从而将残留物提取到石蜡膜表面。这其实就是《尼罗河惨案》中波洛说的“印模试验”。 对枪管里的残留物,提到的方法是将滤纸卷成纸筒插入枪管内,然后流入10%氨水,等氨水全部浸湿滤纸后,将其取出,从而将枪管内的射击残留物提到到滤纸上。
3.检验:
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一般有采取物理、化学检验法两种。物理检验法的好处是不破坏提取的物证,主要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检验法、荧光分析检验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检验法和中分子活化分析法等。化学检验法也有好几种,对于人手上残留物的检验主要是用二苯胺或二苯联苯胺检验硝酸根,方法是用1%的二苯胺或二苯联苯胺的硫酸溶液滴在滤纸或石蜡膜上,如果产生兰色反应,就证明有硝酸根。这也就是所谓“硝烟反应”。 硝烟反应,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不强。如是阴性一般可以排除有枪弹残留物,但如是阳性不能确定一定有枪弹残留物。因为,一些香烟灰、肥料、某些化学试剂、豆类植物、小便等物质也可使联苯胺试剂呈阳性反应。有鉴于此,对于枪弹残留物的鉴定,现在一般通过中子活化技术及无火焰分光光度分析等技术进行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