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有技术,有你^_^)y
╱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查看: 8153|回复: 88
收起左侧

[原创] 【哲学入门】《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1~10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4

好友

4398

积分

序章

积分
4398
发表于 2012-8-23 19: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人╲定下契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人◕‿‿◕人╲订下契约(注册新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钟亦城 于 2012-11-2 16:06 编辑

【前面】《苏菲的世界》是挪威高中哲学教师乔斯坦·贾德写的哲学入门书,初中的时候买来没怎么看懂我就过了遍里面用来串联的故事情节,哲学内容与哲学史的部分完全略过……高中寒假有读书任务我就解了这个夙愿重新看还做了不少笔记,不过笔记做了一半就开学了后来也再没有当初的心情继续下去。笔记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书中附带的故事情节去除精简成纯哲学的内容,我总共做了十三篇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到中世纪之前。这里先贴头两篇,想了解哲学的童鞋欢迎来看看,也可以自己到书店买原书。有需要的话再贴后面的。

《苏菲的世界》笔记一
1.哲学是什么?
每个人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之后,就想明白我们是谁,为何在这里。探讨哲学的最好方式就是问一些哲学性的问题,如:这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其背后是否有某种意志或意义?人死后还有生命吗?我们如何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应如何生活?
要问的哲学问题不多。但历史上人们对每一个问题都有着不同的答案。提出问题总比回答问题更容易。今天,每个人仍然必须各自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即使回答这些问题很困难,但无论如何总是存在一个,且仅有一个的正确答案。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人对于活着这件事非常惊讶。我们觉得自己是某种神秘事物的一部分,我们想了解其中的奥秘。

2.奇怪的生物
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婴儿有好奇心,因为在娘胎里短短几个月他们就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但当他们成长时,这种好奇心也逐渐减少。他们在学会讲话如何得体,如何从事哲学性思考前,就早已习惯于这个世界了。
有一天,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眼光来看自己。你会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你觉得自己好像刚从一个梦幻中醒来。“我是谁?”你知道你正在宇宙的一个星球上。“但宇宙又是什么?”
一个大人见到一个人不借助任何工具突然飞了起来,那个大人会惊叫。但如果一个小孩见到了,他只会觉得惊讶和好玩。大人已经知道人是不能飞的,但小孩不是。小孩不确定这世上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世界又是怎么回事呢?它也一样飞在空中啊。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习惯了地心引力,同时也很快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并因此失去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这是种哲学家想要人们恢复的能力。在我们内心的某处,有个声音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很庞大的,神秘的存在。
尽管我们都想过哲学性的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哲学家。大多数人忙于生活的琐屑,压抑了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对于孩子,世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而对于成人,这个世界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哲学家的不同在于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一个孩子一样敏感。
你是一个还没有被世界磨掉好奇心的孩子?还是一个永远不会如此的哲学家?如果你只是摇摇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一方,那你已经太过于习惯这个世界了,不再对它感到惊讶了。果真如此,那么你得小心,因为你正处于一个危险的阶段。
人们刚开始都充满了好奇,然而他们年纪越大,就越倾向于安逸的底层。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些人死命攀住高处不放,对着下面窝在舒适柔软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尽管,下面的人才不管这些哲学家在嚷些什么。

《苏菲的世界》笔记二
3.神话的世界观
哲学是指公元前六百年左右,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在那以前,人们通过宗教找到了心中问题的答案。宗教上对哲学性问题的解释以神话的形式流传,来阐释为何生命是这番面貌。希腊哲学家想证明这些解释是不可信的。
例如一些北欧神话。基督教传入挪威之前,人们相信索尔时常乘着一辆由两只山羊拉着的战车横越天空,他一挥动斧头便产生闪电与雷声。挪威文中的“雷”(Thordon)意指索尔的怒吼。瑞典文中,“雷”(aska)原作as-aka,意指神(在天上)出游。雷电往往伴随着降水,因此索尔被尊为象征肥沃,富饶的神。
神话对雨的解释是,索尔挥动锤子时就会下雨,下雨了田里的作物就开始生长。于是索尔就成了古代北欧最重要的神祗之一。
索尔受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与整个世界秩序有关。北欧人相信人类居住的世界是一个岛屿,时常面临着外界的危险。他们称此地为Midgard,中央王国。中央王国内,叫做As-gard的地方是诸神的领地。中央王国外有个叫做Utgard的王国,居住着狡猾的巨人。他们用各种诡计想摧毁这个世界。这样的邪恶怪物被称作“混乱之力”。几乎所有文化都发现善与恶这两种势力间存在着一种不稳定的平衡。
(接下来开始扯淡)
巨人要摧毁中央王国就得想法子儿啊,一个法子儿就是绑架女神芙瑞雅。她象征着肥沃,多产。绑了她田里长不出作物,女人生不出小孩。生不出小孩这条很恶毒。这时候索尔就出场了,他有锤子他怕谁,砸死几个巨人还是轻而易举的。而且最方便的是锤子扔出去自个儿会飞回来。
这就是神话对于大自然的平衡以及善恶对抗的解释。但哲学家拒绝接受这种解释。
这不仅仅是解释的问题。干旱了瘟疫了人们不能干坐着要么等死要么等神仙过来救啊,于是他们就举行宗教仪式。要么杀牛杀羊的作祭品,供奉给神们赐他们力量——说白了就是吃饱了好打架。古代北欧人祭祀索尔用山羊,祭拜欧丁有时就用人了……
北欧各国最著名的神话来自冰岛的《史莱姆之诗》。诗里讲的是索尔的锤子被巨人偷了,巨人王史莱姆要诸神把芙瑞雅嫁给他,不然就不还锤子。索尔的童仆洛奇得到了这个消息就从巨人住的约腾海回到了阿斯加德,马上叫芙瑞雅穿婚纱。芙瑞雅:我想男人想疯了才会答应嫁给巨人!
海姆达尔天神想了个很“聪明”的办法:男扮女装。索尔和洛奇俩大老粗梳起头发,在胸口垫了俩石头。“NOW,让我们这两个WOMEN GO TO 约腾SEA吧!”索尔是新娘,洛奇是伴娘。她们到了以后巨人们筹办婚宴,新娘在饭桌上吃了一头牛和八条鲑鱼,干光了三桶啤酒。史莱姆吓着了。伴娘:新娘十分期盼到这儿来,整整一星期都没吃东西。史莱姆点点头。
史莱姆掀开新娘的盖头准备亲的时候看到一双红彤彤的眼睛。史莱姆吓着了。伴娘:新娘在婚礼前太兴奋,整整一个星期都失眠。史莱姆点点头。
史莱姆就老老实实地让手下把交换条件锤子拿来了。索尔:哇咔咔咔咔咔咔,锤子,锤子!GO DIE!
巨人于是被灭了九族。
(扯淡结束)
旱灾发生的时候,人们就想不下雨的原因:巨人是不是又偷了索尔的锤子?
人们通过神话解释一年中四季更替的现象:冬天的来临是因为索尔的锤子被偷到了约腾海,春天时索尔就把锤子拿回来了。神话的作用是为人们不了解的事物寻求一个解释。但神话不止是个解释,人们会依照神话情节搬演一出戏剧,村里或许会有个男的扮成新娘,绑俩块石头在胸口,以便偷锤子,促使天下雨。世界各地都有许许多多把“季节的神话”编成戏剧来加快季节更替的例子。
古代北欧关于索尔与欧丁,芙瑞雅,芙瑞耶,霍德尔,波尔德和其他几个天神还有数不清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式的观念遍布全球,直到哲学家开始提出疑问为止。
世界上最早的哲学开始发展的时候,希腊人也有一套用来表达世界观的神话,这些神话数百年来世代流传。在公园前七百年左右,一大部分希腊神话被荷马和贺西欧德用文字记录下来。神话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之后就可以加以讨论了。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批评荷马的神话,说是里面的天神太像人了,一样的自大,狡诈。这是第一次有人说神话不过是人们的想象。赞诺芬尼司是其中的一位批评者,他指出人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天神,这些神们都由父母所生,都要吃饭要睡觉,但衣索比亚人觉得神是塌鼻子的黑人,史瑞斯人觉得神有金发碧眼。要是牛马猪会画画,也会把神画成牛马猪的样子。
这时,希腊人在希腊与意大利南部,小亚细亚等希腊殖民地建立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中,所有的活儿都让奴隶做,市民就有空喝喝茶啊聊聊天啊,搞搞政治弄弄文化。
城市环境不同之后,人的思考方式也不同了,任何人可以发言质疑社会的组成方式,提出哲学问题不再需要借助神话。
该现象称为“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解释——而不是超自然的。

2011/1/23

【楼主回来看看】发现回复多了好多T T有人看就好感动啊。当初做这个笔记也是在一个特殊的心境下
后续陆续放出……先是自然派哲学家开始,每次贴两篇多了大家也没耐心看吧应该。还有人回复的话我再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后面还有一些希腊文化和其他学派的介绍,我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把这个笔记做完


苏菲的世界 笔记三
4.自然派哲学家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心的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和变化。他们发现自然在不断的变化,他们发现属于物质的东西变为有生命的物体。他们相信这些变化来自某种基本物质,他们相信世上必定有某种东西,万物由此衍生,最终回归于此。他们想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法则,从神话外的观点了解发生的事,透过对大自然本身的研究来了解实际的变化过程。
于是哲学逐渐脱离了宗教的范畴。可以说自然派哲学家迈出了科学推理的第一步,成为了后来科学的先驱。根据仅存的丁点儿资料,我们可断定他们的课题与宇宙的基本组成物质与大自然的变化等问题有关。

米雷斯特的三位哲学家

泰利斯
泰利斯来自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米雷斯特,曾游历过埃及等国。据说他根据影子计算过金字塔高度,还在公元前五八五年时准确预测过日食的时间。他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此外,他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所谓的“神”并非荷马神话中的天神。

安纳克西曼德
他也住在米雷斯特。他认为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他并不像泰利斯一样世界是由一种物质造成的——形成万物的物质不一定是这些已经被创造出来的事物。这种基本物质不可能是像水这样平常的东西,而是某种无以名之的物质。

安纳西梅尼斯(约公元前五七〇~公元前五二六年)
他认为万物之源是空气或气体。他认为水是空气凝结后形成的,他还认为水再进一步受到挤压时,就会变成泥土。可能他注意到,下雨时水从空气中挤出来,冰雪融解时会有泥土沙石出现。并且他认为火是比较精纯的空气。因此,他主张空气是泥土,水,火的源头。他和泰利斯一样认为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必定是由一种基本物质造成的。

这三位米雷斯特的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

一种物质如何会突然变成另外一种东西?这个问题称为“变化的问题”。从公元前五〇〇年开始,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伊利亚的一群哲学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帕梅尼德斯。

帕梅尼德斯(约公园前五四〇~公元前四八〇年)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也是大多希腊人的观点。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也不会消失于无形。不过帕梅尼德斯的思想比其他大多数人更为深入。他认为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
虽然他体认到大自然恒常变迁的事实,透过感官察觉到事物的确会发生变化,但他无法将这个现象与他的理智思考画上等号。在依赖感官和依赖理智间他选择了理智。俗话说“眼见为实”,帕梅尼德斯却甚至在亲眼见到后仍不相信。他觉得感官造成了对世界的不正确认识,这种认识和理智不符。身为一个哲学家,他的使命就是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想”。
这种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被称为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者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的源泉。

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动的

赫拉克里特斯(约公元前五四〇~公元前四八〇)
他认为恒常变化,即流动事实上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赫拉克里特斯对于自己眼见的事物比帕梅尼德斯更有信心。“一个人不能两次经过同一条河”,当我第二次涉水,无论是我还是河都和之前不同了。他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而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好坏善恶间不间断的相互作用,世界将不复存在。
“神是白天也是黑夜,是冬天也是夏天,是战争也是和平,是饥饿也是饱足。”对赫拉克里特斯而言,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他常用logos(理性)这个希腊字来代替“神”一词。他相信,人类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理性不一定发达,但世上一定有种“普遍的理性”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普遍的理性”或“理性法则”每个人都具备,但大多数人还是依照个人的理性来生活。他瞧不起其他的人:“大多数人的意见像儿戏一般。” 赫拉克里特斯从大自然不断的变迁和对比中看出了一个“一致性”。他认为这是万物之源,并称之为“上帝”或者“理性”。

四种基本元素

赫拉克里特斯和帕梅尼德斯各自主张两点。

赫拉克里特斯:1.万物都会改变。(“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2.我们的感官认知是可靠的。
帕梅尼德斯:1.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2.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恩培窦可里斯
西西里的哲学家恩培窦可里斯认为他们两人各有一点是对的,也各有一点是错的。造成他们两人根本性差异的原因是他们都认定世间只有一种元素存在。果真如此的话,理性引导的事物与感官认知的事物将永远有无法跨越的鸿沟。恩培窦可里斯说,水永远不会变为鱼或者蝴蝶,纯粹的水一直都是纯粹的水,“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信任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大自然确实在变化。
恩培窦可里斯得到的结论是,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他相信自然由四种元素组成,他称之为四个“根”:土,气,火,水。他指出,大自然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这四种元素相互结合或分离的缘故。所有的事物只是四种元素混合的比例不同。当一株花或一只动物死亡的时候,四种元素再度分离,这是肉眼可见的变化。土,气,火,水却是永远不灭的,无论它们组成的是什么。不是万物都会改变,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有变化。世间的种种不过是四种元素的分和聚散罢了。
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元素聚合又分解?恩培窦可里斯的解释是自然界有两种力量:“爱”与“恨”。爱使事物聚合,恨使他们分离。他将“物质”与“力量”分开的方法直到今天还具有科学性。我们为什么能“看见”一株花?他认为,我们的眼睛也像其他事物一样由四种元素组成,我们眼中的土,气,火,水对应着环境中存在的四种元素。如果缺少任何一种,就无法看到自然中的所有事物了。

万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

安纳萨哥拉斯(公元前五〇〇~公元前四二八年)
安纳萨哥拉斯主张大自然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即使在最小的部分中也有其他每种事物的成分存在——就像人体中每一个细胞都含有完整的DNA。恩培窦可里斯认为“爱”是凝聚各种元素组成整体的力量。他也认为“秩序”是一种力量,可以创造动物和人,花与树等。他称这力量为“心灵”或“睿智”。
安纳萨哥拉斯对天文学很感兴趣,他研究一块陨石后相信天上所有的物体成分都与地球相同,还想到别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类。他指出月亮自己不会发光,它的光来自于地球。他还解释了日食的现象。

原子理论

德谟克里特斯(约公元前四六〇~公元前三七〇年)
德谟克里特斯来自爱琴海北部海岸一个叫阿布德拉的小镇。他同意前几位哲学家的看法,认为自然界的转变不是任何事物真的有所改变。他相信每一种事物都是由一些最小的单位组成,每一个最小的单位都是永恒不变的。这些最小单位被他称为原子。
原子(atom)这个字的本意是“不可分的”。他认为,证明分割事物有一个极限十分重要。如果每一个组成事物的单位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单位,大自然就开始像不断被稀释汤一样消失了。原子必须是永恒的,因为没有一件事物来自虚无。他同意帕梅尼德斯与伊利亚地区那些哲学家的看法,也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坚硬结实的,但并非完全一样。正因为原子形状各异,才可以组成在一起,成为各种不同的物体。一颗树或一只动物死亡并分解时,原子分散在空间中到处移动,用它们上的“钩”和“刺”组成新的事物。
在今天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被证明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德谟克里特斯没有现代的电子设备,他唯一的工具就是他的心灵。不过这也是他所接受的观点在经过他的理性思考之后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德谟克里特斯不相信有任何“力量”或“灵魂”介入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他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东西就只有原子和虚空。由于只相信物质的东西,他被称为唯物论者。根据他的说法,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物的发生都是相当机械化的,万物都遵从必要的“必然法则”。每一件事之所以发生都有一个自然的原因,这个原因本来就存在于事物的本身。用原子理论的解释,我们感官之所以有知觉的原因是原子在空间中移动,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的原子穿透了我们的眼睛。而灵魂,是由特别的“灵魂原子”组成。人死时灵魂原子四处飞散,然后可能成为另一个新灵魂的一部分。这表示人没有不朽的灵魂。

关于希腊的自然派哲学,暂时讨论到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为止。他赞成赫拉克利特斯的看法,认为各种物体不断地出现消失,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而在流动背后的某种永恒不变,不会流动的东西,德谟克里特斯称之为原子。

2011/1/25

苏菲的世界 笔记四
5.命运
过去,大自然的变化都是透过神话来解释的。而哲学家试图为这些现象寻求自然的解释。然而,其他方面的古老迷信也必须加以破除。希腊人在思考疾病与健康以及政治问题时非常相信宿命论——相信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命中注定的。宿命论的思想遍及全世界,很多现代人也这样想。无论是在古希腊或是其他地方,人们都相信他们可以借由神谕来得知自己的命运,即他们相信命运可以用某种方式预算出来,现代仍有许多人相信塔罗牌,看手相或者观察星座等方式可以预知未来。所有预言共同的特征是试图预测一些非常不可能预测的事情,它们所预测的是如此模糊以致于你很难去驳斥。

戴尔菲的神论
古希腊人相信人们可以通过著名的戴尔菲(Delphi)神论知道自己的命运。阿波罗是负责神论的神,他透过他的女祭司琵西雅发言。琵雅西坐在土地裂缝上的凳子上,裂缝里冒出的催眠般的蒸气使她进入恍惚的状态,从而成为阿波罗的代言人。
来到戴尔菲的人们通过祭司把他们的问题转交给琵西雅。琵西雅的回答往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祭司就加以解释。人们就这样以为得到了阿波罗智慧的恩赐,相信他无所不知,甚至可以预见未来。许多国家元首得到戴尔菲的神谕后才敢发动战争或者采取决定性的步骤。因此阿波罗的祭司有一部分外交家的功能,他们是熟悉人民与国家事务的顾问。
戴尔菲神庙的入口处上方有一行同样著名的铭文:“了解自己!”人类绝不可自以为不朽,同样也没有人可以逃避命运。希腊有许多叙述人们逃不过命运的捉弄的故事,久而久之这些故事被写成若干出悲剧,最有名的是关于伊迪帕斯国王的悲惨故事。

历史与医学
古希腊人相信命运不仅操纵个人的生活,还左右世界的历史,战争的结局可能因为诸神的介入而改变。就在希腊哲学家努力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求符合自然的解释时,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历史学家也开始为历史事件寻求合理的解释。他们不再认为战败的原因是神的报复。最著名的两位希腊历史学家是贺若多陀斯(公元前四八四~公元前四二四年)与修西德底斯(公元前四六〇~公元前四〇〇年)。
古希腊人相信疾病可能是神降的灾祸,向神献祭就可以使生病的人痊愈。在现代医学发达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疾病是由某些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英文influenza(流行性感冒)一词的实际意思是“受到星星的不良影响”。
在希腊哲学朝新方向迈进之际,希腊的医学也开始兴起。据说希腊医学的始祖是在寇斯岛诞生的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四六〇年)。根据希波克拉底派的医学传统,预防疾病最重要的是节制饮食起居,同时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健康是人的自然状态。人生病的原因是身体或心灵不平衡,使得大自然“出轨”所致。
现代的“医学伦理”概念都是希波克拉底提出来的。比如不能开麻醉药品的处方给健康人,保守职业秘密(不可以泄漏病人的病情)等。他要求他的学生宣读以下的誓言:

我将依照自身的能力与判断,采用对病人有利的疗法与处方,绝不施以有害或有毒之物。无论应何人之请,我也绝不给予致命药物或做此类之建议,也绝不协助妇女堕胎。进入病家访视时,我将以病人的福祉为念,不做任何贪渎害人之事,不受男女奴仆之引诱。我在执业时之所见所闻,凡不应泄漏者,我将严予保密。若我遵行此一誓言,不懈不怠,愿上苍使我乐享生命、精进医事并受世人敬重。若我违反誓言,愿我遭相反之命运。

2011/1/25

【喵】昨晚上去看了蝙蝠侠好兴奋哈两点才睡虽说人性思考什么的没有第二本那么多

苏菲的世界 笔记五
6.雅典的哲学
三位伟大的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自然派的哲学家被称为“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因为无论时间还是空间苏格拉底都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是第一个在雅典诞生的伟大哲学家,他和他的两位传人都在雅典生活工作。安纳萨哥拉斯曾经也在雅典住过一段时间,但后来由于他宣称太阳是块红热的石头而被驱逐出境。苏格拉底的遭遇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从苏格拉底之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哲学理论从自然派演变到苏格拉底学说的过程中,哲学课题的性质也有了改变。“诡辩学派”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的主流学派。
哲学史就像一出戏剧,此时舞台上的幕布就要升起了。

以人为中心
约公元前四五〇年左右起,雅典成为了希腊王国的文化中心。从此,哲学走向了一个新的方向。自然派哲学家关切的主题是自然世界的本质,这使他们在科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雅典的哲学家的兴趣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当时雅典正逐渐形成一个拥有人民议会与法庭等机构的民主制度。
民主运作的条件是人民必须接受足够的教育以参与民主的进程。当时雅典人认为最重要的事是精通演说术,用令人信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一群自称为Sophists(哲士,智者)的教师与哲学家从希腊各殖民地来到了雅典。Sophists原意指有智慧且博学的人,一般贬称为诡辩学家。这些四处游历而来的诡辩学家在雅典以教导市民为生。
诡辩学家与自然派哲学家一样批评传统的神话,但他们不屑于从事哲学性思考。虽然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像这样的看法被称为“怀疑论”。诡辩学家认为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所有的自然之谜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他们宁愿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
诡辩学家普罗塔哥拉斯(约公元前四八五~公元前四一〇年)说过:“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一件事情的对错是非,完全取决于它与人类需求的关系。他无法确定世上是否有神:“这个问题太复杂,而生命又太短促了。”因此他被称为“不可知论者”。
这批诡辩学家游历四方,见过不同的政治制度,传统规范,地方法律。这使得他们不禁质疑哪些事物是与生俱来,哪些事物又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就这样他们播下了雅典城邦内社会批判的种子。他们指出人的一些性格最主要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所致。他们宣称,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这种说法在雅典引起了激烈的争议。
相反的,苏格拉底试图证明此类的规范事实上不容置疑,且放诸四海皆准。
2011/1/26

苏菲的世界 笔记六
苏格拉底是谁?
苏格拉底(公元前四七〇~公元前三九九年)
苏格拉底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即使在当时,他也被视作谜样的人物。由于他的神秘难解模棱两可,许多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是他的传人。苏格拉底生于雅典,他的大半生都在与他遇见的人闲谈。“乡野的树木不能教我任何东西。”有时他会连续好几个小时站着思考,发呆。他长得很丑,肚大,眼凸,狮子鼻。据说他性情极为和蔼可亲,有人说他是古今无人能及之人。他因为他从事的哲学活动被判处死刑。
我们了解苏格拉底主要是透过柏拉图的著作。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后来也成为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撰写的几本《对话录》用类似戏剧对白的形式来讨论哲学,而苏格拉底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代言人。由于柏拉图在书中透过苏格拉底之口来阐扬自己的哲学,《对话录》中苏格拉底说的话不一定是他本人说的。因此区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学说并不容易。苏格拉底本人说过的话将永远是历史上的谜团,不过这并不重要。近两千五百年来真正启发西方思想家的实际是柏拉图所描绘的苏格拉底。

谈话的艺术
苏格拉底刚开始与人谈话时仿佛一无所知,他所做的只是提出问题,看起来并无意指导别人,更像是想从谈话者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在讨论过程中,他会设法让他的对手承认自己理论上的弱点,直到词穷时对方认清是非对错。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他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是为人接生。他的工作是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来自别人的教授。生小孩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同样,每个人只要运用本身的常识,搜寻自己的内心,运用内心的智慧,就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苏格拉底假装无知强迫他的谈话者运用自身的常识,这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他不断地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某些人觉得和他谈话就是当众出丑,成为众人的笑柄。于是那些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愈来愈把他视为眼中钉。“雅典就像一匹驽马,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它,让它具有活力的牛蝇。”
后来这只牛蝇就被拍死了。
2011/1/27

【快开学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文版出了好开心啊虽然暂时还没去买挺期待的【虽然家里各种书山都没啃。突然间这个暑假就过去了,这个夏天就过去了,好多计划都成了空中楼阁。有几句话一直是我的梗,哦人生是经不起几次别离的,哦来日方长

苏菲的世界 笔记七
神圣的声音
你以为苏格拉底像牛蝇一样地叮他的同胞是要折磨他们还是他吃得空啊?事实是他内心的某种声音让他非这样做不可。他总是说他的心中有“神明指引”。旁人看来,他的死是他自找的。公元前三九九年时,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在五百名陪审团员的投票下以微弱的票数差被定罪。他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他也可以同意离开雅典,他可以免于一死。但如果这样做,他就不是苏格拉底了。
他向陪审团保证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国家的福祉,不肯妥协,没有半步的退让,甚至可以说他面对陪审团时咄咄逼人。苏格拉底重视他的良心与真理更甚于生命——于是他当着友人的面喝下了毒药。他觉得,只有死才能完成他的使命。他的从容吸引了众多的门徒,无论生前还是死后。这是苏格拉底个人勇气的胜利。

雅典的小丑
苏格拉底的哲学课题
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苏格拉底与诡辩学家们生在同一时代,他们都关心个人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对于大自然的力量不是很感兴趣。苏格拉底与诡辩学派的不同点是他不认为自己是个智者,他也不为赚钱而教书。他称自己为philo-sopher,一个爱好智慧的人。这成为此后“哲学家”的定义。
“智者”与“哲学家”有什么差异?所谓“智者”,也就是诡辩学家教人道理,收取学费,他们所说的道理多少有些吹毛求疵的感觉。自以为无所不知,实际上一无所知,有了丁点儿知识就得以满足而夸夸其谈。而哲学家知道自己知道的十分有限,因此不断追求真理,并对自己的贫乏感到懊恼。“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很难得会有人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句看来平淡的话实际上是具有危险性,爆炸性的。就像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一样:“他什么衣服都没穿啊!”苏格拉底的勇敢就在于他敢于告诉我们人类所知的是多么有限。人类面对未解之谜,要么自欺欺人假装拥有所有的知识,要么视而不见不去理会。左边是红牌,右边是黑牌,但苏格拉底不是红心不是黑桃,不是方块不是草花。他是那个小丑。因此他成为了哲学家。
据说戴尔菲的神谕说,在所有凡人中,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苏格拉底知道后大为震惊。(他一定曾经放声大笑)他直接去找雅典城里公认的聪明绝顶的人问问题,但这个人也无法给他满意的答复。神谕是对的。
苏格拉底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坚信人的理性是人类知识的基础。

正确的见解导致正确的行动
“知善者必能行善。”他的意思是,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犯错的原因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这是人为什么要不断学习的原因。苏格拉底想为是非对错找一个普适的定义。他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是诡辩学家所认为的存在于社会中。简单来说,人若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会不快乐。如果你一直做自己深知不对的事,你会快乐吗?明辨是非者不会作恶。

雅典
高城(Acropolis)
Acropolis原意是城堡,山城。自石器时代以来这儿就有人居住,因为它地势高容易防守。从高城俯瞰可以清楚看到地中海的一个港口。古代雅典人将高城当作城堡和神庙。公元前四世纪前叶,雅典人对波斯人发动一场惨烈的战争。公元前四八〇年,波斯国王齐尔克西率兵掠夺了雅典城,高城所有历史悠久的木制建筑全被焚毁。一年后,波斯人战败,雅典的黄金时代由此开始。雅典人重建高城,规模更大气势更宏伟,且完全作为神庙使用。这时,苏格拉底穿梭在大街小巷和广场上,与雅典人民谈话。

巴特农神庙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神庙。巴特农的意思是“处女之地”,它为崇奉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而建。这座宏伟的大理石建筑看不到一条直线,四面墙壁都稍有弧度,让硕大的神庙给人轻巧之感。神殿所有的柱子都稍向内弯,如果向上延伸就会形成一座一千五百米高的金字塔。神殿内只有一尊十二米高的雅典娜雕像。建造神殿所用的白色大理石从十六公里外的一座山上运来,当年上面还有五彩的图画。

酒神剧院
它或许是欧洲最古老的剧院。在苏格拉底时代,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与欧里庇得斯等希腊剧作家的伟大悲剧就在这儿上演。伊迪帕斯国王的悲剧最先就是在这儿上演。这儿也演喜剧。当时最知名的喜剧作家叫阿里斯多芬,他写过一出恶毒的喜剧把苏格拉底描写成雅典的一个丑角。剧院正后方被演员用作背景,名为skēnē,英文scene由这个词衍生。英文theater也源自希腊文,原意是“看”。

高等法院
雅典人审判杀人犯之处。几百年后,使徒保罗站在这里对雅典人宣扬基督耶稣的教诲。

市区广场
如今只剩下供奉铁匠与金属工人之神贺斯托斯的大神庙和几块大理石。如今的废墟,曾经四周环绕的都是壮丽的神殿,法院和其他政府机构,商店,音乐厅,还有一个大型体育场。在广场这个环绕的中心,朴实,宽阔而开放,整个欧洲的文明都于此扎下根基。今天我们所谈论的政治与民主,经济与历史,生物与物理,数学与逻辑,神学与哲学,伦理学与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概念与系统等等字眼,都是最先由一小群以这个广场为日常生活中心的人发明的。
2011/1/28

苏菲的世界 笔记八
柏拉图学院
柏拉图(公元前四二七~公元前三四七年)
苏格拉底服毒而死时柏拉图二十九岁。他当时受教于苏格拉底门下已有一段时间,见到雅典人民居然判处他们当中最高贵的人死刑,内心极其震动并影响了他后来的哲学生涯。他成为哲学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苏格拉底对陪审团的陈情内容出版成《自辩》一书。对柏拉图而言,苏格拉底的死证明了当今社会与理想社会之间的冲突。
柏拉图在距雅典不远的树林里创立了一个哲学学校,以传奇中的希腊英雄阿卡戴慕士为名。因此这个学校被称为Academy(学园,学院)。柏拉图学院中教授的科目有哲学,数学和体育,不过是以活泼的对话方式上课。柏拉图的重要著作因柏拉图学院得以留存。

永远的真善美
柏拉图关心的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苏格拉底和诡辩学派也关心这个问题,但他们的注意力从自然哲学的问题转到人与社会的问题。诡辩学家认为每个城邦每个世代的是非观念各不相同,因此是非观念是“流动”的。而苏格拉底认为世间有永恒而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运用常识就可以悟出这些不变的标准——人类的理智是永远不变的。柏拉图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对他而言,这是一体的两面。他试图掌握有关个人永恒不变的真理。世间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是他们总是试图避开世俗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理型的世界
恩培窦可里斯和德谟克里特斯都提醒世人:尽管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动”的,但世间仍有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四根,原子)。柏拉图同意这点但他的方式不同。他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间的物质都会分解。物质会受时间的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所有的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让你认得这是马。但个体的马是“流动”的,它会生老病死。但马的“形式”是永恒不变的。对柏拉图而言,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自然派哲学家指出,在大自然的各种变化中有一些永恒不变的最小单位是不会分解的。但是为什么这些最小单位会组成特定的事物?为什么同种生物具有这么大的相似性?柏拉图的看法是,存在一个绝对完美的“模子”,而事物是照着这个“模子”产生的副本,副本没有一个是完美的所以会有差异。他看到所有自然现象是如此的类似,他认为事物的“背后”有一些特定的“形式”,他称这些“形式”为“理型”。柏拉图的结论是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的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观点被称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真正的知识
哲学家努力掌握一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因为这能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具有持久的价值。柏拉图认为我们在自然界看到的一切具体事物都是易逝的,没有一件感官世界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每个人,每只动物迟早会死,死后腐烂分解,即使是大理石也会风化。因此,我们对于感官世界的具体事物不可能会有真正的认识,只能有意见或看法。我们能真正认识的,只有那些可以运用理智来了解的事物。
一个人见到了很多的“副本”之后,他就可以非常确定这些副本的模子是怎么样的,即使这些副本略有差异。虽然没有亲眼见过那个模子,但可以猜到。我们不一定信任自己的感官所察知的事物,但却能信赖理智告诉我们的事物。理智是人人相同的。八乘三等于二十四是大多数人会得到的结果,这是理智的作用,它与想法或者感觉相反。理智只能表达永恒不变宇宙共通的事物。因此可以说理智是永恒不变,宇宙共通的。
柏拉图觉得数学十分迷人,因为数学的状态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人真正可以了解的状态。一个圆形的松果可能稍稍有点扁,但一个圆的内角和一定是三百六十度。理想的圆形也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我们可以清楚地想象出来。
我们对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但能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所理解的事物。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一百八十度(平面中)。即使感官世界所有的马都瘸了,“理型”的马还是四肢健全的。
2011/1/29

苏菲的世界 笔记九
不朽的灵魂
柏拉图认为实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感官世界和理型世界。我们用并不精确的五官粗略认识到感官世界。它里面的事物生生灭灭,没有什么是不变的。理型的世界可以用理性来认识。它无法被感官感知,但理型是永远不变的。
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是具有双重性质的动物。人的身体属于感官世界,会迈向消亡。人的感官都以身体为基础,因此是不可靠的。但人同时拥有一个不朽的灵魂,它是理性的天下。灵魂不属于物质,因此可以探索理型的世界。灵魂栖居在躯体内之前,原本就已存在。然而一旦灵魂在某一具躯体内醒来,它便忘了所有的完美的理型。当人类发现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形式时,某些模糊的回忆便开始扰动他的灵魂,涌起一股回到它本来领域的渴望。这种渴望称之为eros,“爱”。灵魂体验到一种“回归本源的欲望”。从此以后,肉体和整个感官世界对于它都是不完美且微不足道的。灵魂渴望乘着爱的翅膀回家,回到理型的世界,它渴望挣脱肉体的枷锁。
柏拉图所描述的是理想中的生命历程,并非所有的人都会释放自己的灵魂,让它踏上回到理型世界的旅程。大多数人都局限于感官世界。而他所描述的是哲学家面对事物的方式,他的哲学是对哲学性做法的一种描述。他相信自然界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型的影子。大多数人活在影子间就心满意足,他们不去思考是什么投射出了影子,觉得世间只有影子,甚至不曾认清世间万物只是影子。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灵魂不朽的物质从不在意。

走出黑暗的洞穴
一群人住在地下的洞穴里,背对着洞口,面对着石壁。洞穴里有火把,石壁上映着外面事物的影子,明明灭灭。他们自出生以来就这样面对着石壁坐着,以为世间唯一存在的只有影子。但有一个人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影子,他转过了身——强烈的火光照得他睁不开眼睛,他被外界鲜明的形象所震惊。他爬出山洞生平第一次见到明丽的色彩和清楚的形体,深受万物之美的感动。他看到了真正的动物与花朵,而不是那些影子。他继续问自己这些动物和花朵从何而来,然后他看见空中的太阳,悟出那是生命的源头,就仿佛火光造就了影子。这个人原本可以奔出洞穴为他新获的自由雀跃,但他想起留在洞中的人,回去试图说服其他人石壁上的不过是真实事物闪烁的影子罢了。没有人相信他,他们说除了影子世间没有其他的事物。最后他们觉得这个人真他妈烦,就把他杀了。
柏拉图借着这个洞穴的故事想说,黑暗洞穴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就像是自然世界的形式和理型世界的关系。并不是自然世界黑暗无趣,而是对比之下理型世界过于鲜明清楚。照片里的漂亮姑娘再漂亮,它也不过是张照片而已。

哲学之国
洞穴故事记载在柏拉图的对话录《理想国》(The Republic)里。他在书中描述了虚构的“理想国”的面貌。他认为理想国应该由哲学家治理,并用人体构造来解释这个概念。
人体由三部分构成:头,胸,腹。人的灵魂与之对应三种能力:理性,意志,欲望。能力各自有其理想,即“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气,欲望加以自制。人体三部分协调运作个人才能达到“美德”的境界。在学校的儿童首先学习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培养勇气,最后运用理性达到智慧。
国家应像人体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统治者,战士,工匠。他参考希腊医学的说法,一个健康的人懂得平衡和节制,一个理想的国家中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在整个国家中扮演的角色。柏拉图的哲学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政治哲学也是如此。人体由头部掌管,国家由理性统治,社会由哲学家治理。
身体  灵魂  美德  国家
头部  理性  智慧  统治者
胸部  意志  勇气  战士
腹部  欲望  自制  工匠
柏拉图的理想国有点类似印度的阶级世袭制度,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来满足社会需求。但在柏拉图生出来以前印度社会就已经分成三个阶级了。理想国在现代可以算是极权国家。理想国中的统治者和战士不能享受家庭生活,不能拥有私人财产。养育孩童责任如此重大的事不可由个人从事,必须由政府负责。柏拉图是第一位主张成立公立育儿所和推展全时教育的哲学家。柏拉图肯定女性的理性思考能力,将女性放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认为女性也能治国。他在《飨宴》对话录中指出,苏格拉底的一部分哲学见解得自一个叫黛娥缇玛的女祭司。
遭遇了若干次重大的政治挫败后,柏拉图撰写了对话录《律法》。他在书中描述了“宪法国家”,认为这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国家。在上位者可以拥有个人财产和家庭生活,妇女自由较受限制。但他仍认为国家有训练和教育女性国民的必要。
柏拉图这些令人惊异的理论在两千多年来不断受人评议和批评。第一个讨论批评他的人是柏拉图学院里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雅典第三位大哲学家。
2011/1/30

苏菲的世界 笔记十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三八四~公元前三二二年)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马其顿,在柏拉图六十一岁时来到柏拉图学院进修了二十年。受他作为医生和科学家的父亲影响,他对研究大自然很感兴趣。他是希腊的最后一位大哲学家和欧洲的第一位大生物学家。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有很大的不同。柏拉图太过沉迷于他那些永恒的理型,很少注意自然界的变化。夸张地说,柏拉图无视感官世界的存在,无视我们在周遭所见的一切事物,完完全全运用他的理性。柏拉图同时是一位诗人和神话学家。亚里士多德则只对大自然的变化与循环感兴趣,倾全力研究自然界的生物,运用理性的同时运用他的感官。亚里士多德的文章朴实精致,如同百科全书,大多作品都是他进行实地研究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写了一百七十本书,其中的四十七本保存至今,且大都不完整,大部分是演讲的笔记。当时,哲学仍主要是一种口头的活动。亚里士多德不仅创造了许多现代科学家使用的词汇,还发明了各种科学并加以分类,创立了逻辑学。他驳斥柏拉图的理型论,总结前人的理论创立了他自己的自然哲学。

没有天生的概念
柏拉图想在变化无常的事物中找出永恒与不变之物,因此他发现了比感官世界层次更高的完美理型,进一步认为理型比所有的自然现象真实。世间先有马的理型,再有感官世界所有的马。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弄反了。他认同柏拉图的说法,一匹特定的马是“流动”的,没有马可以长生不死,而马的形式是永恒不变的。但他认为马的理型是人看到若干匹马之后形成的概念,理型或形式本身是不存在的。马的理型或形式就是马的特征,它定义的是马的种类。亚里士多德不相信自然界之外存在着理型,他认为理型存在于事物中,而所谓的理型就是这些事物的特征。因此他不赞成柏拉图主张的马的理型比马先有的说法。他说马的形式存在于每一匹马身上,这是马之所以为马的特色。真正的马和马的形式就像身体和灵魂一样不可分割。这是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理型论的主要观点。

柏拉图: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理性来思索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来察觉的事物。
柏:我们所看见的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只是更高层次的概念世界(及灵魂)中事物的影子。
亚: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自然就是真实的世界。柏拉图把人类的想象和真实世界混淆不清。
柏:不先存在于理型世界中的事物就不可能出现在自然界中。
亚:我们对于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不可能有意识。柏拉图的主张会使事物的数目倍增,马的理型又从何而来?会不会存在理型的理型?
亚:我们的所有的想法透过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通过天生的理性组织所有的感官印象,加以整理分类,形成各种概念。理性是天生的,但在感官经验到各种事物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因此人并没有天生的“观念”。
2011/2/1


评分

参与人数 1宅币 +20 贡献 +2 元气(技能点) +1 收起 理由
媚_者无疆 + 20 + 2 + 1 o(* ̄▽ ̄*)ブ 发糖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8

主题

2042

好友

10万

积分

懒人

积分
104579
发表于 2012-8-23 19: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3*哲♂学啊  【y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4

好友

4398

积分

序章

积分
439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9: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主题

28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0671
发表于 2012-8-23 1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看这本书的时候被柏拉图的外貌形容深深震撼了以至于到现在都还历历在目……
然后等看完柏拉图的章节之后……就没有然后了【爆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主题

56

好友

6992

积分

懒人

积分
6992
发表于 2012-8-24 1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苏菲这个名字~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主题

36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7489
发表于 2012-8-24 13: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喜欢里面介绍的休谟的哲学~感觉很有意思啊~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29

好友

8559

积分

序章

积分
8559
发表于 2012-8-24 15: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27

主题

147

好友

8万

积分

第四章

Forsaken

积分
81182
发表于 2012-8-24 15: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下了还没读……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

主题

16

好友

1477

积分

吃货

积分
1477
发表于 2012-8-24 22: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本書我買到的版本翻譯太坑了。。專有名詞還有人名什麽的和平常聽到的不一樣。。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主题

132

好友

3万

积分

The Thinker

喵呜喵呜汪!

积分
37066
发表于 2012-8-25 01: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真心不怎么样……周围没有一个人推荐我去看……所以我就不好意思去看了……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8

好友

1616

积分

Continue

积分
1616
发表于 2012-8-25 20: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菲这本书是我初一的时候看的 那时候被开篇的“你是谁”给震了下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主题

115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7624
发表于 2012-8-25 21: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今天和同学出去买书...那啥白夜行 告白什么的我才不会告诉你呢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38

好友

1万

积分

第一章

积分
17533
发表于 2012-8-25 23: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奖励了这本书以后就不怎么敢看
听说都是哲学啊什么的我估计也接受不了。
现在看了这笔记以后觉得挺好看的~
我马上去看看!
@26*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33

好友

3736

积分

序章

积分
3736
发表于 2012-8-26 00: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 ⊙o⊙ )哇。。。。。。。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56

好友

4520

积分

序章

积分
4520
发表于 2012-8-26 20: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随便告诉你当初看了第一章的哲学后以后遇到讲哲学的都跳过把整个故事看了一遍吗
签名被小宅喵吞掉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技术宅(基宅) ( 粤ICP备18082987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746号 )

GMT+8, 2024-6-2 12:49 , Processed in 0.508046 second(s), 46 queries , Redis On.

Copyright © 2018 技术宅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