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侠的小蛮腰 发表于 2013-6-20 22:48:43

【详细注解】B级片、高清/全高清以及为什么高清占用空间大

本帖最后由 戴蒙先生 于 2018-7-13 21:29 编辑

第一页:什么是高清和全高清
第二页:为什么高清占用空间大
第三页:什么是B级片

【什么是高清和全高清】
原帖最后由 @SnSKinzu于 2011-11-8 15:57 编辑

高清命名的原则与术语解释
  当前的高清资源发布一般按照以下命名规则:影片名称(中文+英文).来源.压缩或处理方式.分辨率.视频编码.音轨格式——制作小组或字幕组名称@发布网站。由于命名中各规格之间都是以点分隔符(小数点)隔开的,因此像H.264往往直接简写成H264或x264,以免影响阅读。那么从这些命名规则中我们能读出些什么信息呢?
  Blu-ray和HD DVD
  Blu-ray即我们耳熟能详的“蓝光”光盘,简称BD。其实,从技术上来看,BD和HD DVD都采用了波长为405nm的蓝色激光作为读写源,是不是都应该称为“蓝光”呢?呵呵,至于为什么一个叫HD DVD一个叫蓝光,还是留给你去Google去吧。
  处理方式:HD Remux、HDRe、HDRip(BD类似)
  HD Remux,简称为Remux,通常是指将BD或HD DVD影碟中的视频与音频内容以无损的方式提取出来并封装到特定格式(通常为TS)的文件里面的处理方法。它没有经过任何方式的重编码,视频和音频方面讲究“原汁原味。不过Remux电影会没有原盘中的播放菜单和*絮,而且,电影容量很大,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需要较长的下载时间。
  HDre是为了在容量、画质和音质上取得较好的平衡,将高清视频流进行重编码的处理方式。它不对音频流进行重编码,因此能保持不错的音质表现。HDre处理的电影最起码能达到720p以上级别的分辨率,因此也隶属于高清影片行列。
  HDRip对视频流和音频流均进行了重编码,体积进一步缩小,画质表现稍逊于720p,优于DVDRip,而且体积也接近于后者。一部完整的HDRip电影一般只占用2GB至4GB存储空间,便于影音发烧友之间的交流。当然了,由于画质比720p要差一点,HDRip通常被划分为“标清”的行列。

  常见分辨率:720p、1080i、1080p、a1080、a720、816p
  前三个是用于标识高清影片分辨率的关键指标。其中,数字后跟随的i和p分别是Interlace scan(隔行扫描)和Progressive scan(逐行扫描)的缩写,而数字反映的是高清影片的垂直分辨率。像720p就是指1280*720逐行扫描,1080i就是1920*1080隔行扫描,这是一种将信号源的水平分辨率按照约定俗成的方法进行缩略的命名规则。达到720p以上的分辨率,是高清信号源的准入门槛,720p标准也被称为HD标准,而1080i/1080p被称为Full HD(全高清)标准。
  部分影片的分辨率为a720和a1080,是采用了变形技术以获得更高的画质。a1080一般包括1440*1080和1280*1080两种规格,纵向分辨率都达到了1080p的标准,通过播放时的横向扩展,实现接近Full HD的清晰度。a720一般采用960*720的规格,也有更低到852*720的。而816p并不是一种标准的分辨率,它是在做重编码的时候,为了有效的利用,缩减容量,利用AVS软件将上下黑边裁掉。如1920*1080分辨率的电影比例为1.78:1,实际内容则为2.35:1的宽银幕,在去除黑边后则为1980*816。也可以采用变形技术将横向像素减少到1440,最后成了1440*816。
  视频编码:H.264、VC-1、MPEG-2、X264
  目前,在BD和HD DVD上得到广泛应用的高清视频编码格式主要有H.264、VC-1和MPEG-2这三种,从压缩率和对硬件性能要求来排序的话,H.264>VC-1>MPEG-2,而画质表现并不绝对,总体来说VC-1比较不错。H.264是由ITU-T(国际电信联盟)和ISO/IEC MPEG共同开发的,通常也被称为AVC。现在还有一种叫X264的格式,其实是H.264的变种,它提供了免费、开源的编码器,常见于HDre和HDRip格式。简单地说,H.264就是一个标准,而X264是执行这个标准的一个具体产品。VC-1是由微软主导的一个编码格式,在硬件性能需求和视频体积上做到了较好的平衡,而MPEG-2由于技术基础较为成熟,在早期高清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很广。
  音轨格式:DD5.1、DD Plus、Dolby TrueHD、DTS、DTS HD、LPCM
  DD5.1:即传统的Dolby DIGItal 5.1(杜比数字5.1,AC-3),它能够提供入门级的立体一线多声道的体验。DD5.1的压缩率相当高,编码率较低(最高只有640Kbps),在发烧级的高清音频应用中难免捉襟见肘。占用空间小,便于网络传输是DD5.1音轨的两大优点。
  DTS:DTS是“Digital Theatre SySTem”的缩写,属于有损压缩技术。与DD5.1相比,DTS的编码率在1.5Mbps以上,能够实现更好音频回放效果。
  DD Plus:Dolby Digital Plus,也可以写成“DD+”,它是目前高清应用中常见的音频技术,它具有7.1或以上数量的声道,编码率范围较广,最高可达6Mbps。DD Plus可以做到音质和容量兼顾,已经得到了高清业界的广泛认可,适用于广播级别的高清应用领域。
  Dolby TrueHD:它采用了100%无损压缩编码方式,最高支持18Mbps的编码率和八个24bit/96kHz全频带声道。由于编码率较高, Dolby TrueHD音轨占用的存储空间,对传输带宽的要求也是相当惊人的,难以应用于广播系统当中。
  DTS-HD:DTS-HD技术以7.1声道为起点,最高可以支持32声道的环绕声回放,采样率从8kHz到192kHz,编码率可达1.5Mbps。DTS HD是Dolby TrueHD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高清影音市场拥有较好的前景。
  LPCM:LPCM是线性脉冲编码调制(Linear 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缩写,是一种以连续线性取样方式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音频技术。LPCM音频不经任何压缩,它在保证良好音质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数据量。
  封装格式:TS AVI MKV WMV
  我们通常将以上这四个术语理解成高清视频文件的扩展名,但更准确地说,这应该是高清视频最常见的四种封装格式。从理论上说,封装格式与视频的编码格式以及音频格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现在,TS格式已经成为了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封装格式,在“Remux”片源里经常看到它的身影。而且,一些比较高端的音频技术,如DTS-HD,只能以TS的格式封装起来。至于AVI,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封装格式,但属于较为落后的规格,对新兴视频编码的兼容性较差。MKV和WMV的片源也比较丰富,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如TS格式,而且,PowerDVD并不支持MKV的封装格式。
  
高清电视
  高清电视,又叫“HDTV”,是由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格式。一般所说的高清,代指最多的就是高清电视了。电视的清晰度,是以水平扫描线数作为计量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电视扫描格式:
  D1为480i格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525条垂直扫描线,4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 或16:9,隔行/60Hz,行频为15.25KHz。
  D2为480P格式,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525条垂直扫描线,4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 或 16:9,分辨率为640×480,逐行/60Hz,行频为31.5KHz。
  D3为1080i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隔行/60Hz,行频为33.75KHz。
  D4为 72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750条垂直扫描线,72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60Hz,行频为45KHz。
  D5为108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逐行扫描,专业格式。
  此外还有576i,是标准的PAL电视显示模式,625条垂直扫描线,576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或16:9,隔行/50Hz,记为576i或625i。
  高清电视,就是指支持1080i、720P和1080P的电视标准。现在的大屏幕液晶电视机,一般都支持1080i和720P,而一些俗称的“全高清”(Full HD),则是指支持1080P输出的电视机。目前的高清电视数字信号,最高支持720P。另外,同时支持HD Video、HDCP、HDMI、Dolby四项指标的显卡,可称为Full HD显卡。
编辑本段高清设备  目前大多数的背投、液晶、等离子等显示设备却不一定能够达到信号源的分辨率,也即是说,显示设备无法把信号源的优势发挥出来。调查显示,能完美表现HDTV的显示设备是投影机,玩家最希望得到的播放设备也是投影机。投影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大屏幕,可以轻易达到100英寸以上,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目前多数视频投影机只支持720p和1080i的分辨率格式,而少数可支持1080p分辨率格式。但是即使是720p的投影画面,其清晰度也比DVD高出很多,目前的DVD只提供了480i或480p的格式输出。
  作为传统显示设备中的电视机最大尺寸也在50英寸左右,画面的宽高比都是默认的4:3,而且雪花、闪烁也经常出现,实在满足不了人们对大屏幕显示的需求。虽然后来出现了支持16:9和4:3两种模式的大屏幕电视,如等离子电视、背投电视、液晶电视等等,但它们也难以突破100英寸的极限,相对于投影机的100~300英寸就不得不汗颜了。而且传统的电视机也存在体积过大、太过笨重、无法轻易移动、散热量大、镜面容易被划花、镜面反射干扰观看,而且价钱也相当昂贵等。
  而相比之下,投影作为新一代的显示设备,在我国教育及商务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应用,并在家用市场显出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其优势在于:高画质,投影机已经能够输出1080i、720p或更高的信号格式,并且能够往下兼容不同的信号;大画面显示,投影机可以轻易实现100英寸以上的大画面显示;并且有一个任何电视机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可以随意调节投影画面的大小,并且可以任意移动使用。因此,HDTV与投影机的联姻是势不可挡的。
编辑本段高清格式,高清影碟  由于高清视频数据传输量巨大,所以需要有新的压缩算法。现在的高清音频格式有:DTS、Dolby Digital、Dolby TrueHD、LPCM等。视频格式,主要有:H.264、WMA-HD、MPEG2-TS、AVC、MPEG4和VC-1等。其中,H.264格式目前最为流行。所以,再购买高清碟机或者显卡的时候,一定搞清楚,设备是否支持H.264。比如Nvidia的8400G显卡就不支持H.264,而8400GS则支持。ATI从HD 2000系列开始除了HD 2900XT之外的独立显卡全部支持对H.264和VC-1编码高清电影的硬件解码。
  传统DVD光碟提供的480线画质再也不能满足大家的日常需求,因而全新标准、超大容量的光碟格式便浮出水面。它们就是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的HD DVD以及蓝光光碟。也由于新标准、新规格的出现,使得单张光盘能存储的数据量得到翻倍式的增长,使得HD DVD和蓝光光碟的影碟能够高达1080线(1080i和1080p)规格的视频输出。下面就让我们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新规格高清光碟的相关参数:
  HD DVD
  HD-DVD规格主要卖点是HD-DVD与标准DVD共享部分构造设计,DVD制造商并不要为规格升级,再投入庞大资金,更新生产设备。Blu-ray制造商就一定要为新规格的生产,添购全新的生产设备。目前,由于东芝公司宣布停止生产HD DVD和相关设备,宣告了此标准的破产。
  蓝光光碟
  蓝光光碟缩写为BD。采用了一种新的高密度物理格式使得每层能够存储23-27G的数据量,双层蓝光光碟容量可达50G。蓝光技术可以录制2小时的数字高清视频或者超过13小时的标准电视广播节目(相当于家用录像系统VHS的质量,数据流约3.8Mbps) 。
  在蓝光DVD与HD-DVD的激烈竞争下,最终以HD-DVD落败而告终,蓝光DVD成为下一代DVD标准和高清载体。
编辑本段高清多媒体接口  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已经成为高清电视(HDTV)和众多的为HDTV提供内容的多媒体源设备之间的标准接口。并且随着高清时代的来临,近些年在电脑显示器中也得以大量使用,如国内外一线显示器品牌中,华硕、三星、LG就将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应用到了最新的产品当中。随着新系统中采用HDMI 1.3标准,利用更丰富的高分辨率视频数据来实现更明快清晰的图像成为可能。HDMI规范包括用于生动逼真的彩色的深彩色增强功能,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改进,包括更好的唇同步,支持无损的HD音频格式,“xvYCC”扩展色域,以及一个新兴的小型连接器。 深彩色系统将提供更逼真生动的电视体验,支持10-、12-、16比特的色深(RGB或YCbCr),能够提供更生动的彩色图像,消除了目前高对比度显示的带状干扰。深彩色通过提供更好的最暗黑和最亮白之间的灰影(shades of grey),改进了增强型对比度显示的质量,从而产生更平滑的彩色图像。 新规范还支持“xvYCC”彩色标准,从而大大扩展了目前的HDTV标准中的色域,导致更精准的彩色再现,并能显示人眼睛可以看到的任何色彩。

高清片源获得
  网上高清电影资源,一个普通时长720P的高清电影,大小在4G左右,1080P的多在15~30G(当然,也有40GB,甚至更大的电影),对大多数网友来说下载较困难,由于高清资源体积非常大,导致种子的有效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很多网站只是空有链接而没有种子,下载时可挑选近期更新的影片。目前最著名的要数HDC 、思路、CHD了,还有非论坛的高清影视下载网,有一些资源是收费的,高清电影以720P(分辨率达到1280*720)为开端,蓝光为顶级格式!
  除了传统的拷贝电影、电脑下载等,高清片源还可以通过新产品高清片源服务器来进行自动下载获得。
编辑本段高清视频的硬件支持  所谓的高清电影,就是指以高清视频格式制作的全高清视频文件,分辨率一般是1920*1080,有些由于片源的问题,也有1920*800分辨率的。比如蓝光DVD的视频文件,就是以h.264或者vc1编码压缩的。现在的高清视频播放,可以用PC,也可以使用高清播放器等。现在的PC的主流配置完全能够胜任蓝光原盘的播放了。通常情况下,一台播放高清视频的电脑,最好是配备内置了硬件高清解码功能的显卡,或者比较好的双核CPU。一般情况下,就算笔记本也能轻松播放蓝光原盘。推荐的播放器有免费软件mpc-hc、KMPlayer、POTplayer等与商业软件Windvd、TotalMedia Theatre、powerdvd等。高清播放器对于码率不是特别HENTAI的文件也是可以流畅播放的。一般蓝光原盘的码率在20-40Mbps之间。蓝光演示碟的稍高。现在最HENTAI的文件应该是鸭子飞了2160P,峰值码率超过300Mbps,就算是i7 920处理器也无法胜任,必须有非常强大的显卡支持。

高清视频的解码和播放软件
  商业软件
  1.CyberLink PowerDVD 台湾讯连科技所开发的高品质的影音光碟播放程序,能让您的多媒体个人电脑具备播放高品质电影或进行卡拉OK欢唱的功能。能提供高解析度的 MPEG-2 视讯及细腻的 AC-3 环绕音效与Video CD的播放功能,也具有影像截取的功能,软件支持多国语言、包括中文。
      最新版PowerDVD 10是一套全能影音播放软件,能让您的电影播放体验全面升级至立体3D及HD高清!不仅可播放蓝光Blu-ray 3D电影,DVD电影、以及音乐,并全面支持播放各种影片格式。通过全新的TrueTheater 3D成像技术,能将原本2D平面DVD电影,即时转换成最受注目的3D立体电影!此外,PowerDVD 10内置的TrueTheater HD 画质提升技术,能将一般画质DVD电影及影片档,提升至接近HD高清,让影片画面更锐利、画质更清晰。当然,您还能尽情享受TrueTheater Surround功能提供的多声道剧院级环场音效!
  PowerDVD 10 3D 极致版,是功能最完整得把的版本。
  2.ArcSoft TotalMedia Theatre
  ArcSoft TotalMedia Theatre——使用了许多炫酷的功能和选项提高影片效果,这是普通DVD播放器无法比拟的。它时尚而简约的界面非常适合初学者;强大又齐全的功能又能满足视频发烧友的需求。除了爆米花以外,ArcSoft TotalMedia Theatre都为您考虑周全了。( ArcSoft TotalMedia Theatre之前命名为ArcSoft Digital Theatre)。
  Platinum
最新版本TotalMedia Theatre 3 全新的节能界面、易于使用的功能,以及业界领先的播放技术,即使是最挑剔的用户也会感到满意。ArcSoft TotalMedia Theatre 3将在PC上为您带来前所未有的终极高清视听享受!
  全能播放器,包括播放蓝光
  除了可以播放正版和自制DVD影片,TotalMedia Theatre还可以播放蓝光光盘光盘、AVCHD、CD、VCD以及各种多媒体文件,包括了QuickTime、RealPlayer、DVD-Ms、WMV HD和H.264 HD视频。
  TotalMedia Theatre 3 Platinum版是功能最完整的版本。
  3.Corel Windvd, 原Windvd是InterVideo 公司的一款DVD光盘播放软件,当年曾与cyberlink 的powerdvd系列雄霸电脑DVD播放软件市场,后被Corel科立尔数码科技公司收在旗下,HD DVD与BD刚刚出现的时候因windvd播放器可能泄露加密的Title Key与CPS Unit Key,而一蹶不振,windvd 8与windvd 9两个大版本号的产品几乎在市场上没有任何作为。就在最近几天Corel推出了windvd的最新版本windvd 2010,再次向Powerdvd 与TotalMedia.Theatre.Platinum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WinDVD 是实现高质量视讯播放效果的最佳 DVD 播放器软件,可提供更加栩栩如生且令人难忘的娱乐体验。这套影音播放软件带给您出色的影像质量及清晰的音讯表现,让您尽情享受家庭影片或最新的好莱坞巨片。利用可确保电池在影片结束前不会用尽的笔记型计算机功能,随时随地皆能观看影片。
  WinDVD 2010 Pro版是功能最完整的版本。
  免费软件.
  1.mpc-hc
  MPC-HC是以MPC为基础而继续开发的新版本,它的目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希望在家庭剧院中扮演播放者的角色。而MPC-HC除了修正许多MPC原有的错误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提供了64位的版本,让使用64位处理器的使用者可以继续享受这款小巧播放器所带来的优点。如果你是MPC的爱用者,那么MPC-HC绝对就是你的新最佳选择。
MPC HC在后期在内置的解码器支持DXVA.内置的解码器(MPC VideoDecoder)可以调整Thread Number(Multi-Thread),算是目前支持DXVA为数不多的免费的AVC/VC-1DecoderDXVA Level支持有限制,没有达到VLD Support通通必杀,不支持(作者有说过未来有可能对DXVALevel限制放松,对MoComp支持..)。
  2.KMPlayer
  来自韩国的影音全能播放器,与MPlayer一样从Linux平台移植而来的KMPlayer (简称KMP)几乎可以播放您系统上所有的影音文件。通过各种插件扩展KMP可以支持层出不穷的新格式。
强大的插件功能,直接从Winamp继承的插件功能,能够直接使用winamp的音频 ,输入,视觉效果插件,而通过独有的扩展能力,只要你喜欢,可以选择使用不同解码器对各种格式进行解码。
  3.POTplayer
  PotPlayer是KMPlayer的原作者姜龙喜进入Daum公司后的新一代作品,目前正在全力开发中.由于采用Delphi编译程序KMPlayer的一些弊端,姜龙喜为改进播放器本身的一些性能而重新用VC++进行构架.它基本上继承了 KMPlayer 方便的滤镜以及外挂式的管理系统。
   同时简化了内部的解码器体系。现在基本依靠 Bass 和 FFmpeg 系滤镜解决播放问题。同时 PotPlayer 还完成了 KMP 无法实现的 DXVA 硬件解码以及多线程解码功能。使您能更流畅的观看高清影片。在相对小巧的体积下 PotPlayer 实现了支持绝大多数视频格式的功能。如今已过了姜龙喜对KMPLAYER的承诺期,疯狂看开发中。
  国人骄傲——终极解码和完美解码
  终极解码是一款全能型、高度集成的解码包,自带三种目前最流行的播放器,包括BSPlayer、KMPlayer和Mplayer,并对WMP提供良好支持,可在简、繁、英3种语言平台下实现各种流行视频音频的完美回放及编码功能。
  终极解码的出现,进一步的解放了人们在观看高清影片时繁琐的分离器和解码器的切换与调整,高整合度和快速切换的设计,是终极解码最大的两个特点。终极解码最新版为终极解码2011 春节版。
  完美解码则与终极解码类似,只是用户体验方式的不同而已。
  虽然终极解码自带整合了三款主流的播放器,这里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终极解码和KMPlayer的结合使用。其实,KMPlayer是来自韩国的全能型影音播放软件,它与Mplayer一样,都是从Linux平台移植而来的,KMPlayer通过各种插件扩展,几乎可以完美支持层出不穷的新格式。
【为什么高清占用空间大】
原帖最后由 SnSKinzu 于 2011-8-17 13:24 编辑
   编码率/比特率直接与文件体积有关。且编码率与编码格式配合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视频文件是否清晰。
  在视频编码领域,比特率常翻译为编码率,单位是Kbps,例如800Kbps 其中, 1K=1024 1M=1024K b 为 比特(bit) 这个就是电脑文件大小的计量单位,1KB=8Kb,区分大小写,B代表字节(Byte) s 为 秒(second)p 为 每(per), 以800kbps来编码表示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800K比特来表示。
  1MB=8Mb=1024KB=8192Kb
  Windows系统文件大小经常用B(字节)为单位表示,但网络运营商则用b(比特),也就是为什么512K速度宽带在电脑上显示速度最快只有约64K的原因,网络运营商宣传网速的时候省略了计量单位。
  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流与视频流2个部分组成的,音频和视频分别使用的是不同的编码率,因此一个视频文件的最终技术大小的编码率是音频编码率+视频编码率。例如一个音频编码率为128Kbps,视频编码率为800Kbps的文件,其总编码率为928Kbps,意思是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928K比特来表示。
  了解了编码率的含义以后,根据视频播放时间长度,就不难了解和计算出最终文件的大小。编码率也高,视频播放时间越长,文件体积就越大。不是分辨率越大文件就越大,只是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清晰度,较高的分辨率需要较高的编码率配合,所以使人产生分辨率越大的视频文件体积越大的感觉。
  计算输出文件大小公式:
  (音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 视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影片总长度(秒为单位)= 文件大小(MB为单位)
  这样以后大家就能精确的控制输出文件大小了。
  例:有一个1.5小时(5400秒)的影片,希望转换后文件大小刚好为700M
  计算方法如下:
  700×8÷5400×1024≈1061Kbps
  意思是只要音频编码率加上视频编码率之和为1061Kb,则1个半小时的影片转换后文件体积大小刚好为700M。
  至于音频编码率和视频编码率具体如何设置,就看选择的编码格式和个人喜好了,只要2者之和为1061即可。如可以设置为视频编码格式H264,视频编码率900 Kbps,音频编码格式AAC,编码率161 Kbps。
  与文件体积大小有关的码率是指的平均码率,因此,不论是使用固定比特一次编码方式还是使用二次(多次)动态编码方式,都是可以保证文件大小的。只有使用基于质量编码的方式的时候,文件大小才不可控制。
  编码格式有很多种,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用途,产生了各种编码格式。不同编码格式的压缩率不一样,且有各自的特点,有些在低码率情况下能保持较高的画面质量,但在高码率情况下反而画面质量提示不大,有些适合在高码率情况下保持高清晰度画面,但可能在低码率情况下效果不佳。介绍常见的几种。
  RMVB/RM在制定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网络传播,目的在于利用不快的网速传播视觉可以接受的画面质量。因此,RMVB/RM编码格式的特点是较低码率下能获得较好的视频质量。但高码率的情况下反不如其他编码格式。同样是RM/RMVB后缀的文件,其内部编码格式细分还有R8/R9/R10等,但总的来说,上面所说的特点依然是存在的。只是压缩率更高了,因此RMVB没人用在高清编码领域。RMVB追求的是高压缩率,能接受的画面质量,所以经常压缩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细节。初看画面不错,细看就发现画面不锐利,层次不分明,总给人一直模糊的感觉。RMVB/RM后缀文件的音频编码部分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声音压缩率很高,但只是能听,不要奢望达到声音动听的境界。RMVB的流行,一是因为REAL的这种格式适合低速网络的传播,能以较小的文件体积获得可以接受的画面质量。二是随着RMVB的使用,开始出现功能比较完善的转码软件和解决方案,方便了视频爱好者,扩大了影片来源。但随着网速越来越快,H264等更好的编码器出现,同时也因为RMVB不适合高清视频制作,且若对于其他硬件厂家希望支持RMVB/RM格式,就必须向REAL公司支付相当昂贵的专利费,导致很多硬件厂商放弃了对RMVB文件的支持。RMVB的文件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完全压倒性的优势了。现在网络传播的视频文件已经很多都是AVI、MKV、MP4、3GP等后缀了。其中MKV等多用于高清视频文件,MP4、3GP等多用于手机和便携式设备等领域,AVI则使用范围更加广,不但在高清晰度视频文件中有AVI文件,在便携式设备领域也有AVI使用。
  VCD用的视频编码格式为MPEG1,DVD的则为MPEG2,VCD和DVD都主要用于家庭影音播放,而且一般来说,VCD用的MPEG1编码为固定码率编码。DVD可以支持动态码率的MPEG2编码。为了能保证激烈变化画面的时候的清晰度,其默认编码率都比较高,VCD标准编码率为1152Kbps,DVD开放些,根据影片播放时间,常设置为5000 Kbps -8000 Kbps之间,在不浪费DVD碟容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用较高的码率获得更高的清晰度。MPEG1和MPEG2在超低码率情况效果不佳,且过分提高码率,画面效果带来的提示也不明显。
  AVI文件常用的视频编码为Xvid和Divx,但Divx是一种收费的编码格式,开发之初利用了开源社区的力量,但后封闭起来成为一种收费的编码格式,违反了开源社区的游戏规则,因此与开源社区有过节。Xvid则是在Divx脱离开源社区以后,由开源社区在Divx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独立研发的新的符合MPEG4规范的编码格式,编码效果很好,对硬件要求也不高,同时由于Xvid的免费与开放性,Xvid获得了众多硬件厂家的支持,所以现在很多DVD碟机和MP4等硬件设备都可以直接播放Xvid编码的AVI文件。可以说,能支持Divx的设备一般都支持Xvid。同时Xvid编码也是DVD Rip的标准编码方式之一,因此很多高清视频文件也用Xvid进行视频编码。由于大量的DVD碟机和MP4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Xvid编码已经成为事实上最常用的编码格式之一。作为开源社区阵营的MediaCoder软件对Xvid编码支持很好,由于历史渊源,不支持Divx编码也不奇怪。Xvid编码的特点是在低码率的情况下,效果不输于RMVB,同时对于硬件运算能力的要求低于RMVB,高码率的情况下能达到很不错的清晰度,效果远远高于RMVB。同时Xvid对于动画视频还做了特殊优化。
  H264编码也是一种符合MPEG4规范的编码格式。应该算目前能用上的最先进的编码方式了,特点是在低码率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得很好的画面视觉效果。因此在320×240分辨率的情况下,要保持较高的清晰度,Xvid一般常用320-350Kbps码率,但H264只需要200多Kbps码率就能达到同样的画面效果。同时,H264的高压缩率,也能满足高清领域压缩的需求。随着画面分辨率的变大,为了保持清晰度,需要的编码率会以比分辨率更快的速度增加,导致文件体积快速增加,特别是达到1080P级别的时候,一个影片的体积为几G乃至几十G,此时H264的高压缩率特点特别适合制作高清视频,H264的压缩率比MPEG2高出好几倍。一个使用MPEG2编码制作的高清文件可能会达到30G甚至更多,但使用H264编码制作的话,可能只需要4-5G就足够了。但是,H264的这种高压缩率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最硬件运算能力要求比较高,用H264编码速度较慢,且使用H264编码的高清视频很多单核电脑放不了,好在现在双核电脑的流行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便携式设备上,由于多数厂家设计能力所限,普遍CPU运算能力都低,H264也就无法支持,因为在便携式设备上,一旦CPU速度超过400M Hz或者达到更高的速度的时候,不但对CPU设计、制作提出了高要求,而且对于电路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低速CPU主板设计时可以忽略不计的射频干扰等问题,但如果要达到更高的速度,就必须解决,很多厂家的设计能力都不足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市面上的MP4设备多可以支持Xvid编码,但无法支持H264编码。
  微软自己的ASF/WMV文件有专用的编码方式,也有几代不同的编码,新一代的编码压缩率更高,效果更好。ASF文件其实与WMV文件是一回事,只是后缀不一样罢了,可以手动修改更换后缀,没关系的。但由于微软的这种格式可以附带播放权限控制,加入了文件权限控制的ASF/WMV文件,只能通过电脑播放,其他设备如标称支持ASF格式的MP4播放器等都无法播放,且在电脑上播放时,必须链接进授权者的网站,很多居心不良的网站就乘机在授权网页上挂木马。RMVB文件可以弹出网页木马,但RMVB的弹出页面是设置在RMVB文件里面的,你可以用软件或者手工去除这种弹出设置,或者不联网看RMVB文件也可以,不链接到指定网页并不会影响到正常播放。但ASF/WMV的危害更加严重,如果需要播放有授权限制的ASF/WMV文件,必须链接进指定网页获得授权,否则不能播放。因此,假设授权页面暗藏木马,除非你不看这个ASF/WMV文件,否则开始获取播放授权就必中网页木马。由于ASF/WMV文件内部也有几代不同的编码器,即使在标准支持ASF的设备上,也可能遇到不能播放的ASF/WMA文件。因为可能不支持某种编码器或者编码组合,这个情况与AVI相似,其他封装格式也都有这类问题。而且ASF/WMV所用的编码器,论压缩率比不上H264,论兼容性和开放性比不上Xvid,因此,不是必须情况,一般不建议转换ASF/WMV文件。
  随着FLV和3GP文件的流行,H263格式在日常使用中也经常用到。H263压缩率其实并不高,但对硬件要求比较低,因此被手机等平台选择为主要支持的视频编码之一。FLASH从FLASH8开始,就支持H263编码的FLV文件。现在很多视频共享网站的FLV文件视频部分用的就是H263编码。但由于H263压缩率并不高,因此视频网站的约20分钟FLV视频文件体积大小约为40M左右,但并不清晰,激烈动作画面则更加模糊。很多非智能手机本身屏幕就不大,分辨率很低,也谈不上什么清晰度,用H263也无所谓。FLASH完全就是为了适应网络传播而设计的,帧率极低,默认只有12帧,一般的FALSH动画文件用的是矢量技术,可以随意放大缩小而不失真,但FLASH的FLV文件是基于位图技术的,且第一代FLV文件标准就支持H263编码,FLV为了更快的进行网络传播,可以说将RMVB/RM格式的设计理念发挥到极致,一切为了缩小文件体积,视觉效果能看就行。因此,尽管FLV文件可以支持更高的编码率和帧率,新的FLASH播放器也能支持新的编码格式,但在我们常见的视频共享网站中,为了兼容性和尽可能的缩小文件体积,其FLV文件分辨率多为320×240,帧率为12帧/秒,视频编码格式为本就压缩率并不高的H263,编码率不足300Kbps,音频编码方面也是尽可能的能省就省。尽管压缩参数低,但网站播放界面的分辨率一般为400×300,本就已经很低的分辨率还被强行放大,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总是觉得视频共享网站的视频有种模糊感觉的原因,且有时候还会觉得画面不流畅,这些网站的提供的视频节目,其声音效果也很烂,基本属于刚刚能听的范围。
  音频编码方面,对于视频文件来说,除了RMVB自己封闭的编码标准,最常见的就是MP3和AAC。微软格式的ASF/WMV视频文件数量少,其配套的音频格式就是常见的WMA格式。但实际情况,WMA格式多是单纯的作为一种音频压缩格式存在,在非ASF/WMV类型的视频文件中,一般不使用WMA格式。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音频编码对硬件的要求可以忽略不计。在有损音频编码领域,音频编码若追求通用性,首选自然是MP3格式,若追求压缩率和压缩质量,首选自然是AAC,WMA由于高不成低不就,且是微软的专利编码格式,在视频文件制作中使用并不广泛。在无损压缩领域使用的格式主要有WAV、APE、FLAC几种,理论上这些编码格式也可以用在视频文件制作中,但基本没人用,因为会导致文件体积过大。
  帧率:要了解帧率就必须了解视频播放的一个基本原理。人眼具有视觉延迟的特点,立即拿开眼睛前的一副图像,大脑中却不是立即反应出来的,大约在0.1秒以后,才会反应画面已经拿开。因此,如果给人眼观看一幅幅连续的画面,且速度超过每秒10幅以上的时候,在人脑中就会产生画面连续的感觉,从而感觉自己看到的不是一幅幅独立的图片,而是一个连续的视频。帧率就是视频文件每秒展示在人眼的画面的数量。24帧/秒的意思就是此视频画面每秒变化24次。因为电影的帧率是24帧/秒,所以一般认为,只要视频文件的帧率达到或超过24帧/秒,就可以理解为画面流畅。帧率太低,则必然导致视觉上感觉画面不流畅,如常见共享网站提供的FLV文件,就经常会感觉画面不流畅,因为帧率只有12帧/秒。对于非智能手机等设备,因为硬件运算能力不高,支持的帧率一般也不高,很多手机都只有15帧/秒播放能力,部分手机能力甚至更低,因此手机视频文件普遍不很流畅。当帧率达到30帧/秒的时候,即使非常激烈的画面变化,人眼也能感受到很流畅。人眼能感知的最高速度是60帧/秒,因此魔兽争霸等游戏强制设置了游戏最高帧率为帧/秒。根据帧率的定义,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分辨率一定的时候,假设保持同样的清晰度,帧率越高,画面越流畅,需要的编码率也越高,文件体积也就相应变大。
  现在我们已经能了解分辨率、清晰度、编码率、编码格式、文件体积大小、帧率之间的关系了。分辨率越大,清晰度越高,画面越流畅,帧率越高,编码率越高,文件体积越大,但越先进的编码标准,可以用更小的编码率实现同样的效果,从而减小文件的体积。一般来说,越先进的编码标准对硬件的运算能力要求越高。
  根据具体使用的环境和片源的情况,确定合适的分辨率。在保持一定画面清晰度和声音质量的前提下,确定需要的编码格式,再根据设置的帧率、编码格式的压缩率特点,确定合适的编码率。基本常见的设置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设置思路了。
  转换视频文件的时候,一般要遵循以下的原则,分辨率可以降低,但不能增加,例如可以将640×480的文件转换为320×240的文件,但不必将320×240的文件转换为640×480。因为320×240转换为640×480并不会带来清晰度的提高,只会增加编码率,使文件体积变大。同样的道理,帧率可以降低,但不能增加,人为将12帧的FLV文件转换为25帧的AVI文件,并不会使你的画面变得更流畅。这种转换只是一种纯粹的浪费。编码率与编码格式联系在一起,由于编码格式有些技术先进些,可用较低编码率实现较高的画面质量。因此如果转换时更改了编码格式,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编码率。更多的时候是根据使用经验确定。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希望把视频网站提供的FLV文件转换为VCD或者DVD,是不实际的,并不会因为你转换了格式,就画面变得更加清楚、流畅,且这种强行转换可能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因为MPEG1、MPEG2编码设计的时候并未考虑到这种极低帧率和极低画面质量的情况。
【什么是B级片】
原帖由SnSKinzu 9月最后编辑

解释  B级片因为缺乏预算,所以品质不是很好,通常没有大明星,但类型是大家喜欢的,剧情卖点常跟牛仔、黑帮、恐怖题材有关。不少动作恐怖片是B级片,虽然它们不算名作,但是在流行娱乐文化里就像Kuso Game一样,B级片仍有其影响力。以上是标准解释,但现在对B级片的释义更广,斯蒂芬·金的大多数电影都是B级片,香港产片基本上都属于B级片格局,就连《木乃伊》第一季都属于B级片。有一部恐怖TRPG All Fresh Must Be Eaten(AFMBE)系列就是B级片走向。

  在论及美国电影类型的时候,“B级片”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当《生死时速》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人们说基努·李维斯已经走出了“他的B级片时代”,当吴宇森导演的二战影片《风语战士》遭遇惨败的时候,影评家又讽刺这是一部“A级制作的B级片”。在这些褒贬分明的话语中,“B级片”明显被贴上了“次等、粗糙、劣质”的标签。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解。

历史  B级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发生的两件事情极大地刺激了电影工业的发展。第一是有声片的出现,大大地增强了电影的娱乐性,扩大了观众群体;第二是经济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严酷的生活让无数人走进影院,以求得片刻的逃避现实。因此在美国电影史上,人们用“黄金时代”来形容整个30年代。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出于招徕观众的目的,美国电影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双片制”,即在夜场电影中一次安排两部影片放映,而票价基本保持不变。这两部影片中,往往其中一部是投资巨大、制作精良的“A片”,另外一部影片则是成本低廉、水准相对粗糙的“B片”。久而久之,人们又习惯性地称之为“A级片”和“B级片”。

  诞生于电影工业飞速发展时期的B级片,从一开始就把观众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类影片多为科幻、恐怖和警匪题材,低成本限制了它采用昂贵特技营造视觉奇观的可能,于是导演往往转而在画面的刺激性上下功夫,大量暴力血腥怪诞的情节与画面成为此类影片的标志性特征。20世纪50年代之后,为了抵御新兴电视业的挑战,好莱坞将重点放在了宽银幕立体声技术的发展,以及制作宏**诗片等方面。双片制逐渐取消,然而“B级片”的称谓却从此流传下来。

现状   此时,经过20年的发展,B级片已经成为美国电影业界的一个庞大种群。蒂姆·伯顿导演的影片《爱德·伍德》就讲述了一个一贫如洗却又疯狂热爱电影的青年人,在B级片世界里艰苦打拼的故事。历史上的爱德·伍德的主要作品有《恋尸狂》、《9号计划》等影片,他拍了一辈子的低劣B级片,在美国有“史上最差导演”之称。而另一位著名的B级片导演罗杰·科曼则比他有才气得多也幸运得多。他至今已执导了《情人节**》等50多部影片,为300多部作品出任制片,堪称不折不扣的B级片之王。

  平心而论,历史上的B级片确实大多属于低级平庸和粗制滥造之作。但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技手段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B级片导演也越来越有机会以低廉的价格实现具有一定水准的特技,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B级片的产生及在好莱坞的地位  对好莱坞的大制片厂而言,由大明星或知名导演拍摄的A级片当然是公司声誉和收入的主要源泉,但是投资大、制作周期长,风险也大。相反,B级片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甚至可以利用其它影片的服装、道具等,可以起到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加速资金周转、平衡投资风险的作用,而且训练了一大批技术人员。而那些实力无法与大制片厂抗衡的小制片公司更是B级片生产的主力军。

  B级片是经济大萧条的产物,30年代初的3年,每周观众人数从1亿一千万降到6000万,电影公司为了赢得观众推出双片(double bill)的放映制度,基本上就是一部正片加一部B片。1935年10月RKO和MGM在自己的一线影院推出双片放映,算是B片正式登台,一年之内四分之三的影院都采纳了双片制。原来的影院,一晚上一般是一部正片,一部新闻片,一部卡通片加预告片打成一个包,现在把卡通什么的升级成一部70分钟左右的低成本正片,算是吸引观众的方法。B就这么出现了,至于为啥叫B,没有统一的说法,以前别人跟我说的是A/B,就是double bill的两部片子。也有说是Bottom of the bill等等。

  说到B级片,大家都会有那么一个粗略的印象:粗野、直接,感官刺激强烈,题材总是离不开恐怖、暴力与工口。这个起源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片种,其实从一开始就寡廉鲜耻,它的出身就决定了这一点:一张电影票钱可以看到两部电影,主片制作精良,简称A级片,附赠B级片成本自然低廉,但为了吸引观众,还得想招儿,所以就不得不拿工口、血腥、恐怖等元素来做文章。

  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拿工口、血腥、恐怖来作噱头?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有效。为什么有效?因为它们本质。换一种说法,这些东西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本性,所以不用花什么心思,稍微挑逗一下就OK了。所以永远存在着两种电影,一种试图带我们超出肉体的界限,体验一种美的东西;一种让我们回到肉体,感受欲望的脉动。前一种让人尊敬,后一种能让人得到发泄,B级片无疑属于后者。但不带个人偏见地说,这两者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就如同爱情片与工口片,一个作用于精神,一个作用于肉体,一个是让内心得到安抚,一个是让身体的紧张状态得到纾解,两者都对人有益。

  记得一本书里说:文明,就是把真实包装起来,免得看起来恶心。这话很对,我们不是受虐狂,想过得干净一点。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时间长了,人就会变得难以面对真实或者认为真实就是这样,然后难免有些假惺惺。就像尼采说的:虫子怕被踩到,就把身体蜷起来,人类把这叫作谦恭。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东西,有着精美的外壳,但内里所要表达的东西却始终透着一种腌臜之气,憋着劲勾起你下半身的欲望。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情愿去看一些更为污秽血腥的B级片。这是,B级片就像一剂解毒药,因为它非常直接地展示自己地兴趣品位,在这个假惺惺的世界里,显得勇敢,甚至单纯。

  B片其实很受影院的欢迎,尤其是在南方。这是因为那些大片在分帐上影院是亏的,片子卖得越好,电影公司提成越多,到最狠的卖座片可以留一成给影院。但是B片是一次付清的,一般成本是7万美元,电影公司赚1万,电影院想怎么放怎么放。南方的电影观众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所以看Lubitsch的片子反而不如情节简单俗套的电影更爽。电影院会在周中放映单片,而把周六晚上完全送给B片。


B级片的生产可以分成体系内和体系外的  一般大片场都有B unit,由专人负责。Paramount是Sol C. Siegel,Warner是Brian Foy,MGM是Lucien Hubbard和Michael Fessier,Columbia是Irvin Briskin,Fox是Ben Stoloff和Sol Wurtzel。Wurtzel这个名字读着好像worse,所有有个笑话叫“from bad to Wurtzel”。可见B片之B。

  片场的B unit的基本工作感觉比较像块抹布或者海绵,把那些overhead全吸走。一般B片的B可以从员工,故事,成本,周期等来看。演员一般要么是过气的,要么就是没名气的。比如Bela Lugosi,30年代就开始B了,可见他衰落的有多快。Wings里的男主角Richard Arlen,也是B片老手。新人就不用说了,无数明星都在B片干过,反正都是合同工嘛。导演,编剧也一样,Wyler, George Stevens,E Dmytryk, Fred Zinnemann, Jacques Tourneur, Jules Dassin,Mark Robson,Robert Wise,Anthony Mann。从这点说,片场有自己的一套培养人的体系。不过也不乏永远培养不出去的B片专业户。偶尔B片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教育一些脑子突然进水的人,比如Bogart就被罚过。

  B片故事当然也是直接非常老套的公式化生产,片场比较常见的就是把自己的片子改改背景就上了。毕竟B片的准备时间只有一到两周。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利用别的片子的场景,比如Magnificent Ambersons的房子就被用到了Cat People里。B片为了省钱,还大量利用片场现成的素材,有时候会刻意让角色的穿着去跟某些影片剩下来的素材匹配。拍摄周期就更短了,一般就是一个星期。毕竟经费少,利润空间也小,定死了的一万多,补拍两下就赔本了,很多时候就是拍到哪里算哪里。

  独立制片的公司其实从成本,拍摄上都跟大片场类似,经费甚至更少。没有现成布景利用,常常就是一个场景用背投解决一切。30年代的小片场起起伏伏后,到40年代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片场:Republic,Monograph,和PRC (producers releasing corporations)。像Edward G Ulmer就是在PRC。他说他们通常是一次想出几十个电影的名字,就把这一年要拍的片子定下了,然后在往名字里塞故事。比如他看了Billy Wilder的Double Indemnity,就想出了一个Single Indemnity,不过,片子拍完了后,还是把名字改了。Ulmer还利用John Ford的Hurrican拍摄后剩下的200颗棕榈树模型拍摄了一个大饭店的古巴版:Club Havana。比起大片场体系内的B片,Ulmer觉得独立制片的B片创作自由度更大,除了经费问题,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其它对内容的控制。经费怎么影响呢?比如一个服务生的角色,如果没有对白,就是16块5,如果他说了一句thank you,就是25。为了省这8块5,编剧/导演就得设计点情况让角色比如嗓子坏了啥的,不能说话。

  Monogragh的主要手法是拍系列片,他们有个牛制片,叫Scott Dunlap,此人特别能打头炮,一部片子卖好了,接着就粗制滥造一批同系列影片,靠着头一部的名声卖钱。Monogragh还有一个自己的准B unit,专拍B片中的B片,负责人是Sam Katzman,Bela Lugosi在系列里廉价重复自己。惊悚片是B片专长,Monograph的负责人是Kings三兄弟。

  独立制片公司自己没有院线,他们利用州里的规定在附近影院找到稳定的放映渠道。后来做得比较大如Republic和Monograph也在大城市设自己的发行代理。不过大部分公司还是依靠本地的关系户。

  后来Republich破产,PRC经过一系列购并后被UA买走,Monograph更名成Allied Artists,逐渐走大片路线,50年代后它既支持Roger Corman的低成本B片,也能投资Billy Wilder和William Wyler的影片。Godard的Breathless美国发行权就被Godard象征性的送给了Monograph。

  传统意义上的B片生产在50年代初解体。曾经占全国人口7成的电影观众,从57年已经减到4000万,到70年代减到2000万。电视开始播出自己制作的系列惊悚片或者西部片,制作者往往就是老B片的制作者们。B片影人面临选择,他们中的一部分投诚进入了电视行业。

  电视的生产非常接近B片。生产周期短,这让电视台首先想到了B片制作者。事实上,Republic标榜的5万美元成本电视也可以拿出来,只是电视台的制作周期更紧凑。资深B片导演如Lesley Selander,Joseph Kane,Lew Landers都很自然的进入电视生产,电视制作人对他们的评价是:unexciting but always reliable。到后来电视电影的出现实际上是彻底的将B片移植了过来。

  另一部分B片制作者开始开发新的B片,包括William Castle和Sam Kazman组合,Albert Zugsmith(此君被大部分记住是因为他之前是Written in the Wind,Tarnished Angel,Touch of Evil等经典影片的制片), Samuel 和 James Nicholson (两人在55年建立了AIP),当然还有Roger Corman。尽管观众人数在下降,依然有很多潜在观众群大片场不愿意开发。比如汽车影院,这里的观众普遍是年轻人。新的B片主要针对teen america挖掘市场。科幻,恐怖,飞车,吸毒外加狂欢是常见主题。这时候的B片成本不超过10万美元,发行宣传费用大约相当。为了发片,各种耸人听闻的手段都用了,在观众座椅下接电极,穿着骷髅服在观众席间走,售卖意外心脏病保险……

  1970年Roger Corman因为跟AIP在Gas-s-s-s的剪辑上吵翻,自己创立了New World,以exploitation movie著称,比如护士系列和女监系列。Corman也曾短暂开发过黑人系列,但是放弃了,因为觉得这10%的观众划不来。他的销售经理总结说,影片的成功有7成在片名和宣传。Big Bird Cage的宣传语是“Women so hot with desire they melt the chains that enslave them”,Fly Me是“See stewardesses battle kungfu killers”。

  New World在拍摄上坚持着40年代B片的风格,比如Peter Bogdanovich的影片Targets,其实是因为Boris Karloff欠Corman一些工时,为了扯平弄出来的。而The Terror是因为影片The Raven比计划提前两天拍完,为了不浪费而拍出来的。Hollywood Boulevard则完全是个赌注,公关经理Jon Davison说他可以用公司以前拍过的最便宜的片子的三分之一的钱拍一部片子,结果,就出来这么一部Godzilla和Fly一起客串的片子。Roger Corman亲自指导编剧,给他们整个框架。Jonathan Kaplan说拍Night Call Nurses时,Corman跟他开了一个工作会议,会上Corman列出了详细的需要遵守的概要:要利用男性观众的性幻想;打斗和暴力要充足;要有两条故事线,一条偏喜剧,一条要反应偏左的自由派价值观。正面裸体必须腰部以上,背裸可以全身,绝对不能出现阴毛,片名要在影片里被利用上。

B级片名人  ed wood那样的电影狂人,他对于电影的执著和热爱,让人感动,也许他只是以个很烂很烂的导演,可是失败的人生和胜利的人生并无实质区别,人终归是要死的,wood在不断地拍电影的过程中获得了别人难以体会的快乐,这已经足够了。

低成本影片与“大片”:良性互动营造繁荣  美国电影市场如同一个生物圈,如果说每年几十部“大片”代表着狮熊虎豹等金字塔顶端物种的话;“小片”、“B级片”等为数众多的低成本影片,则代表了羚羊、斑马、鼬鼠……等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丰富种群。它们聚集在一起,每一种电影类型都拥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如同每一个生态位都拥有自己的代表物种一样,不同的特种之间相互依存、良性互动,共同构成美国电影界的繁荣体系。

  低成本影片尤其是B级片,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B级片的模仿之上。《侏罗纪公园》带动了《史前巨鳄》等一批低成本怪兽片的问世。《黑客帝国》推出后,那招牌式的“子弹时间”亦出现在越来越多的B级动作片中。而在曾经一度登上北美票房排行榜榜首的体育喜剧励志片《疯狂躲避球》里,男主角在最后的决战中蒙住眼睛战胜对手,则明显有向当年《星球大战》结尾致敬的意味。所谓物极必反,模仿的极致便是反讽,在近年的“白头神探”和“惊声尖笑”系列影片中,美国电影界各路“大片”几乎尽数遭到戏弄,可以说无一幸免——于是不禁折服于美国制片人的商业头脑,同一个题材或情节,“大片”拍一遍,低制作影片拍一遍,最后还要再来一次反讽,挤牙膏的本事实在一流。

  而另一方面,低成本影片又为“大片”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大多数世界级的导演或演员都曾经从低成本影片起步,《蜘蛛侠》系列的导演萨姆·雷米当初便是凭恐怖片“尸变”系列迈出了成名的第一步。直到今天,在《蜘蛛侠2》中的“手术室**”一节中,还依稀可以看到他对于当年B级片生涯的留恋与致敬。梅格·瑞恩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作品,是《西雅图夜未眠》和《网络情缘》这样的小成本爱情片,而她竭尽全力向“大片”冲击的《生死豪情》,却被多数影评人归为“甜姐儿”的失败之作。

  从目前我国引进的美国影片的构成看,“大片”占据了其中的绝对优势。而且即使像《未来水世界》、《纽约大劫案》和《亚瑟王》这样在美国本土遭遇冰雹一样恶评的作品,也照样引进不误。然而另一方面,在低成本影片引进方面却显得过于吝啬。不但近十年来的佳作基本上被排斥于国门之外,而且反而引进了像《云中漫步》、《神秘的大亨》这样从情节到表演都乏善可陈的平庸之作。

美国“小片”:观照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美国每年的电影产量在500部左右,其中高成本的“大片”大约不到百部,另外80%都是小投资的制作。在 这些影片中,有一类作品几乎处处与“大片”背向而驰。它们的投资一般只有“大片”的几分之一,极少使用一线大牌明星,情节多以贴近现实内容的爱情、家庭、青春、体育或喜剧题材为主,片长极少超过100分钟——截至目前为止,电影研究者们还没有发明出一个统一的名词来概括这类影片。为了便于叙述起见,本文特别统称其为美国“小片”。

  在美国电影市场上,各路“大片”往往只在暑期和圣诞档引领三四个月的风骚,其余广大的区域,则几乎全被各种各样的“小片”所占据。“小片”也有自己的领地划分。尤其是从每年2月份开始,恰逢情人节和新学期开学,爱情与青春片便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今年的《高校天后》、《坏女孩》、《女孩梦三十》等影片便都属于此类,浪漫爱情和艳光四射的青春美少女成为其中最大的看点。

  “小片”中的价值观往往趋向于传统,很少有《黑客帝国III》或者《现代启示录》那种激越反叛的主题存在。清教徒的道德观是这类影片的主流色彩。《偶像有约》和《儿女一箩筐》对爱情、友谊和事业的忠贞,《新秀》和《温布尔登》中的个人奋斗与自我牺牲精神,既是美国社会的精神基石,更是美国“小片”的内涵指南。从某种意义上讲,众多美国“小片”宛如观照现实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描述现实生活的同时,寄寓了普通人最美好的幻梦与理想。

  因此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些几世纪前的童话母题,却往往能在美国“小片”中找到宿主。仅一个“灰姑娘”的类型,近几年便有《曼哈顿女佣》、《王子与我》和《灰姑娘的玻璃手机》等多部作品问世。体育类与励志类的影片由于迎合了现代观众的理想和口味,也一直层出不穷。近年来更有不少表现“体育运动中的女人”的小制作影片,由于糅合了美国“小片”中永恒的两大主题,更是颇受欢迎。《女生出拳》、《乔丹传人》和《背绳一战》等影片,便是其中的代表。但若由此认为美国“小片”都是千篇一律的泡面式作品,则未免失之偏颇。像《初恋五十次》这样的影片,巧妙地把爱情放在“失忆”的反应皿里考验,就创意而言着实新奇。

  除此之外,美国“小片”还往往是美国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凡是曾经或正在风行的文化产品,几乎都可以在“小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最好的例子便是《八英里》中的说唱,《摇滚学校》中的民间乐团,以及《闪电舞》等一批劲舞影片等。 如本文开头所述,所谓美国“小片”是指在主题方面与“大片”主题有较大差异的一类小制作影片。除此之外,另一些影片的成本虽然只有“小片”的水平,但在情节和内容上却完全朝着“大片”看齐。这便是通常所说的“B级片”。

中国的B级片  基本上局限在香港商业电影的环境之下,也由于其他一些原因允许B级片题材得以发挥。大陆如果能拍,似乎也只有第一种“神怪类”的能发展一下,个人认为即便谁拍出来也是看着玩的。罗梅罗的僵尸电影以及其他一些B级大师的电影其实都在通过这样一些平日不怎么上台面的元素来对社会经济**“做文章”。表面B,内心却是很正直很A!要有人拍中国B级电影,需要两个条件:一、中国电影(观众)分流;二、要让更多的影视学院学生看更多电影,毕业后有更多创作机会。


本帖最后由 少侠的小蛮腰 于 2013-6-20 22:49 编辑
2018-07-13@戴蒙先生修正格式

宅魂金毛 发表于 2013-11-21 20:31:48

#39t不过国内相对不看好B级片这评价是个事实...(就算长期B级专业户也会回避这个吧~啦啦啦,一群没节操的导演...)

someday残夏 发表于 2014-2-23 20:38:14

涨姿势了,,谢谢科普!!!

kaming 发表于 2014-3-6 19:14:32

科普文#33t

zrz616 发表于 2014-10-4 13:08:13

终于看完了

suxiaxi1 发表于 2015-7-24 22:17:13

好专业 不过被“还是留给你去Google去吧。”这句话雷到
科普文长知识 把以前知道的东西全都串到一起去了好评

苏幕 发表于 2015-8-3 17:17:32

看晕了……
好复杂的分类
不过我感觉1080大概是最清楚的

lalipa 发表于 2015-10-20 13:12:47

内容真的很详细,当然还只是科普文,更详细视频编码细节,得自己去学习了

chengaliang 发表于 2016-4-4 11:40:15

感谢科普,涨姿势了

ruoxi5126 发表于 2017-6-15 13:10:12

涨姿势了,,谢谢科普!!!@7#

lksfzy123 发表于 2018-2-14 09:26:13

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的说明 ,可以哇。

清辉梦魂 发表于 2018-3-19 10:19:08

赞一个,刚好在找这个东西,不得不说,这波稳

飞行的扫把 发表于 2018-3-22 13:00:15

涨之势了。。。谢谢大佬科普

技术陈 发表于 2018-5-16 16:34:14

涨姿势了

703575445 发表于 2018-6-23 23:44:52

学习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详细注解】B级片、高清/全高清以及为什么高清占用空间大